纥界,马行三十日,无里数。去西京四千八百里,去东京五千六百五十里。户二千二百二十七,口八千七百五十六。
  伊州今理伊吾县。在炖煌北大碛之外,为戎狄之地,非九州岛之限。后汉明帝始征取伊吾卢地,即此也。尔后多为屯田兵镇之所,未为郡县。后魏始置伊吾郡,后又为戎胡所据。至大唐贞观初,内附,乃置伊州,或为伊吾郡。领县二:
    伊吾汉置伊吾屯田。后魏为县。有天山,匈奴过之,皆下马拜。一名雪山。
    纳职贞观四年置。伊吾匈奴中地名,在此县界。后汉破匈奴呼衍王,取其地,置宜禾都尉,以为屯田,今伊吾故城是。
  交河郡东至伊吾郡七百五十里。南至三百五十里,过荒山千余里至吐蕃。西至焉耆镇守军七百一十里。北至北庭都护府四百五十里。东南到炖煌郡千一百里。西南到焉耆七百十里。西北到北庭轮台县五百四十里。东北到伊吾郡八百四十里。去西京五千二百六十五里,去东京六千二百一十五里。户一万一千一百九十三,口五万三百一十四。
  西州今理高昌县。汉时车师前王之庭,汉元帝所置戊己校尉故地。因兴师西讨,军中羸惫者留居之地,形高敞,遂名高昌垒。有八城,本中国人也。前凉张骏置高昌郡。其后后魏有之,后又属蠕蠕,而兖反。其后曲嘉称王于此数代。至大唐贞观十四年,讨平之,以其地为西州,本高昌国界,东西八百里,南北五百里,垦田九百顷。置都督府,后改为金山都护府,或为交河郡。领县五:
    高昌
    交河贞观中置。交河水流出县地。天山一名祁连山,今名折罗漫山。
    柳中汉旧地名,与交河同置。
    蒲昌与交河同置。东南有旧蒲类海,今名婆悉海。
    天山与交河同置。
  北庭府东至伊吾郡界六百八十里。南至交河郡界四百五十里。西至突骑施三千六百八十里。北至坚昆七千里。东南到伊吾郡界六百八十里。西南到焉耆镇守军八百七十里。西北到突骑施三千一百八十里。东北到回纥界一千七百里。去西京六千一百三十里,去东京六千八百七十六里。户二千三百九十八,口九千七百一十五。
  庭州今理金满县。在流沙之西北,前汉乌孙之旧壤,后汉车师后王之地。历代为胡虏所居。大唐贞观中,征高昌。于时西突厥屯兵于可汗浮图城,与高昌相影响。高昌既平,惧而来降,以其地为庭州,后置北庭都护府。领县三:
    金满
    蒲类蒲类海一名婆悉海。有天山,自伊吾郡界入。
    轮台其三县并贞观中平高昌后同置。
  安西府东至焉耆镇守军八百里,去交河郡七百里。南至吐蕃界八百里。西至疏勒镇守捉军三千里,去葱岭七百里。北至突骑施界鹰婆川一千里。东南到吐蕃界屯城八百六十里。西南到于阗二千里。西北到疏勒二千里。东北到北庭府二千里。去西京七千六百里,去东京八千三百三十里。户一万一千一百六,口六万三千一百六十八。
  安西都护府,本龟兹国也。大唐明庆中置。贞观中,初置安西都护府于西州;明庆中,移于龟兹城。东接焉耆,西连疏勒,西去葱岭七百里。南邻吐蕃,北拒突厥。
     风俗
  雍州之地,厥田上上,鄠杜之饶,号称「陆海」,言其高陆物产,如海之无所不出。四塞为固,被山带河。秦氏资之,遂平海内。汉初,高帝纳娄敬说而都焉。田肯贺帝曰:「治秦甚善。秦形胜之国,悬隔千里,所谓天府,故曰秦得百二焉。其下兵诸侯,犹居高屋上建瓴水也。」又徙齐诸田,楚昭、屈、景,燕、赵、韩、魏之后豪族名家于关中,强本弱末,以制天下。自是每因诸帝山陵,则迁户立县,率以为常。故五方错杂,风俗不一。汉朝京辅,称为难理。其安定、彭原之北,汧阳、天水之西,接近胡戎,多尚武节。自东汉、魏、晋,羌氐屡扰,旋则苻姚迭据,五凉更乱,三百余祀,战争方息。帝都所在,是曰浩穰。其余郡县,习俗如旧。
  议曰:按水经云「昆仑墟在西北,去嵩高五万里,地之中也。其高万一千里,河水出其东北陬,屈从其东南流,入于渤海。又出海外,南至积石山下,有石门。又南入葱岭山,又从葱岭出而东北流。其一源出于阗国南山,北流与葱岭所出河合。又东注蒲昌海,又东入塞,过炖煌、酒泉、张掖郡南,又东过陇西河关县北」云云。按水经,晋郭璞注三卷,后魏郦道元注四十卷,皆不详所撰者名氏,亦不知何代之书。佑谓二子博赡,解释固应精当,访求久之方得。又其经云:「济水过寿张」,则前汉寿良县,光武更名。又「东北过临济」,则前汉狄县,安帝更名。又云「菏水过湖陆」,则前汉湖陵县,章帝更名。又云「汾水过河东郡永安」,则前汉彘县,顺帝更名,故知顺帝以后纂序也。详水经所作,殊为诡诞,全无凭据。按后汉郡国志,济水,王莽末因旱渠塞,不复截河南过。既顺帝时所撰,都不详悉,其余可知。景纯注解又甚疏略,亦多迂怪。水经所云河出昆仑山者,宜出于禹本纪、山海经,所云「南入葱岭」「出于阗南山」者,出于汉书西域传,而郦道元都不详正。所注河之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