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也。岬俗云古尸。故或云古尸寺。言岬寺也。今云门寺
东九千步许有加西岘。或云嘉瑟岘。岘之北洞有寺基是也)二人诣门进告昌。俗
士颛蒙无所知识。愿赐一言以为终身之诫。光曰。佛教有菩萨戒其别有十。若等
为人臣子。恐不能堪。今有世俗五戒。一曰。事君以忠。二曰。事亲以孝。三曰。
交友有信。四曰。临战无退。五曰。杀生有择。若行之无忽。贵山等曰。他则既
受命矣。所谓杀生有择特未晓也。光曰。六斋曰春夏月不杀。是择时也。不杀使
畜。谓马牛鸡犬。不杀细物。谓肉不足一脔。是择物也。此亦唯其所用。不求多
杀。此是世俗之善戒也。贵山等曰。自今以后。奉以周旋。不敢失坠。后二人从
军事。皆有奇功于国家。又建福三十年癸酉(即真平王即位三十五年也)秋。隋使
王世仪至。于皇龙寺设百座道场。请诸高德说经。光最居上首。议曰。原宗兴法
已来津梁始置。而未遑堂粤。故宜以归戒灭忏之法开晓愚迷。故光于所住嘉栖岬。
置占察宝以为恒规。时有檀越尼纳田于占察宝。今东平郡之田一百结是也。古籍
犹存。光性好虚静。言常含笑。形无愠色。年腊既迈。乘舆入内。当时群彦。德
义攸属。无敢出其右者。文藻之赡。一隅所倾。年八十余。卒于贞观间。浮图在
三岐山金谷寺(今安康之西南洞也。亦明活之西也)唐传云。告寂皇隆寺。未详其
地。疑皇龙之讹也。如芬皇作王芬寺之例也。据如上唐乡二传之文。但姓氏之朴
薛。出家之东西。如二人焉。不敢详定。故两存之。然彼诸传记。皆无鹊岬璃目
与云门之事。而乡人金陟明谬以街巷之说润文作光师传。滥记云门开山祖宝壤师
之事迹。合为一传。后撰海东僧传者。承误而录之。故时人多惑之。因辨于此。
不加减一字。载二传之文详矣。陈隋之世。海东人鲜有航海问道者。设有。犹未
大振。及光之后。继踵西学者憧憧焉。光乃启途矣。赞曰
 航海初穿汉地云  几人来往挹清芬
 昔年踪迹青山在  金谷嘉西事可闻
  宝壤梨木
释宝壤传。不载乡井氏族。谨按清道郡司籍载。天福八年癸酉(太祖即位第二十
六年也)正月日。清道郡界里审使顺英大乃末水文等柱贴公文。云门山禅院长生
南阿尼岾。东嘉西岘(云云)。同薮三刚典主人宝壤和尚。院主玄会长老。贞座玄
两上座。直岁信元禅师(右公文清道郡都田帐传准)又开运三年丙辰。云门山禅院
长生标塔公文一道。长生十一阿尼岾。嘉西岘。亩岘。西北买岘(一作面知村)。
北猪。足门等。又庚寅年。晋阳府贴五道按察使。各道禅教寺院始创年月形止。
审检成籍时。差使员东京掌书记李僐审检记载。王丰六年辛巳(大金年号。本朝
毅宗即位十六年也)九月。郡中古籍裨补记准清道郡前副户长御侮副尉李则桢户
在右人消息及谚传记载。致仕上户长金亮辛。致仕户长旻育。户长同正尹应前其
人珍奇等与时上户长用成等言语。时太守李思老户长亮辛年八十九。余辈皆七十
已上。用成年六十已上(云云次不准)罗代已来。当郡寺院。鹊岬已下中小寺院。
三韩乱亡间。大鹊岬。小鹊岬。所宝岬。天门岬。嘉西岬等五岬皆亡坏。五岬柱
合在大鹊岬。祖师知识(上文云宝壤)大国传法来。还次西海中。龙邀入宫中。念
经施金罗袈裟一领。兼施一子璃目。为侍奉而追之。嘱曰于时三国扰动。未有归
依佛法之君主。若与吾子归本国鹊岬。创寺而居。可以避贼。抑亦不数年内。必
有护法贤君。出定三国矣。言讫。相别而来。还及至兹洞。忽有老僧。自称圆光。
抱吊樻而出。授之而没(按圆光以陈末入中国。开皇间东还。住嘉西岬。而没于
皇隆。计至清泰之初。无虑三百年矣。今悲叹诸岬皆癈。而喜见壤来而将兴。故
告之尔)于是壤师将兴癈寺而登北岭望之。庭有五层黄塔。下来寻之则无迹。再
陟望之。有群鹊啄地。乃思海龙鹊岬之言寻掘之。果有遗砖无数。聚而蕴崇之。
塔成而无遗砖。知是前代伽蓝墟也。毕。创寺而住焉。因名鹊岬寺。未几太祖统
一三国。闻师至此创院而居。乃合五岬田束五百结纳寺。以清泰四年丁酉。赐额
曰云门禅寺。以奉袈裟之灵荫。璃目常在寺侧小潭。阴骘法化。忽一年元旱。田
蔬焦槁。壤敕璃目行雨。一境告足。天帝将诛不识璃目告急于师。师藏于床下。
俄有天使到庭。请出璃目。师指庭前梨木。乃震之而上天。梨木萎摧。龙抚之即
苏(一云师咒之而生)其木近年倒地。有人作楗椎。安置善法堂及食堂。其椎柄有
铭。初师入唐回。先止于推火之奉圣寺。适太祖东征至清道境。山贼啸聚于犬城
(有山岑临水峭立。今俗恶其名。改云犬城)骄傲不格。太祖至于山下。问师以易
制之述。师答曰。夫犬之为物。司夜而不司昼。守前而忘其后。宜以昼击其北。
祖从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