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还馆。
  驾至承天门外侍臣下马所,銮驾权停,文武侍臣皆下马,千牛将军降立于辂右。讫,銮驾动,千牛将军夹辂而趋。
  驾入嘉德门,太乐令令撞蕤宾之锺,左右锺皆应,鼓柷,奏采茨之乐,至太极门,戛敔,乐止。入太极门,鼓柷,奏太和之乐,驾至横街北,当东上阁,回辂南向。侍中进銮驾前跪,奏称:「侍中臣某言,请降辂。」俛伏,兴,还侍位。皇帝降辂,乘舆以入,伞扇侍卫警跸如常仪,侍臣从。至阁,戛敔,乐止。
  初,文武群官至承天门外,通事舍人承旨敕群官并还。皇帝既入,侍中版奏:「请解严。」扣钲,将士各还其所。
通典卷第一百十 礼七十 开元礼纂类五 吉礼二
  皇帝季秋大享于明堂摄事附
   陈设 省牲器 銮驾出宫 奠玉帛 进熟
  皇帝立春祀青帝于东郊立夏祀赤帝于南郊季夏土王日祀
黄帝于南郊立秋祀白帝于西郊立冬祀黑帝于北郊及摄事并附
   斋戒 陈设 省牲器 銮驾出宫 奠玉帛 进熟
  皇帝腊日百神于南郊摄事附
   斋戒 陈设 銮驾出宫 奠玉帛 进熟 銮驾还宫
    皇帝季秋大享于明堂摄事附
  将祀,有司卜日如别仪。前祀七日,戒誓百官,皇帝散斋、致斋,并如圆丘仪。祀官斋戒同。
     陈设
  前祀三日,尚舍直长施大次于明堂东门之外道北,尚舍奉御铺御座。守宫设文武侍臣次于大次之后,文官在左,武官在右,俱南向。诸祀官次于璧水东门之外道南,从祀官文官九品以上于祀官之东,东方、南方蕃客又于其东,俱重行,每等异位,北向西上。介公、酅公于璧水西门之外道南,武官九品以上于介公、酅公西,西方、北方蕃客又于其西,俱重行,每等异位,北向东上。褒圣侯于文官三品之下。若有诸州使人,分方各位于文武官之后。摄事无大次以下仪,守宫设祀官、公卿以下次于璧水东门外道南,北向西上。设陈馔幔于璧水东门之内道北,南向。
  前祀二日,太乐令设宫悬之乐于明堂前庭,如圆丘之仪。右校清扫明堂内外。郊社令积柴于燎坛,其坛于乐悬之南。方一丈,高丈二尺,开上,南出户,方六尺。
  前祀一日,奉礼设御位于堂之东南,西向。设祀官、公卿位于东门之内道南,摄事设祀官、公卿位于明堂东南。执事者位于公卿之后,近南,每等异位,俱重行,西面北上。设御史位于堂下,一位在东南,西向,一位在西南,东向,令史各陪其后。设奉礼位于乐悬东北,赞者二人在南,差退,俱西向。设协律郎位于堂上午陛之西,东向。设太乐令位于北县之闲,摄事于此下便设望燎位于柴坛之北,南向,无太祝以下至褒圣侯之位也。太祝奉玉帛位于柴坛之南,皆北向。设从祀文官九品以上位于执事之南,东方、南方蕃客又于其南,俱每等异位,重行,西面北上。介公、酅公位于西门之内,道南,武官九品以上于介公、酅公之后,西方、北方蕃客于武官之南,俱每等异位,重行,东面北上。其褒圣侯于文武三品之下。若有诸州使人,分方位各于文武之后。又设祀官及从祀群官等门外位于东门外道南,皆如设次之式。设牲牓于东门之外,当门,西向南上,牲数如雩祀之仪。设酒樽之位于明堂之上下:昊天上帝太樽二,着樽二,牺樽二,山罍二,在室内神座之左。象樽二,壶樽二,山罍二,在堂下东南,西向。配帝着樽二,牺樽二,象樽二,罍二,在堂上神座之左。五方帝各太樽二,着樽二,牺樽二,罍一,各于室内神座之左,内向。五帝各着樽二,在堂上,各于神座之左,俱内向。五官各象樽二,在阶下,皆于神座之左,俱右向。堂上之樽皆於坫,階下之樽皆藉以席,俱加勺、,設爵於樽下。设御洗于东阶东南,摄事设祝官洗。亚献之洗又于东南,俱北向,罍水在洗东,篚在洗西,南肆。篚实以巾、爵。設五官罍洗篚,各於酒樽之左,俱右向。其執樽罍篚者,各位於其後。各设玉币之篚于堂之上下樽坫之闲。
  祀日,未明五刻,太史令、郊社令升设昊天上帝神座于明堂太室之内中央,南向,席以稿秸。设睿宗大圣真皇帝神座于上帝之东南,西向,席以莞。设青帝于木室,西向;赤帝于火室,北向;黄帝于太室南户之西,北向;白帝于金室,东向;黑帝于水室,南向:席皆以稿秸。设太昊、炎帝、轩辕、少昊、颛顼之座,各于五方帝之左,俱内向,差退。若非明堂五室,皆如雩祀圆丘设座之礼。设五官座于明堂之庭,各依其方,俱内向,席皆以莞。设神位各于座首。
     省牲器如别仪。
     銮驾出宫如圆丘仪。
     奠玉帛
  祀日未明三刻,诸祀官各服其服。其设樽罍玉币、升行扫除、门外位仪,舞人就位、皇帝出行宫之次、群官入就位、近侍臣陪从仪,并同圆丘。摄亦如圆丘摄事。
  皇帝至版位,西向立。每立定,太常卿与博士退立于左。太常卿前奏称:「请再拜。」退复位。皇帝再拜。奉礼曰:「众官再拜。」众官在位者皆再拜。
  谒者引诸献官俱诣东陛升堂,立于樽所。太祝与诸献官皆跪取玉币于篚,立于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