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王制云「习射尚功,习乡尚齿」,并乡射党正饮酒之法也。
  乡饮酒义曰:「主人拜迎宾于庠门之外,入三揖而后至阶,三让而后升,所以致尊让也。盥洗扬觯,所以致洁也。拜至,拜洗,拜受,拜送,拜既,所以致敬也。尊让洁敬也者,君子之所以相接也。君子尊让则不争,洁敬则不慢,不慢不争,则远于斗辨矣;不斗辨则无暴乱之祸矣,斯君子之所以免于人祸也。故圣人制之以道。乡人、士、君子樽于房户之间,宾主共之也。共樽者,人臣卑,不专大惠,故不别设樽。尊有玄酒,贵其质也,教人不忘本也。本,古也。古者无酒,用水而已。牲用狗,烹于东方,祖阳气之发于东方也。祖,法也。狗所以养宾,阳气主养万物。狗主择人。羞出自东房,主人共之也。燕私可以自专也。共音恭。洗当东荣,主人之所以自洁而以事宾也。水在洗东,祖天地之左海也。宾主,象天地也。介僎,象阴阳也。三宾,象三光也。让之三也,象月之三日而成魄也。四面之坐,象四时也。阴阳,助天地养成万物。三宾象天三光者,三光系之于天也。又曰,介僎以象日月,日出于东,僎所在也;月生于西,介所在也。三光,三大辰也,天之政教出于大辰。天地严凝之气,始于西南,而盛于西北;天地温厚之气,始于东北,而盛于东南。主人尊宾,故坐宾于西北,而坐介于西南以辅宾。宾者,接人以义者也,故坐于西北。言宾来以成主人之德也。主人者,接人以德厚者也,故坐于东南,而坐僎于东北以辅主人也。孔子曰:『吾观于乡,而知王道之易易也。』乡,乡饮酒也。易易谓教化之本,尊贤尚齿也。饮酒之节,朝不废朝,暮不废夕,宾出,主人拜送,节文终遂焉,知其能安燕而不乱也。朝夕,朝暮听事也。不废之者,既朝乃饮,先夕则罢,其正也。终遂犹充备也。乡饮之义,君子所以相接,尊让洁敬之道行焉。是贵贱明,隆杀辨,和乐而不流,弟长而无遗,安燕而不乱。此五者足以正身安国矣。」
  后汉永平二年,郡县行乡饮酒于学校,祀先圣先师周公、孔子,牲以犬。
  晋武帝泰始六年十二月,帝临辟雍,行乡饮酒之礼。诏曰:「礼仪之废久矣,乃今复讲肄旧典。」赐太常绢百匹,丞、博士及学生牛酒。咸宁三年及惠帝元康九年,复行其礼。
  大唐贞观六年,诏曰:「比年丰稔,闾里无事。乃有堕业之人,不顾家产,朋游无度,酣宴是,危身败德,咸由于此。自非澄源正本,何以革兹弊俗。可先录乡饮酒礼一卷,颁示天下,每年令州县长官,亲率长幼,依礼行之。庶乎时识廉耻,人知敬让。」
  开元十八年,宣州刺史裴耀卿上疏曰:「州牧县宰,所主者宣扬礼乐,典册经籍,所教者返古还淳,上奉君亲,下安乡族。外州远郡,俗习未知,徒闻礼乐之名,不知礼乐之实。窃见以乡饮酒礼颁于天下,比来唯贡举之日,略用其仪,闾里之闲,未通其事。臣在州之日,率当州所管,一一与父老百姓,劝遵行礼。奏乐歌至白华、华黍、南陔、由庚等章,言孝子养亲及群物遂性之义,或有泣者,则人心有感,不可尽诬。但以州县久绝雅声,不识古乐。伏计太常具有乐器,太乐久备和声,请令天下三五十大州,简有性识人,于太常调习雅声。仍付笙竽琴瑟之类,各三两事,令比州转次造习。每年各备礼仪,准令式行,稍加劝奖,以示风俗。」其仪具开元礼。
通典卷第七十四 礼三十四 沿革三十四 宾礼一
  总叙
  自古至周,天下封建,故盛朝聘之礼,重宾主之仪,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礼数服章,皆降杀以两。秦皇帝荡平九国,宇内一家,以田氏篡齐,六卿分晋,由是臣强君弱,终成上替下凌,所以尊君抑臣,列置郡县,易于临统,便俗适时。滞儒常情,非今是古。礼经章句,名数尤繁,诸家解释,注疏庬杂。方今不行之典,于时无用之仪,空事钻研,竞为封执,与夫从宜之旨,不亦异乎!
  天子受诸侯藩国朝宗觐遇时会殷同附 天子受诸侯
遣使来聘秦汉以降并无其礼今所编纂者但欲知三代之仪耳 
天子遣使迎劳诸侯 三恪二王后
    天子受诸侯藩国朝宗觐遇时会殷同附
     殷周以前,天子有迎劳飨燕诸侯之礼。至秦罢侯置守,无复古仪。及魏,以三国分裂,粗有其礼。东晋末,又废。洎梁崔灵恩,采摭三礼遗文,咸序其义。唯后梁主萧、岿称帝荆襄,为后周及隋附庸国,朝觐采据周制,刱立仪注焉。○唐 虞 夏 殷 周 魏 晋 东晋 后周 隋 大唐
  唐、虞、夏氏之时,四方诸侯岁一朝。
  殷制,五年一朝。
  周制,大行人掌大宾之礼及大客之仪,以亲诸侯。大宾,要服以内诸侯也。大客谓其孤卿。春朝诸侯而图天下之事,秋觐以比邦国之功,夏宗以陈天下之谟,冬遇以协诸侯之虑。此以王见诸侯为文也。图、比、陈、协,皆考绩之言。天子当扆而立,诸侯北面而见天子曰觐;天子当宁而立,诸公东面、诸侯西面曰朝。尔雅曰:「户牖之闲谓之扆,门屏之闲谓之宁。」邦畿方千里,其外五百里曰侯服,岁一见。又其外五百里曰甸服,二岁一见。又其外五百里曰男服,三岁一见。又其外五百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