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干之子丁丑立理七年火葬
皇福寺散骨于省等仍山西甲戌还铁原 太祖 戊寅六月裔死太祖即位于铁原京己
卯移都松岳郡是年创法王慈云王轮内帝释舍那又创天禅院(即普膺)新兴文殊通地
藏□□□□前十大寺皆是年所创庚辰乳岩下立油市故今俗利市云乳下十月创大兴
寺或系壬午壬午又创日月寺或系辛巳甲申创外帝释神众院兴国寺丁亥创妙寺己丑
创龟山庚寅安
   龙德(辛巳)二后唐 同光(癸未)三第五十五景哀王 朴氏名魏膺景明之母
弟也母资成甲申立理三年
  明宗 天成(丙戌)四第五十六敬顺王 金氏傅父孝宗伊干追封神兴大王祖官
□角汗封懿兴大王母桂娥康王之乙未纳土归于陵在□□东向洞
   长兴(庚寅)四闵帝末帝 清泰(甲午)二自五凤甲子至乙未合九百九十二年
  石晋 天福(丙申)八丙申统三韩乙未萱子神釰篡父自立是年国除自壬子至此
四十四年而亡
前汉高惠小文景虎昭宣元成哀平孺
后汉光明章和殇安顺冲质桓灵农献
魏晋宋齐梁陈隋
李唐大高则中睿玄肃代德顺宪穆敬文虎宣懿僖昭景
朱梁后唐石晋刘汉郭周
大宋
  纪异卷第一
叙曰。大抵古之圣人。方其礼乐兴邦。仁义设教。则怪力乱神。在所不语。然而
帝王之将兴也。膺符命。受图箓。必有以异于人者。然后能乘大变。握大器。成
大业也。故河出图。洛出书。而圣人作。以至虹绕神母而诞羲。龙感女登而注炎。
皇娥游穷桑之野。有神童自称白帝子。交通而生小昊。简犾吞卵而生契。姜嫄履
迹而生弃。胎孕十四月而生尧。龙交大泽而生沛公。自此而降。岂可殚记。然则
三国之始祖。皆发乎神异。何足怪哉。此纪异之所以[仁-二+斩]诸篇也。意在斯

  古朝鲜(王俭朝鲜)
魏书云。乃往二千载有坛君王俭。立都阿斯达(经云无叶山。亦云白岳。在白州
地。或云在开城东。今白岳宫是)开国号朝鲜。与高同时。古记云。昔有桓因(谓
帝释也)庶子桓雄。数意天下。贪求人世。父知子意。下视三危太伯可以弘益人
间。乃授天符印三个。遣往理之。雄率徒三千。降于太伯山顶(即太伯今妙香山)
神坛树下。谓之神市。是谓桓雄天王也。将风伯雨师云师。而主谷主命主病主刑
主善恶。凡主人间三百六十余事。在世理化。时有一熊一虎。同穴而居。常祈于
神雄。愿化为人。时神遗灵艾一炷。蒜二十枚曰。尔辈食之。不见日光百日。便
得人形。熊虎得而食之。忌三七日。熊得女身。虎不能忌。而不得人身。熊女者
无与为婚。故每于坛树下咒愿有孕。雄乃假化而婚之。孕生子。号曰坛君王俭。
以唐高即位五十年庚寅(唐尧即位元年戊辰。则五十年丁巳。非庚寅也。疑其未实)
都平壤城(今西京)始称朝鲜。又移都于白岳山阿斯达。又名弓(一作方)忽山。又
今弥达。御国一千五百年。周虎王即位己卯封箕子于朝鲜。坛君乃移于藏唐京。
后还隐于阿斯达为山神。寿一千九百八岁。唐裴矩传云。高丽本孤竹国(今海州)。
周以封箕子为朝鲜。汉分置三郡。谓玄菟乐浪带方(北带方)。通典亦同此说(汉
书则真临乐玄四郡。今云三郡。名又不同何耶。)
  魏满朝鲜
前汉朝鲜传云。自始燕时常略得真番朝鲜(师古曰战国时□国始略得此地也)。为
置吏筑障。秦灭燕。属辽东外徼。汉兴。为远难守。复修辽东故塞。至浿水为界
(师古曰。浿在乐浪郡)。属燕。燕王卢绾反入凶奴。燕人卫满亡命。聚党千余人。
东走出塞。渡浿水。居秦故空地上下障。稍役属真番朝鲜蛮夷。及故燕齐亡命者
王之。都王俭(李曰。地名。臣赞曰。王俭城在乐浪郡浿水之东)。以兵威侵降其
旁小邑。真番临屯皆来服属。方数千里。传子至孙右渠(师古曰。孙名右渠)。真
番辰国欲上书见天子。雍阏不通(师古曰。辰谓辰韩也)。元封二年。汉使涉何谕
右渠。终不肯奉诏。何去至界。临浿水。使驭刺杀送何者朝鲜裨王长(师古曰。
送何者名也)即渡水。驭入塞。遂归报。天子拜何为辽东之部都尉。朝鲜怨何。
袭攻杀何。天子遣楼。舡将军杨仆。从齐浮渤海。兵五万。左将军荀彘出辽讨右
渠。右渠发兵距险。楼舡将军将齐七千人先到王俭。右渠城守。规知楼舡军小。
即出击楼舡。楼舡败走。仆失众遁山中获免。左将军击朝鲜浿水西军。未能破。
天子为两将未有利。乃使卫山因兵威往谕右渠。右渠请降。遣太子献马。人众万
余持兵。方渡浿水。使者及左将军疑其为变。谓太子已服。宜毋持兵。太子亦疑
使者诈之。遂不渡浿水。复引归。报天子诛山。左将军破浿水上军。迺前至城下。
围其西北。楼舡亦往会居城南。右渠坚守。数月未能下。天子以久不能决。使故
济南太守公孙遂往正之。有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