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考改合而为分然 皇考之更制即 太祖之初制也今分祀已久似难纷更宜照例南北二郊于冬夏至日恭请 圣驾亲诣致祭仍奉 太祖高皇帝配其东郊以甲丙戊庚壬年西郊以丑辰未戌年 圣驾亲祭余岁遣官代行其太岁仍于岁暮孟春遣官专祭至如天神地祗已从祀南北郊其仲秋神祗坛之祀不宜复举一祈谷之礼谨考 祖宗朝原无祈谷之礼惟郊外耤田有先农坛国初每岁仲春上戊日 圣驾亲祭先农遂耕耤田永乐后惟遇 列圣登极之始仅一举行其他岁遣顺天府官代嘉靖九年始以孟春上辛日行祈谷礼于 大祀殿十年以启蛰日改行于 圜丘十八年又改行于禁内之玄极宝殿遂为定例而先农之祭亦不废臣等谨议礼称元日祈谷于 上帝其详亦不可考我国家先农之祭盖即祈谷之遗意自 皇考俯纳言官之请肇举此典夫既祭先农复云祈谷二祀并行于仲春不无烦数且玄极宝殿当禁严之地而使百官陪祀宵分出入事体深有未安臣等窃以为宜罢祈谷之礼止于先农坛行事为当恭遇 圣主登极则亲祀先农并行耕耤礼其余每岁仲春仍遣顺天府官代行庶合 祖宗旧典一大享之礼谨考 祖宗朝原无大享之礼嘉靖十七年我 皇考举明堂大典以季秋享 上帝奉 睿宗献皇帝配寻乃撤 大祀殿改建 大享殿然每岁惟于禁内之玄极宝殿遣官行礼为常亦未尝于郊坛亲祭也臣等谨议明堂大享虽称古制而制度之详亦不可考见 皇考肇举此祀无非追崇 睿宗以昭 严父配 天之孝但自 皇考视 睿宗则 睿宗为 严父自 皇上视 睿宗则 睿宗为 皇祖若以今日仍奉 睿宗配 帝似于周人宗祀文王于明堂之义不甚相协恐非所以妥 睿宗之灵而安 皇考之心也故臣等以为大享之礼可罢一社稷之礼谨考国初建 太社 太稷异坛同壝以勾龙后稷配洪武十年改建同坛同壝罢勾龙后稷配以 仁祖三十一年更奉 太祖配永乐中北京坛成位置如故洪熙间又奉 成祖配嘉靖九年遵复初制以勾龙后稷配十年复于西苑隙地垦田树谷建 帝社 帝稷二坛每岁以仲春秋上戊次日行祈报礼臣等谨议天子社以祭五土之祗稷以祭五谷之神名曰 太社 太稷而 帝社稷之名则自古及 祖宗朝皆无之国初 太社稷之建悉遵古礼而 皇考仍以勾龙后稷配实合 太祖初制无容别议至于 帝社稷之祭不无嫌于烦数臣等窃以为止宜照旧奉 太社 太稷之
  ○祭其 帝社 帝稷宜罢勿举一 陵葬 庙祔之礼谨考我国家自 宣宗以前 陵寝合葬皆止一后至 裕陵则二后同祔葬 茂陵则三后同祔葬若 太庙祔享则惟一帝一后又后惟元配始得升祔恭惟 孝洁皇后为 皇考大行皇帝元配礼应合葬 永陵祔享 太庙先年 神主回京时本部曾请祔享以其时未有本室暂祔 奉慈殿侧以俟 孝烈皇后虽曾正位中宫然非元配今先已祔 庙又奉 孝洁皇后同祔则二后并配非 祖宗旧制若因 孝烈皇后先祔而遂使 孝洁皇后不得升祔则舍元配而祔继配亦非 祖宗旧制况 孝洁皇后宜祔之礼 皇考先年已有钦依近日复有遗命臣等窃以为 皇考大行皇帝升祔 太庙之时宜请 孝洁皇后祔享而移奉 孝烈皇后于别所仍于 大行皇帝发引之先迁奉 孝洁皇后梓官于 永陵与 圣母梓宫同日祔葬 孝烈皇后既已祔葬似当以次列祔其 孝洁皇后 孝烈皇后尊谥乞敕臣等撰拟议文奏进荐上册宝庶几名分正而典礼全矣 上以礼官会议允当命如议行之
  ○户部覆南京户科给事中岑用宾奏其一言南京供用库酒醋面局并光禄四署所积米谷豆麦足支数年宜暂徵折色角□羊部其后以三年为率徵本色二年折色一年庶无虚费其一言锦衣卫乌龙潭等三十六仓每仓有看仓余丁少者十名多或二十名月饩不给宜仿正统十四年例每丁准月粮三斗于各仓耗米内支给以示优恤得旨折色银两徵角□羊户部济边余如议
  ○升浮图峪守备指挥佥事杨守承为署都指挥佥事充五军营游击将军命仪真守备署都指挥佥事王盘领南京江防游兵
  ○丁卯礼部进上 圣母尊谥册宝仪注一正月二十一日恭上 尊谥宝册遣官诣 陵园行礼前期三日太常寺官奏致斋仍奏请遣官祭告 天地 宗庙 社稷至日行祭告礼用祝文香帛果酒脯醢如常仪前期一日内侍官设册舆宝舆于皇极门捧册宝各置舆中一是日早 上其素翼善冠麻布袍腰绖祭告 大行皇帝几筵用祝文香帛酒馔如常仪遂以素冠服出御皇极门文武百官素服乌纱帽黑角带先于丹墀内东西序立序班引遣官于丹陛中道赞行五拜三叩头礼跪内侍官举册宝舆降阶 上起立赞俯伏兴遣官兴立于东俟锦衣卫官校接册宝舆香亭由午门中门出鼓乐前导设而不作遣官由左门出随行 上还文武百官随册宝送至长安右门外止其文武大小衙门各分官送至 陵园免辞陪祭毕回朝见一是日太常寺先于 陵园陈设祭品如常仪鸿胪寺设册宝案于享殿中左右申时册宝至 陵园由中门进至享殿前导引官引遣官由右门入至丹墀内赞官唱执事官各司其事导引官引遣官至享殿前就拜位捧册宝官于舆内捧册宝由殿中门入至神御前左右北向立赞官赞四拜礼传赞文武分官皆四拜导引官引遣官由殿右门入至神御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