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为风闻日斯巴尼亚国调兵船前来中国,谨将先事筹备情形密陈事。

  窃本年十一月间,风闻日斯巴尼亚国为索乌伊拉纳船只遭风在台湾被抢一案,有调兵船来中国之事;嗣接福建巡抚臣丁日昌来函,并有「日国在小吕宋调拨兵船来华」并述新闻纸内载「日国现派卞耳门兵船驻扎中国,将以示威」等语。本月十九日,总税务司赫德来臣衙门,乘便探询;据称前阅新闻纸,内载日国现调兵船十四只来中国。嗣晤日国使臣伊巴里,据云已将前次与总理衙门所议古巴招工章程不合缘故,咨回本国;业经接到回文,嘱伊不必再议论此事。伊国在小吕宋有兵船二十余号、水师三万,即系前次攻打苏禄海岛者;现由本国调集前来,俟十数日后兵船到时,即将此事交与水师总督办理等语。查日国古巴招工一事,本年与伊巴里商定章程,祗为保护将来,并非责其既往;乃伊巴里未能稍就范围。臣等因拯救华工,不容稍缓,又设法与商;于十月二十六日送去拟定条款,迄未答复。兹忽闻有调兵船来中国之说,夷情叵测,虚实难定;不得不先事豫筹。除飞函密寄南、北洋大臣、闽省将军督抚、盛京将军随时探听严密防范外,谨将风闻日国调派兵船、中国先事筹备等情形,恭折密陈。谨奏。

  光绪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奉旨:『知道了』。

  ——以上见原书卷八。

  闽抚丁日昌奏西班牙将派兵船来台请调兵豫防片(附上谕)

  丁日昌片:

  再,日斯巴尼亚国因索伯拉那船遭风旧案声称欲派兵船来台一事,前阅新闻纸,有「日使落旗出京,添调兵船十四号来华」;续阅新闻,又云「此案经德国使臣说妥,日使业已回京」等语。传闻无据之词,均难信以为实。惟昨据管带「扬武」练船记名提督蔡国祥文称:『「扬武」自新加坡游历至小吕宋,探闻日国内乱未靖,帑乏兵疲;举国兵船约有四十号,与台湾毗连之小吕宋祗有旧坏兵船一号,现在修葺。迨「扬武」回轮时,见其有兵轮船二号由大吕宋驶来,每船配炮三尊;其陆路步兵、马队约三千名,惟日日操练。该提督与水师兵官晤谈,据说来年春、夏时要到中国云云。察其情形,不为无因』等语,禀达前来。

  查日国本属中落,近来与其国叛臣构兵获胜,频年争战,兵势渐强。其属岛小吕宋之北,即连台湾之南海中,山势断续相接,较之日本尤为迫近;故有狡然思逞之意。闻本年五、六月间用兵苏禄,小吕宋虽损失不少,而苏禄亦被攻破;可见该岛存心,并非良善。况与台地境壤相接,故觊觎尤深。台防因专注抚番,分兵散扎恶毒之地;死亡相继,存者亦疲弱不堪。兹欲备御强敌,必须大加整顿。淮、楚各军不服水土,现因疫重,似难远入瘴乡。查记名提督潮州镇总兵方耀干练精明,不避艰险;前经调其弟候补道方勋招募三营来台,并奏明如遇事机紧要,即请敕下广东督、抚臣饬方耀督率所部十余营全行来台,以资抵御。惟闽中此时艰窘万状,饷需不继;沈葆桢驻台时所调淮军一切饷需,皆仍由李鸿章筹给。刘坤一、张兆栋顾全大局,与李鸿章无异。合无仰恳天恩,饬令转催方耀亲自统率所部全军,携带所有后门枪,早日来台;声势一张,敌谋自弭。其一切饷需,可否仿照淮军事例,仍行由粤发给之处?伏候圣裁。

  至台湾民情浮动,少有警报,人家纷纷搬徙,内乱即乘之而起;现因番情反复,又兼外患频仍,难保内山奸宄不潜伏机牙。是以臣一面照常催集生童考试,以示镇定;仍俟探查该国有无实在消息,再行奏报。谨奏。

  光绪三年正月二十二日,奉上谕:『丁日昌奏「查勘台湾北路、回抵郡城,布置大略」各折片,台湾地方以郡城为根本,自应先事筹防,以杜窥伺;丁日昌既于炮台附近添设营垒,派兵联络防守,并调轮船驻扎澎湖,扼其险要,布置尚妥。着即督饬各营认真操防,以期有备无患。日国有调兵船来台之说,虚实固不可知;然未雨绸缪,断不可置为缓图。丁日昌拟购中等铁甲船三号以及水雷、大炮、快枪,预练精锐二、三十营以备缓急,惟需饷不少;着文煜、何璟、吴赞诚统筹全局,暂将他款截留,移缓就急,俾资购买之用。并着沈葆桢、杨昌浚将前调之「登瀛洲」、「元凯」轮船二号,迅饬赴台调遣;俟台郡情形稍松,仍令各回原处。炮位为海防所必需,丁日昌请饬李鸿章拨借格林炮二十尊、克虏伯炮二十尊并配齐子弹、水雷十具,沈葆桢拨借克鹿伯博潢两式四十磅至一百二十磅子大炮各六、七尊并格林炮二十尊,该督等照数拨给,由轮船载运赴闽;将来或由闽省将炮价归款、或另购时原炮归还,丁日昌酌量办理。另折奏「总筹台湾全局,拟开办轮路、矿务」,另片奏「请另派熟悉工程大员」各等语;着总理衙门议奏』。

  闽抚丁日昌奏西班牙窥伺台湾情形片

  丁日昌片:

  再,臣正拜折间,钦奉光绪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上谕:『日斯巴尼亚国已有调拨兵船来台湾之信,不可不先事豫防』等因,钦此。查日国欲效倭人故智,称兵台湾;据总税务司赫德向总理衙门陈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