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南西北三面崄绝。又有南豳故城,后魏末置,在县北,其东西南三面崄绝。又有后魏莫营闾,在县西南。
    宜禄汉鹑觚县地。后魏置。有汭水,水经云:「东经宜禄川,一名宜禄川水。」
  安定郡东至彭原郡一百七十里。南至扶风郡二百六十里。西至平凉郡百八十五里。北至安化郡三百二十里。东南到新平郡一百九十里。西南到汧阳郡百六十里。西北到平凉郡二百八十五里。东北到彭原郡百八十里。去西京四百八十七里,去东京一千三百八十里。户三万五百五十五,口十七万五千五百六十。
  泾州今理安定县。春秋秦地。始皇时属北地郡。武帝分置安定郡。后汉徙其人以避羌寇,郡寄在美阳。今京兆府武功县界美阳故城是也,顺帝移于此。魏晋亦为安定郡。后魏太武帝置泾州,盖以泾水为名。隋为安定郡。大唐为泾州,或为安定郡。领县五:
    安定汉旧县,又汉三水县。有左右谷故城,在今县南。又有汉乌氏故城在东。
    阴盘汉旧县。后魏兼置平凉郡。天宝初改为潘原。
    临泾汉旧县。有后魏故朝那城。
    良原汉三水县之地。隋置今县。
    灵台后魏置鹑觚县。天宝中改此。
  彭原郡东至中部郡二百二十五里。南至新平郡百四十二里。西至安定郡百七十里。北至安化郡百二十七里。东南到上都三百三十里。西南到安定郡百八十里。西北到安定郡临泾县二百三十里。东北到洛交郡直罗县三百八十里。去西京四百五十里,去东京一千三百二十里。户三万六千六百二十八,口二十万六千三百九十。
  宁州今理定安县。夏之季公刘之邑。春秋时戎地。即义渠戎国。战国时属秦,始皇初为北地郡。汉为北地、上二郡地。后汉属北地、安定二郡地。魏晋未详。按晋史云,自愍帝时,其地没于刘聪。郡县之名,不得知也。他皆类此。后魏献文帝置华州,孝文改为班州,后改为邠州,又改为豳州。西魏改为宁州,立嘉名也。后周分置赵兴郡。隋炀帝初,改宁州为豳州;寻废豳州,改赵兴郡为北地郡。大唐复置宁州,或为彭原郡。领县六:
    定安汉泥阳县地。有洛水,一名马岭川。
    罗川汉阳周县,今县城是。后魏为显州,隋改为罗川。天宝初改为真宁。有桥山,黄帝葬处。
    彭原汉曰彭阳县,亦后汉富平县地。西魏置蔚州,后置云州。隋改曰彭原县。隋天固堡在县南,极崄绝。
    襄乐汉襄洛县地。后魏改「洛」为「乐」,即今县西城。
    定平汉泥阳县。
    丰义武德二年置。本汉彭阳县也。
  安化郡东至洛交郡三百九十里。南至彭原郡五百三十里。西至平凉郡三百七十里。北至五原郡五百五十里。东南到洛交郡三百九十里。西南到安定郡三百二十里。西北到灵武郡六百四十里。东北到延安郡四百五十里。去西京五百六十里,去东京一千四百里。户二万四千三百九十,口一十万七千四百六十。
  庆州今理安化县。周之先不窋所居。春秋时义渠戎之地。秦灭之,始皇以属北地郡。二汉因之。西魏置朔州。后周废。隋文帝置庆州,炀帝初置弘化郡。大唐复为庆州,或为安化郡。领县十:
    安化汉郁郅县地,今名尉李城,在白马两川交口,亦曰不窋城。
    乐蟠汉略畔地道。有夷曰道。故城在今县北。
    合水
    马岭汉旧牧地,川形似马领也。汉灵州县故城在岭北。有山在西北。
    方渠汉旧县。
    同川武德年置。
    洛源汉归德县地,后汉岑彭所封也。隋置。洛水所出。
    延庆
    华池西魏属蔚州。
    怀安隋柳谷城。武德六年置县。
  平凉郡东至安定郡二百八十里。南至天水郡五百里。西至会宁郡四百里。北至灵武郡五百六十里。东南到安定郡三百八十里。西南到天水郡四百七十里。西北到灵武郡五百六十里。东北到安化郡四百四十里。去西京八百一十里,去东京一千六百四十里。户七千五百八十,口三万九千一百二十三。
  原州今理平高县。春秋时属秦,始皇属北地郡。汉属安定郡,后汉因之。晋属新平郡。后魏太武帝置高平镇,后为太平郡兼置原州,后置总管府。隋初郡废,而原州如故;炀帝初州废,置平凉郡。大唐为原州,或为平凉郡。领县五:
    平高汉高平县。有笄头山,语讹亦曰汧屯山,泾水所出,一名崆峒山。隗嚣使将王孟塞鸡头道,即此也。又有逢义山。有木峡关。
    平凉汉朝那县地。有可蓝山。汉泾阳县故城今县南。
    萧关汉朝那县地,古萧关也。汉文时,匈奴入关,即此也。瓦亭关,隗嚣使将牛邯守处。
    百泉汉朝那县地。后魏置今县。有弹筝峡,在郡东南。
    他楼汉高平县地。贞观六年置今县。
  灵武郡东至五原郡三百里。南至彭原郡三百里。西至……北至……东南到安化郡六百四十里。西南到丰安军百八十里。西北到……东北到九原郡三百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