饰。內命婦、左右昭儀、三夫人視一品,假髻,九;三品五蔽髻;四品三;五品一。又有宫人女官:第二品七蔽髻,三品五,四品三,五品一,六品、七品大手髻,八品、九品偏髾所交反髻。皇太子妃,假髻,步搖,九。郡長君七蔽髻。太子良娣視九嬪、女侍中,五。内外命妇、宫人女官从蚕,则各依品次,还着蔽髻。
  后周制,皇后首饰,花钗十有二树。诸侯之夫人,亦皆以命数为之节。三妃、三公夫人以下,又各依其命。一命再命者,又俱以三为节。
  隋因之。皇后首饰,花十二树;皇太子妃、公主、王妃、三师三公及公夫人、一品命妇,并九树;侯夫人、二品命妇,并八树;伯夫人、三品命妇,并七树;子夫人、代妇及皇太子昭训、四品以上官命妇,并六树;男夫人、五品命妇,并五树;女御及皇太子良娣,三树。自皇后以下,小花并如大花之形。
  大唐武德中制令,皇后袆衣,首饰花钗十二树,余各有差。开元中,又定品命。其制度,并见开元礼序例。
    后妃命妇服章制度
周 汉 魏 晋 宋 齐 陈 北齐 后周 隋 大唐
  周制,内司服掌王后之六服:袆衣,揄翟,阙翟,鞠衣,展衣,褖衣。素沙。王后之服,刻缯为之形而采画之,缀于衣以为文章。袆衣,画翚者。揄翚,画摇者。阙翟,刻而不画。此三者皆祭服。从王祭先王则服袆衣,祭先公则服揄翟,祭群小祀则服阙翟。今世有圭衣者,盖三翟之遗俗。鞠衣,黄桑服也,色如曲尘,象桑叶始生。月令:「三月,荐鞠衣于先帝」,告桑事。展当为襢。襢衣,以礼见王及宾客之服,其色白。褖衣,御于王之服,亦以燕居,其色黑。六服备于此矣。以下推次其色,则阙翟赤,揄翟青,袆衣玄。此郑玄据五行相生为说也。妇人尚专一,德无所兼,连衣裳不异其色。素沙者,今之白縳也。六服皆袍制,以白縳为里,使之张显。今世有沙縠者,名出于此。其翟多少,各依命数。揄音摇。縳音绢。辨内外命妇之服:鞠衣,展衣,褖衣。素沙。内命妇之服:鞠衣,九嫔也;展衣,世妇也;褖衣,女御也。外命妇者,其夫孤也,则服鞠衣;其夫卿大夫也,则服展衣;其夫士也,则服褖衣。三夫人及公之妻,其阙翟以下乎?侯伯之夫人揄翟,子男之夫人亦阙翟,唯二王后袆衣也。
  汉制,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入庙服,绀上皁下;蚕服,青上缥下:皆深衣制,徐广曰:「即单衣也。」缥音疋绕反。隐领袖缘。贵人助蚕服,纯缥上下。长公主见会。自公主封君以上皆带绶,以采组为绲带,各如其绶色;黄金辟邪首为带鐍,饰以白珠。公卿列侯、中二千石夫人入庙佐祭者,服皁绢上下;助蚕者,缥绢上下。自二千石夫人以上至皇后,皆以蚕衣为朝服。公主、贵人、妃以上,嫁娶得服锦绮罗縠缯,采十二色,重缘袍。特进列侯以上锦缯,采十二色。六百石以上重练,采九色,禁丹紫绀。三百石以上五采,青绛黄红绿。二百石以上四采,青黄红绿。贾人,缃缥而已。缃,赤黄色。
  魏之服制,不依古法,多以文绣。
  晋依前汉制,皇后谒庙,服皁上皁下;蚕,青上缥下。隐领袖缘。元康六年,诏以纯青服。贵人、夫人、贵嫔,是为三夫人,皆金章紫绶。九嫔银印青绶,佩采音独玉。助蚕之服,纯缥为上下。皇太子妃,金玺龟钮,纁朱绶,佩瑜玉。诸王太妃、妃、诸长公主、公主、封君,金印紫绶,佩山玄玉。自公主、封君以上,皆带绶,以采组为绲带,各如其绶色,金辟邪首为带玦。郡县公侯太夫人、夫人,银印青绶,水苍玉。公特进列卿代妇、中二千石夫人入庙助祭者,皁绢上下;助蚕者,缥绢上下。自二千石夫人以上至皇后,皆以蚕衣为朝服。
  宋制,太后、皇后入廟,服褂上圭,下屬。大衣,谓之袆衣。公主、封君以上皆带绶,以采组为绲带,各如绶色。公特进列侯夫人、卿校代妇、二千石命妇年长者,入庙佐祭,皁绢上下;助蚕则青绢上下。自皇后至二千石命妇,皆以蚕衣为朝服。按汉刘向曰:「古者天子至于士,王后至于命妇,必佩玉,尊卑各有其制。」王后至命妇所佩玉,古制不存,今与外同制。
  齐因之。褂用繡為衣裳,黃綬。贵嫔、夫人、贵人、王太妃、长公主、封君,皆紫绶。六宫、郡公、侯夫人,青绶。
  陳依前制,皇后謁廟,褂大衣,皁上皁下,親蠶則青上縹下,隱領袖緣。贵妃、嫔,金章龟钮,紫授,佩于阗玉,兽头鞶。九嫔,金章龟钮,青绶,兽头鞶,佩采玉。婕妤以下,银印珪钮,艾绶,兽头鞶。美人等,铜印环钮,墨绶,兽头鞶。
  皇太子妃,金玺龟钮,纁朱绶,佩瑜玉。良娣,银印珪钮,佩采玉,青绶,兽爪鞶。宝林,佩水苍玉,余同。开国公侯太夫人,兽头鞶,余同。长公主、公主、封君,金印龟钮,紫绶,佩山玄玉,兽头鞶。公主封君以上皆带绶,以采组为绲带,各以其绶色,金辟邪首为带玦。自二千石以上至皇后,皆以蚕衣为朝服。
  北齐皇后助祭、朝会以袆衣、祠郊禖以揄翟,小宴以阙翟,亲蚕以鞠衣,礼见皇帝以展衣,宴居以褖衣。六服俱有蔽膝、织成绲带。
  内外命妇从二品以上,金章,紫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