铖植党树私,货贿公行,权倾中外,石麒以祖宗之法裁之。士英欲得侯封,讽中人韩赞周入言之;上请加恩定策,五等延世。石麒奏曰:世宗以外藩入继,将封辅臣伯爵,而杨廷和、蒋冕谦让不受;今国耻未雪,诸臣俱裂土自荣,不愧廷和等耶?且俟神京克复、大统告定之后,议之未晚。又言福王殉难,先帝尚遣一勋臣、一黄门、一内侍验审含殓,今先帝梓宫何处?封树若何?仅遣一健儿应故事,则群臣之悲思大行,祗具文耳。士英恶之,凡所上考选年例,少所称可。御史黄尔鼎列□劾石麒,陷枢臣以败款议;士英助之。遂乞骸骨归。南京不守,扁舟水宿。嘉兴城守将破,石麒至城下,呼曰:吾大臣不可野死,当与城存亡。城上人哗曰:我公来矣。开门纳之,越宿而城溃,朝服自缢死;闰六月二十六日也。僧真实藏之柜中,踰二旬始殓,颜色如生。仆祖敏、李升从死。时,刘宗周在绍兴,饥经七日;曰:此降城非我死所,乃至城外野寺死。夫二公之意相反,而其义则一。士人为作「降城叹、我公来」乐府以美之。闽中赐谥忠襄。石麒博学强识,尤长于国家典制,诸司掌故。性乐易受人,与人言移日不倦;下吏寒士,有才者汲引不遗余力。所著有「可经堂集」。同时,户部尚书张有誉、刑部尚书解学龙、兵部尚书吕大器、工部尚书高倬,皆清执有品望,俱克称其职。

  张有誉,字谁誉,江阴人;天启壬戌进士,以户部主事榷税芜湖,力持清操。崇祯中,出为饶州知府,累迁江西督粮副使、四川按察司,俱有惠政。吏部尚书郑三俊,举天下廉能方面官五人,以有誉为首。帝书其名于屏,擢南京户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粮储。还,半道闻都城之变,抵任则福王立矣。内官张执中监收白粮,勒补垫费,踰旧例数倍,杖毙解户;有誉连疏论之,收其胥役送狱,执中虐稍舒。常因召对,言统计一年经费须千余万,今所入仅八百万,不敷所出;惟有裁冗兵、节冗食、汰冗费始,愿圣明躬行节俭为天下先。时,士英锐意起大铖,而廷臣持之急,思以中旨用之,难以发端。以有誉人望也,八月,传旨用为户部尚书。弘图以有誉才望堪任,而内降不可开,封还诏旨,群臣亦交章论奏。上不许。自是,传升纷然矣。寻加太子太保。时,四镇各需饷二十万,有誉计无所出,至呕血。连疏乞归,不允。明年五月,南京失守,有誉逃之武康;久之,旋里。仕宦二十年,仅守先世遗产。其治家居乡,堪为后人法。年八十一而终。

  解学龙,兴化人;万历己丑进士,历金华、东昌推官,擢刑部给事中。魏忠贤乱政,以东林削籍。崇祯中,累迁太仆卿、右佥都御史、巡抚江西,擢南京兵部右侍郎,未赴。时,黄道周方得罪,而学龙于荐举属吏,推引及之。帝怒,征下狱,杖八十,遣戍。福王立,召起故官。十月,擢吏部尚书。时,方治从贼诸臣;马士英、阮大铖以贿为出入,故案久不定。学龙仿唐制以六等定罪:一等应磔者十一人,宋起蛟(吏部员外郎)、牛金星(举人)、张嶙然(平阳知府)、曹钦程(太仆少卿)、李振声、余上猷(俱御史)、黎志升(山西提学)、陆之琪(陕西布政)、高翔汉(兵科)、杨王休(潼关道)、刘世芳(检讨);二等应斩秋决四人,光时亨(刑科)、巩燏(河南提学)、周锺(庶吉士)、方允昌(兵部主事);三等应绞者七人,陈名夏(编修)、杨枝起、廖国遴(户科)、王承曾(襄阳知府)、原毓宗(天津兵备)、何孕光(庶吉士)、项煜(少詹);四等应流者十五人,王孙蕙(礼部主事)、梁兆阳(检讨)、钱位坤(大理寺正)、侯恂(总督)、王秉鉴(山西副使)、陈万象(御史)、申芝芳(给事中)、金汝砺、吴达、黄维祖(举人)、杨廷鉴(修撰)、陈羽白、刘大巩、裴希度、张懋爵(四人未祥);五等应徒者十人,宋学显(通政参议)、沈元龙(未详)、方拱干(谕德)、缪沅(工部主事)、吕兆龙、傅振铎(给事中)、吴刚思(进士)、方以智、傅鼎铨(检讨)、张家玉(庶吉士);六等应杖者八人,潘同春、吴泰来(俱员外)、张琦(主事)、王于曜(行人)、周寿明(行取知县)、向列星(未详)、李棡(丁丑进士)、徐家麟(癸未进士);自绞以下听赎。其留北廷俟后定夺者十九人,何征瑞、杨观光(少詹)、张若麒(仆少)、方大猷(副使)、党崇雅(户部侍郎)、熊文举(吏部郎中)、叶初春(仆卿)、龚鼎孳、戴明说、孙承泽、刘昌(俱给事中)、涂必泓、张鸣骏(御史)、□所温(司业)、赵京仕(通参)、高尔严(编修)、卫周祚、黄纪、孙襄(俱郎中)。其另存再议者二十八人,翁元益、郭光(给事中)、鲁栗、吴尔埙、史可程、王自超、白引谦、梁清标、杨栖鹗、张元琳、吕崇烈、李化麟、朱积、赵颕、刘廷琮(俱庶吉士)、侯佐、左懋泰、吴之琦、邹明魁(俱部郎)、诸伟梅(行人)、龚懋熙(博士)、王显(进士)、王之牧、王牌皋梅、鹗姬琨、朱国寿、吴嵩引(六人未详)。已奉旨录用者十人,张晋彦(尚书)、时敏(给事中)、卫胤文、韩四维(谕德)、苏京(御史)、黄国琦、施凤仪(行取知县)、张正声(部郎)、顾大成(中书)、姜荃林(未详)。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