省中议论。俟钦差去后。仍旧分给队目人等。窃思余丁之粮。不应与队目等分食。自应照数足额。不待钦差查验。始行招补。如因名粮均摊。队目等办公不足。亦应请旨办理。至各衙门头目人等。不比营中旗队百总。有稽查兵丁、经管钱粮之责。更不应如是之冒滥。得旨。另有谕旨。汝宜密之。又奏、滇省各营书识一项。雍正十二年。经督臣尹继善檄行。内开书识一名。本身名粮一分。诚虑办公不敷。因按衙门之大小。事务之繁简。无论书识多寡。总以现定名粮为限。此外不许多占。亦不许以步易马。即如开化镇衙门书识。酌给马粮三分。步粮十三分。中军游击衙门。酌给马粮一分。步粮十分。左右两营游击衙门。酌给步粮八分。三营守备衙门。酌给步粮十分。嗣经督臣庆复、以马粮乃步兵进身之阶。未便与步粮一例拨给。将原拨马粮银米。按数科计。改拨步粮二分。是以开化镇衙门。裁马粮三分。改步粮六分。中军游击衙门。裁马粮一分。改步粮二分。又于乾隆七年内。经湖广督臣那苏图条奏。以各营掌稿书识。本身名粮。不敷养赡。于营中公费内、量给工食。开化镇衙门。酌给工食银二十四两。三营将备衙门。并未酌给。其时照所奏通行。其实名粮虽有定数。而人数多寡不同。仍照尹继善庆复原行办理。如开化镇衙门、原定步粮十九分。而办事者止十二人。中军游击衙门、原定步粮十二分。左右两营游击衙门、原定步粮八分。三营守备衙门、原定步粮十分。而办事止八九人。或六七人不等。缘滇处极边。读书可充书识者甚少。兼营员多由行伍出身。即识字者亦少。一切兵马钱粮。全凭书识。若养赡不敷。恐急切无人应募。此从前朦混办理、人数不足之由。不独开化一镇为然。通省大都如是。得旨。亦另交密办。汝不必宣露。谕曰、岳钟璜所奏滇省余丁。及各营书识二摺。著钞寄舒赫德。如伊尚在滇省。著据实详查覆奏。如已经起程。若伊能深悉其中情弊。即著详悉定议奏闻。或素未留心。著即行文该督张允随、令其密查。不必再行往返。多稽时日。可传谕舒赫德知之。  

○兵部议准、绥远城将军补熙奏请、右卫上三旗满洲、佐领防御骁骑校。暨八旗蒙古、佐领防御骁骑校。每旗各裁一员。仍暂管理。俟有绥远城右卫二处缺出。按各旗各翼对调。所遗员缺。并升迁事故缺出。竟行裁汰。所裁佐领下兵丁。拨各该旗应留之佐领下管辖。所裁佐领下之领催四十四名。箭匠十一名。铁匠十一名。俟各该旗缺出顶补后裁汰。再八旗汉军旗分。官少兵多。应于上四旗添设佐领四员。即于现在佐领下领催六名内。各彻出二名。拨新添四佐领下。兵丁均匀分拨。所有应添佐领四员。防御四员。骁骑校四员。员缺、照从前所奏。将绥远城应裁之佐领二员。防御一员。移驻右卫。尚悬佐领二缺。防御三缺。骁骑校四缺。暂停补放。令汉军旗分现任官员兼管。俟满洲蒙古应裁缺出。于汉军旗分内、拣选汉军人员引见补放。从之。  

○又议准、甘肃巡抚鄂昌疏称、狄道州额设千把总各一员。隶河州镇属临洮营游击管辖。同驻狄道城内。设营之初。未建衙署。请将裁遗洮阳驿驿丞署。改千总衙署。其移驻皋兰县典史遗署。改把总衙署。移驻兰州府教授遗署。改州学学正衙署。其学正原署。改作社学。从之。  

○转工部右侍郎拉布敦、为左侍郎。以蒙古正黄旗副都统众佛保、为工部右侍郎。仍兼管副都统事。  

○是日。驻跸巴颜布尔噶苏台。  

○庚辰。上行围于巴颜沟。  

○蒙古诸王等恭进筵宴。  

○是日。驻跸巴颜沟。  

○辛巳。上诣皇太后行幄问安。  

○行围于默尔根乌里雅苏台。  

○吏部议覆、御史钱琦奏、请严咨查案件申覆之限一摺。应如所请。嗣后都察院如有据呈咨查案件。该督抚一面即将准咨日期。先行咨报。一面速饬承办官、依限查覆。果有难结缘由。即于正限内详报咨展。如并无难结。而逾限不覆者。照定例分别议处。如限内任意耽延。及逾限后捏词朦混。托故申覆者。经都察院参奏。将承办官、照朦混造册例。降一级调用。转报之上司、罚俸一年。不行详查之督抚、罚俸六个月。从之。  

○是日。驻跸默尔根乌里雅苏台。  

○壬午。上行围于巴尔图。  

○谕军机大臣等、据陈大受所奏赵北口行围经由道路一摺。通计水陆程途。若自天津登舟。由西沽大清河、至赵北口。取道既远。即由陆路。亦复纡回。不若径由海子。直达霸州。较为便捷。当伊回京后。另派向导前往。至办理淀河蓄水事宜一摺。内称东西两淀。可取作围场者、有二十一处等语。水围虽在淀泊。而水利为民田灌溉取资。非塞外围场可比。既有二十一处。已尽足肆舟师。但今所定行围处所。是否即系皇祖行围之地。较圣祖时增减几处。俱著查明具奏。其所蓄淀水。于附近民田亩浍。有无妨碍。古人有让地潴水以备蓄洩者。若专顾两淀。遂将诸路之水、概行堵截。则他处不无涸竭之虞。殊有未便。又称沿淀淤浅之地。民间侵占为田。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