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向立。献官再拜受爵,跪祭酒,啐酒,奠爵,兴。太祝帅斋郎进俎,太祝减神前三牲胙肉皆取前脚第二骨。加于俎,西向授,献官受以授斋郎。献官跪取爵,遂饮卒爵,太祝受爵复于坫。献官兴,再拜。谒者引献官降,复位。诸祝各彻豆如常,讫,还樽所。奉礼曰:「赐胙。」赞者唱:「再拜。」在位者皆再拜。献官不拜。顺和之乐作,奉礼又曰:「再拜。」献官以下皆再拜。乐一成止。
  谒者进献官之左,白:「请就望瘗位。」赞者引献官就望瘗位,西向立。于众官将拜,诸太祝各执篚进神座前,跪取玉币,斋郎以俎载毛血等,各由其陛降坛诣瘗埳,以物置于埳。讫,奉礼曰:「可瘗。」埳东西各四人窴土。半埳,谒者进献官之左,白:「礼毕。」遂引出。赞引引执事者以次出。又赞引引御史、太祝以下俱复执事位。奉礼曰:「再拜。」御史以下皆再拜讫,出。赞引引工人以次出。其祝版燔于斋所。
     肆觐东后
  望秩之明日,肆觐东后。于告至之前,刺史县令皆先奉见如常。将作先于行宫之南为壝宫,方三百步,面一门,为坛于壝内,三分壝,二在南,坛方九丈六尺,高四尺,四出陛。南面两陛,余三面各一陛。
  前二日,太乐令设宫悬之乐于坛南,如殿庭之仪。
  前一日,尚舍铺御座于坛上近北,南向。又设解剑席于南陛之西南。守宫于门外量设百官次,文东武西,以北为上。东方刺史县令次于文官之南,蕃客次于武官之南。所司陈辇辂于坛南如常。 典仪设群官版位:文官一品以下九品以上位于坛东南,每等异位,重行西面,以北为上;武官一品以下九品以上位于坛西南,当文官,每等异位,重行东面,以北为上;东方刺史县令于坛南三分庭一在南,每等异位,重行北面,以西为上;若有蕃客则位于刺史之西,每国异位,重行北面,以东为上。设典仪位于南陛之东,赞者二人在南差退,俱西向北上。 奉礼设门外位:文官一品以下九品以上位于门东,每等异位,重行西面;武官一品以下九品以上位于门西,每等异位,重行东面:俱以北为上。设东方刺史县令位于文官之南,每等异位,重行西面,以北为上。蕃客位于武官之南,每国异位,重行东面,以北为上。
  其日未明三刻,诸卫各以其方器服量设牙旗于壝外四面。
  未明一刻,诸卫各勒所部,列黄麾大仗屯门及钑戟陈于壝内,如殿庭之仪。群官及刺史以下各集就次,服其朝服。蕃客集次,各服其国服。
  侍中版奏:「请中严。」近仗陈于行宫门外,诸侍卫之官各服其器服,符宝郎奉宝,俱诣行宫门外奉迎。典仪帅赞者先入就位。吏部、兵部、主客、户部赞群官客使俱出次,通事舍人各引就门外位。刺史县令俱执贽,通事舍人引就门外位。贽各以其土所有。锦绮、缯布、葛越之属,俱五两为一束而执之,仍饰以黄帊。其余当土常贡之物并盛以篚,其属执之,列于县令位后。通事舍人引文武官一品以下九品以上先入就位。
  侍中版奏:「外办。」皇帝将出,仗动,太乐令令撞黄钟之钟,右五钟皆应,协律郎举麾,工鼓柷,奏太和之乐。皇帝服衮冕,乘舆以出,曲直华盖警跸侍卫如常仪。皇帝入自北壝门,由北陛升坛即御座,乐止。腰舆退,其羽仪华盖仍侍于御侧。
  通事舍人引东方刺史以下入就位,鸿胪引蕃客次入就位。初刺史入壝门,悬下举麾,舒和之乐作,至位立定,乐止。典仪曰:「再拜。」赞者承传,执贽者俱跪奠贽,兴,在位者皆再拜讫,跪取贽,兴。凡拜奠贽皆如之。侍中前承制,降诣刺史东北,西面立,称有制。蕃客则舍人承旨宣饬。刺史以下皆再拜。宣制讫,又再拜。户部引诸州贡物两行各入于刺史位前,东西陈之。龟为前列,金次之,丹漆丝纩,四海九州岛美物,重行量陈于后讫,执物者各退立于东西厢文武前侧立。
  通事舍人引刺史为首者一人执贽诣解剑席,跪,解剑脱舄,执贽兴。舍人接引升坛诣御座前,北面跪奏称:「具官臣姓名等,敢献壤奠。」遂奠贽,俛伏,兴。又舍人跪举以东授所司。舍人引刺史降诣解剑席,跪,佩剑纳舄,兴。通事舍人引复北面位。初为首者奠贽,通事舍人引在庭者以次奠贽于位前讫,各俛伏,兴。引退复位讫,刺史以下俱再拜。
  户部尚书进诣阶间,北面跪奏称:「户部尚书臣某言,诸州贡物,请付所司。」俛伏,兴。侍中前承诏,退称:「制曰可。」尚书退复位。所司受贽,其执贡物人各进执物,所司引退,俱出东门。
  初刺史将朝,中书侍郎以诸州镇表方别为一案,俟于西门外,给事中以祥瑞案俟于东门外,俱令史绛公服对举案,侍郎、给事中俱就侍臣班。初刺史将入门,中书侍郎降,引表案入,诣西阶下,东面立;给事中降,引祥瑞案诣东阶下,西面立。刺史将升奠,中书令、黄门侍郎俱降立于阶下。刺史执贽升阶,中书令、黄门侍郎各执所奏之文以次升。初户部尚书奏退复位讫,中书令前跪奏诸方表讫,黄门侍郎又进跪奏祥瑞,各还侍位,侍郎与给事中引案退。司仪曰:「再拜。」赞者承传,文武群官、刺史以下及诸国蕃客俱再拜。讫,通事舍人以次引北面位者出就门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