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殿中监骑右。次五牛旗,亦青在左,黄在中,白黑在右。次大辇,中道。太官令丞在左,太医令丞在右。次金根车,驾驷,不建旗。次青立车,次青安车,次赤立车,次赤安车,次黄立车,次黄安车,次白立车,次白安车,次黑立车,次黑安车,合十乘,并驾驷。建旗十二斿,如车色。立车正竖旗,安车斜拖之。次蹋猪车,驾驷,中道,无旗。次耕根车,驾驷,中道,赤旗十二斿,熊渠督左,佽飞督右。次御轺车,次御四望车,次御衣车,次御书车,次御药车,并驾牛,中道。次尚书令在左,尚书仆射在右,又尚书郎六人,分左右,并驾一。又治书侍御史二人,分左右,又侍御史二人,分左右,又兰台令史分左右,并骑。次豹尾车,驾一。自豹尾车后而卤簿尽矣。但以神弩二十张夹道,至后部鼓吹,其五张神弩置一将,左右各二将。次轻车二十乘,左右分驾。次流苏马六十匹。次金钺车,驾三,中道。左右护驾尚书郎并令史,并骑,各一人。次金钲车,驾三,中道。左右护驾侍御史并令史,并骑,各一人。次黄门后部鼓吹,左右各十三人。次戟鼓车,驾牛,二乘,分左右。次左大鸿胪外部掾,右五官掾、功曹史,并驾一。次大鸿胪,驾驷,钺吏六人。次大司农引从,中道,左大鸿胪主簿、主记,右少府引从。次三卿,并骑,吏四人,铃下二人,执马鞭辟车六人,执方扇羽林十人,朱衣。次领军将军,中道。卤簿左右各二行,九尺楯在外,弓矢在内,鼓吹如护军。次后军将军在左,右军将军在右,各卤簿鼓吹如左军、前军。次越骑校尉在左,屯骑校尉在右,各卤簿鼓吹如步兵、射声。次领、护、骁骑、游击校尉,皆骑,吏四人,乘马夹道,都督兵曹各一人,乘马在中。骑将军四人,骑校、角、金鼓、铃下、信幡、军校并驾一。功曹史、主簿并骑从。伞扇幢麾各一骑,鼓吹一部,七骑。次领护军,加大车斧,五官掾骑从。次骑十队,队各五十匹。将一人,持幢一人,持一人,并骑在前,督战伯长各一人,并骑在后,羽林骑督、幽州突骑督分领之。郎簿十队,队各五十人,绛袍将一人,骑、角各一人,在前;督战伯长一人,步,在后。骑皆持。次大戟一队,九尺楯一队,刀楯一队,弓一队,弩一队,五队队各五十人。黑葱褶将一人,骑校、角各一人,步,在前;督战伯长各一人,步,在后。金颜督将并领之。其属车,因后汉制。复制御衣、御书、御轺、御药等车,驾牛。阳燧四望繐窗皁轮小形车。
  东晋属车,五乘而已。加绿油幢,朱丝络饰青交路,黄金涂五末,其轮毂犹素,两箱无金锦之饰,其一车又是轺车。旧仪,天子所乘驾六。太兴中,属车唯九乘,苻坚败,又得伪车辇,增为十二乘。
  宋孝建中,尚书令建平王宏议:「属车起秦八十一乘及三十六乘,并不出经典,自胡广、蔡邕传说耳。又是从官所乘,非常副车正数。江左五乘,则俭不中礼。帝王文物旗旒,皆十二为节。今宜依礼十二乘为制。」
  后魏道武帝天兴二年,命礼官采古法,制三驾卤簿。一曰大驾,设五辂,建太常,属车八十一乘。平城令、代尹、司隶校尉、丞相奉引,太尉陪乘,太仆御从。轻车介士,千乘万骑,鱼丽鴈行。前驱皮轩、闟戟、芝盖、云、指南;后殿豹尾。鸣笳唱,上下作鼓吹。军戎、大祠则设之。二曰法驾,属车三十六乘。平城令、代尹、太尉奉引,侍中陪乘,奉车都尉御。巡狩、小祠则设之。三曰小驾,属车十二乘。平城令、太仆奉引,常侍陪乘,奉车郎御。游宴离宫则设之。
  天赐二年初,改大驾鱼丽鴈行,更为方阵卤簿。列步骑,内外为四重,列标建旌,通门四达,五色车旗,各处其方。诸王导从在甲骑内,公在幢内,侯在步内,子在刀楯内,五品朝臣夹列乘舆前两箱,官卑者先引。王公侯子车后魏制除伯男爵。旒麾盖信幡及散官服,一皆绛黑。
  隋炀帝大业初,复备大驾,属车备八十一乘,并如犊车,紫通幰,朱丝络,黄金饰,驾一牛。在卤簿中,单行正道。后帝嫌多,大驾减为三十六乘,法驾宜用十二,小驾除之可也。
  大唐大驾属车十二乘,大驾行幸,则分前后施于卤簿之内。若大陈设,则分左右施于卫内。其卤簿制,具开元礼。
通典卷第六十七 礼二十七 沿革二十七 嘉礼十二
  天子敬父 皇后敬父母 养老 
  天子拜敬保傅太子及诸王见师礼附 诸王公主敬姑叔
  群臣致敬太后父 群臣侍坐太子后来并公卿致敬太子
  东宫臣上笺疏见公卿仪百官上表不称其名附
    天子敬父虞 汉 魏 晋
  虞舜践帝位,乃载天子旌旗,往朝瞽瞍,唯谨以子道。
  汉高帝五日一朝太公,后加尊号为太上皇。具追尊祖考篇。
  魏废帝常道公璜景元元年十一月,燕王表贺冬,称臣。帝即燕王宇之子,宇称臣,故以为疑。诏曰:「古之王者,或有不臣。今王宜依此,表不称臣乎?又当为报答。夫系大宗者,降其私亲,况所系者重耶!若便同之臣妾,朕所未安。其皆依礼典处,当务尽其宜。」有司议奏,以为:「礼莫崇于尊祖,制莫重于王典。陛下绍大宗之重,崇三祖之业。伏惟燕王体尊戚属,正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