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作至拜位乐止赞拜乐作四拜乐止尚仪跪奏礼毕 昭圣康惠慈寿皇太后兴乐作还宫乐止引礼官引命妇以次出一十五日命妇进表 章圣皇太后宫行庆贺礼并前一日陈设如前仪致词同一十六日 上御奉天殿文武百官上表行庆贺礼毕鸿胪寺奏颁诏开读行礼如常仪报可再择日来闻 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蒋冕<锍-釒>乞休致其答曰臣闻古人有言责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臣备员内阁与闻大政心知其非而事失其守者不一而足其为不职甚矣误国负 君义当罢黜两月以来我 皇上欲加称 本生父母尊号故无容议惟建室之议今犹而未有当 上意者臣与同官毛费宏反覆论奏数千百言仰惟伏 皇上天纵圣人嗣承大统至亲伦序天与人归固不待赞然非 圣母昭圣康惠慈寿皇太后懿旨传 武宗皇帝遗命则将无所受命大义不明今既受命于 武宗则即嗣 武宗之统为 武宗之后以奉祀 宗庙特兄弟之名有不容紊故但兄 武宗考 孝宗母 昭圣而于 孝庙 武庙皆称嗣 皇帝称臣称御名以示继统承祀之义所后所生称号之间未有混然无别既而颁特 御劄欲为 本生父母立庙 奉先殿侧责臣等不能将顺议拟臣等又极言其不可节蒙 圣谕朕于正统大义不敢有违则 圣心固已洞烛臣等之愚言矣及礼部会官议上又奉旨有与古哀等帝王不同之谕臣窃以为自古人君议承天位谓之承祧践阼祧谓宗祧阼谓庙之阼阶皆主宗祀为言礼为人后者惟大宗以大宗尊之统也亦主宗庙祭祀而言自汉至今千六七百年未有为 本生父立庙大内者汉宣帝以兄孙继统为叔祖昭帝后止立所生父庙于原葬广明苑北谓之奉明园光武扫平僣乱奋然崛起盖取天下于新莽非继正统于平婴一闻张纯朱浮建议即尊事大宗继统元帝降其私亲四世祀于原葬之地章陵宋英宗皇帝所生父濮安懿王亦正即国□内立庙我 皇上光年有旨立祠安陆其事与汉之宣帝光武宋之英宗适同礼虽非正犹有可诿今乃宣帝光武英宗之不如矣岂臣愚所望于 皇上哉 皇上既后 武宗而继其统以考 孝宗祇奉 祖宗 列圣之祀则大宗庙祀身既主之今又欲兼奉小宗庙祀情既重于所生义必不专于所后 孝宗武宗在天之灵果将谁托乎 祖宗 列圣神灵必不能安窃恐 献帝神灵亦不能安虽 圣心亦自不能安也考之圣经质之古礼已该臣等言之九卿言之科道等官言之 皇上奈何一切拒之而不听哉近该礼部尚书汪俊乞休乃遽允其还乡南京刑部主事桂萼张璁有言乃命会官并议且各行取来京其日天气本是清明午后陡变为阴晦至暮而风霾尤甚 天心仁爱尤极惓惓 皇上其可不思所以奉慰 祖宗之心以上回 天意哉臣官冒孤卿职惭匡正积成未至不能上格 渊衷不职之愆万死莫赎岂敢复靦颜班行之上伏望 皇上深惟 宗庙事重关系纲常毫发僭差有干正统□情准礼俯从公议仍乞特垂矜察罢臣职务政事放归田里 上曰卿忠诚体国议论正直朕方倚任共治国理岂可引疾累<锍-釒>求退宜即出供职以副眷注至意慎勿再辞建室礼仪朕自有处置 以灾伤停徵镇江太平二府拖欠粮米 升龙门卫指挥佥事王经为署都指挥佥事充左参将分守宣府万全右卫等处地方
  大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十七
大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十八
  嘉靖三年四月乙未朔时享 太庙 给事中张嵩曹怀张侨安磐各<锍-釒>论主事张璁霍韬首为厉阶侍郎席书员外方献夫私相附和而主事桂萼者窃众议以济己私攘臂不顾仰惑 圣听今萼等取用书进礼卿用非其宜请并斥之以谢天下而磐疏又谓今欲别建一庙于大内则是明知 恭穆万万不可入 太庙矣夫 孝宗既不得考 恭穆又不得入是无考矣世岂有无考之 太庙哉此其说之自相矛盾者也疏并下所司
  ○丙申顺天府尹王轨报房山县地震因言数月以来震于诸藩于南都乃今于畿内寝近城阙 陵寝灾莫大焉意者宫闱预政与官寺涉权与匪人进用与民力劳瘁兵荒相仍九重深居愿加体察 上览奏责其任率下所司知之 直隶真定府无极县有怪风自西北来先红后黑咫尺不办人折树木鸡犬乱鸣有顷震雷暴雨 以广东新宁恩平贼蔡猛三严阮等平诏嘉镇巡等官功劳赐都御史张嵿总兵官朱麒巡按御史涂敬各银币有差其余功次及地方事宜候查议至日以闻是役也用官土民兵三万八千余人前后共破贼巢一百九十九处擒斩贼首从一万四千一百五十二人俘获贼属五千九百八十二人自来岭南用兵以寡胜众未有若此者
  ○戊戌九卿吏部尚书乔宇等合<锍-釒>言顷罢汪俊召席书取桂萼张璁霍韬黜谪马明衡李本陈逅等举措异常中外骇愕夫以一二人之偏见挠天下万世之公议内离骨肉外间君臣名曰效忠实累 圣德且书不与廷推特出内降升为尚书百余年来所未有者请收回成命令俊与书各守职如故矜宥明衡者止召萼璁<锍-釒>入报闻 刑部左侍郎孟凤总督南京粮储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林廷玉各引疾乞休诏凤仍供职廷玉听还 巡抚顺天都御史孟春<锍-釒>报所部预备仓粮初不及二千石既奉诏经画各州县卫所纳赎籴买米谷共得十万八千石有奇所应发籴买银钱叚布等物计其值可买谷九万五千一百六十石凡得预备粮二十万六千一百石有奇请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