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在宣城谒见永王,遂辟为从事。”而《新书》又称“白流夜郎,还浔阳,坐事下狱,宋若思释之”者,皆不合于白之自序,盖史误也。予按杜甫诗亦以白为山东人,而苏子瞻尝恨白集为庸俗所乱,则白之自序亦未可尽信,而以为史误。近蜀本又附入左绵邑人所裒曰白《隐处少年所作诗》六十篇,尤为浅俗。白天才英丽,其辞逸荡隽伟,飘然有超世之心,非常人所及,读者自可别其真伪也。
  △《岑参集》十卷
  右唐岑参,南阳人。文本之后。天宝三年进士,累官补阙、起居郎,出嘉州刺史。杜鸿渐表置幕府,为职方郎中兼侍御史,罢,终于蜀。参博览史籍,尤工缀文,属词清尚,用心良苦,其有所得,往往超拔孤秀,度越常情。每篇绝笔,人竞传讽。至德中,裴荐、杜甫等,尝荐其“识度清远,议论雅正,佳名早立,时辈所仰,可以备献替之官”云。集有杜确序。
  △《李嘉诗》二卷
  右唐李嘉,别名从一。赵州人。天宝七年进士,为秘书正字,袁、台二州刺史。善为诗,绮靡婉丽,有齐、梁之风,时人以比吴均、何逊云。
  △《高集》十卷,《集外文》二卷,《别诗》一卷
  右唐高达夫也。渤海人。天宝八年,举有道科中第。永泰初,终散骑常侍。五十始为诗;即工,以气质自高。每一篇出,好事者辄传布云。
  △《贾至集》十卷
  右唐贾至幼几也。洛阳人。天宝十年,明经擢第。累官起居舍人、知制诰。从幸西川,当撰传位册,既进藁,上曰:“先天诰命,乃父为之。今兹册命,又尔为之。两朝大典,出卿父子,可谓继美矣。”大历中,终散骑常侍。集,李邯郸淑家本二十卷,苏弁编次,常仲儒为序,以墓铭、序碑列于后,今亡其半。苏子瞻尝行吕惠卿责词,有“元凶在位”之语,仇人乃曰:“史唯宋太子劭谓之元凶”,因诬其指斥。殊不知曹子建《责躬诗》有曰“元凶是率”,盖自谓也。今至制诰中除魏仲犀、徐归道词,亦以元凶指禄山,岂独劭为元凶耶?世多疑子瞻失词,因表出之。
  △《钱起诗》二卷
  右唐钱起,征之父也。吴郡人。天宝中举进士。初,从乡荐,客舍月夜,闻人哦于庭曰:“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起摄衣从之,无所见矣。及就试,诗题乃《湘灵鼓瑟》也。起即以鬼谣十字为落句,主文李晖深嘉之,擢置高第,释褐授校书郎,终考功。与郎士元齐名,时曰“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元子》十卷,《琦子》一卷,《文编》十卷
  右唐元结次山也。后魏之裔。天宝十三年进士,复举制科,授右金吾兵曹,累迁容管经略使。始在商馀山,称元子,逃难入琦洞,称琦子,或称浪士,渔者称为聱叟,酒徒呼漫叟,及官呼漫郎,因以命其所著。结性耿介,有忧道闵世之思。逢天宝之乱,或仕或隐,自谓与聱牙,岂独其行事而然,其文词亦如之。然其辞义幽约,譬古钟磬,不谐于俚耳,而可寻玩。在当时,名出萧、李下,至韩愈称数唐之文人,独及结云。
  △《韩诗》五卷
  右韩君平也。南阳人。天宝十三年进士,淄青侯希逸、宣武李勉继辟幕府。俄以驾部郎中知制诰,终于中书舍人。诗兴致繁富,朝野重之。
  △《杜甫集》二十卷,《集外诗》一卷,《注杜甫诗》二十卷,《蔡兴宗编杜甫诗》二十卷,《赵次公注杜甫诗》五十九卷
  右唐杜甫子美也。审言之孙,天宝十三年玄宗朝,献太清宫、享庙及郊,奏赋三篇,使待制集贤院。宰相试文,再迁右卫率府胄曹,终于剑南参谋、检校工部员外。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当寇乱,挺节无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集有王洙原叔、王琪君玉序。皇朝自王原叔以后,学者喜观甫诗,世有为之注者数家,率皆鄙浅可笑。有原叔名者,其实非也。吕微仲在成都时,尝谱其年月。近时有蔡兴宗者,再用年月编次之。而赵次公者,又以古律诗杂次第之,且为之注。两人颇以意改定其误字云。
  △《吴筠宗元先生集》十卷
  右唐吴筠撰。前有权德舆序。筠字贞节,华阴人。生十五年,隐于南阳。天宝初,召至京师,请为道士,居嵩山。已有敕待诏翰林。筠知禄山将乱,求还茅山,许之。乃东游会稽,往来天台、剡中,与李白、孔巢父酬唱。大历中卒,弟子谥为宗元先生。筠通经义,美文辞,性高鲠。其待诏翰林也,特承恩顾。高力士素奉佛,尝短筠于帝,故筠所著文赋,深诋释氏颇为通人所讥云。
  △《独孤及毗陵集》二十卷
  右唐独孤及至之也。洛阳人。天宝十,三年举洞晓玄经科。代宗初,为太常博士,濠舒二州刺史,政最,徙常州,卒于官。及幼有成人之量,彳扁览《五经》,观其大义,不为章句学。为文以立宪诫世、褒贤遏恶为用,长于论议。《唐实录》称韩愈师其为文云。集有李舟、梁肃前后序,末载崔甫碑志。
  △《皇甫冉诗》二卷
  右唐皇甫冉茂政也。丹阳人。天宝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