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驾洛记赞云。垂一紫缨。下六圆卵。五归各邑。一在兹城则一为
首露王。余五各为五伽耶之主。金官不入五数当矣。而本朝史略。并数金官而滥
记昌宁误)
阿罗(一作耶)伽耶(今咸安)古宁伽耶(今咸宁)大伽耶(今高灵)星山伽耶(今京山玄)
碧珍小伽耶(今固城)又本朝史略云。太祖天福五年庚子改五伽耶名。一金官(为
金海府)二古宁(为加利县)三非大(今昌宁恐高灵之讹)余二阿罗星山(同前星山或
作碧珍伽耶)
  北扶余
古记云。前汉书宣帝神爵三年壬戌四月八日。天帝降于讫升骨城(在大辽医州界)
乘五龙车。立都称王。国号北扶余。自称名解慕漱。生子名扶娄。以解为氏焉。
王后因上帝之命。移都于东扶余。东明帝继北扶余而兴。立都于卒本州。为卒本
扶余。即高句丽之始祖
  东扶余
北扶余王解夫娄之相阿兰弗。梦天帝降而谓曰。将使吾子孙立国于此。汝其避之
(谓东明将兴之兆也)东海之滨。有地名迦叶原土壤膏腴。宜立王都。阿兰弗劝王
移都于彼。国号东扶余。夫娄老无子。一日祭山川求嗣。所乘马至鲲渊。见大石
相对侠流。王怪之。使人转其石。有小儿金色蛙形。王喜曰。此乃天赉我令胤乎。
乃收而养之。名曰金蛙。及其长为太子。夫娄薨。金蛙嗣位为王。次传位于太子
带素。至地皇三年壬午。高丽王无恤伐之。杀王带素。国除
  高句丽
高句丽即卒本扶余也。或云今和州又成州等皆误矣。卒本州在辽东界。国史高丽
本记云。始祖东明圣帝姓言氏讳朱蒙。先是北扶余王解夫娄。既避地于东扶余。
及夫娄薨。金蛙嗣位。于时得一女子于太伯山南优渤水。问之。云我是河柏之女。
名柳花。与诸弟出游。时有一男子。自言天帝子解慕漱。诱我于熊神山下鸭绿边
室中知之而往不返(坛君记云。君与西河河伯之女要亲。有产子名曰夫娄。今按
此记。则解慕漱私河伯之女而后产朱蒙。坛君记云产子名曰夫娄。夫娄与朱蒙异
母兄弟也) 父母责我无媒而从人。遂谪居于此。金蛙异之。幽闭于室中。为日
光所照。引身避之。日影又逐而照之。因而有孕。生一卵。大五升许。王弃之与
犬猪。皆不食。又弃之路。牛马避之弃之野。鸟兽覆之。王欲剖之而不能破。乃
还其母。母以物裹之。置于暖处。有一儿破壳而出。骨表英奇。年甫七岁。[山
/(敲-高+止)]嶷异常。自作弓矢。百发百中。国俗谓善射为朱蒙。故以名焉。金
蛙有七子。常与朱蒙游戏。技能莫及。长子带素言于王曰。朱蒙非人所生。若不
早图。恐有后患。王不听。使之养马。朱蒙知其骏者。减食令瘦。驽者善养令肥。
王自乘肥。瘦者给蒙王之诸子与诸臣将谋害之蒙母知之。告曰。国人将害汝。以
汝才略。何往不可。宜速图之。于是蒙与乌伊等三人为友。行至淹水(今未详)。
告水曰。我是天帝子河伯孙。今日逃遁。追者垂及。奈何。于是鱼鳖成桥。得渡
而桥解。追骑不得渡。至卒本州(玄葂郡之界)遂都焉。未遑作宫室。但结庐于沸
流水上居之。国号高句丽。因以高为氏(本姓解也。今自言是天帝子。承日光而
生。故自以高为氏)时年十二岁。汉孝元帝建昭二年甲申岁。即位称王 高丽全
盛之日。二十一万五百八户。珠琳传第二十一卷载。昔宁禀离王侍婢有娠。相者
占之曰。贵而当王。王曰。非我之胤也。当杀之。婢曰气从天来。故我有娠。及
子之产。谓为不祥。捐圈则猪嘘。弃栏则马乳。而得不死。卒为扶余之王(即东
明帝为卒本扶余王之谓也。此卒本扶余。亦是北扶余。之别都。故云扶余王也。
宁禀离乃夫娄王之异称也)
  卞韩  百济(亦云。南扶余。即泗泚城也)
新罗始祖赫居世即位十九年壬午。卞韩人以国来降。新旧唐书云。卞韩苗裔在乐
浪之地 后汉书云。卞韩在南。马韩在西。辰韩在东 致远云。卞韩。百济也 
按本记。温祚之起。在鸿嘉四年甲辰。则后于赫世东明之世。四十余年。而唐书
云。卞韩苗裔在乐浪之地云者。谓温祚之系出自东明故云耳。或有人出乐浪之地。
立国于卞韩。与马韩等并峙者。在温祚之前尔。非所都在乐浪之北也。或者滥九
龙山亦名卞那山。故以高句丽为卞韩者盖谬。当以古贤之说为是。百济地自有卞
山。故云卞韩。百济全盛之时。十五万二千三百户
  辰韩(亦作秦韩)
后汉书云。辰韩耆老自言。秦之亡人来适韩国。而马韩割东界地以与之。相呼为
徒。有似秦语。故或名之为秦韩。有十二小国。各万户。称国。又崔致远云。辰
韩本燕人避之者。故取涿水之名。称所居之邑里。云沙涿。渐涿等(罗人方言。
读[泳-永+豕]音为道。故今或作沙梁。梁亦读道)新罗全盛之时。京中十七万八
千九百三十六户 一千三百六十坊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