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农寺诸园苑副监 太子左右监门直长 宫苑总监丞 下都督府诸曹参军太子内坊丞 亲王国令 公主家令 上州诸司参军 亲王府旅帅 下府别将、长史下镇副 诸屯监 诸率府左右中候 镇军兵满二万人以上诸曹判司 诸折冲府校尉宣义郎文散 翊麾副尉武散
    正八品
  监察御史 协律郎 诸卫羽林录事参军 中署令钩盾、右藏、织染、掌冶。 中州录事参军 翊卫 太子勋卫 大医署医博士 太子典膳药藏丞 军器监主簿 武库署丞两京市署丞 上牧监丞 亲王府执仗 执乘亲事 镇军兵不满二万以上诸曹判司 给事郎文散 宣节校尉武散
      以前上阶
  奚官、内仆、内府局令 下署令太卜 廪牺 珍羞 良酝 掌醢 守宫 武器 车府 司仪崇玄 导官 左校 中校 右校 甄官 河渠 弩坊 甲坊 备身 诸卫羽林诸曹参军 中州诸司参军 亲王府、京兆河南太原府、大都督大都护府参军 尚药局司医 京兆河南太原诸县丞 太子内直宫门局丞 太公庙丞 诸宫农圃监 互市监丞 司竹副监 司农寺诸园苑监丞 灵台郎 上戍主 诸卫左右司戈 征事郎文散 宣节副尉武散
    从八品
  左右拾遗 太医署针博士 四门助教 左右千牛卫录事参军 下州录事参军 诸州上县丞 中牧监丞 京县主簿 太子左右卫、司御、清道、内率府录事参军 中都督、上都护府参军 太子翊卫 亲王府行参军 京兆河南太原府、大都督府博士 诸仓、诸冶、司竹、温汤监丞 保章正 诸折冲府旅帅 承奉郎文散 御侮校尉武散
      以前上阶
  大理评事 律学博士 太医署丞 太子左右春坊录事 左右千牛卫诸曹参军 内谒者 太子左右卫、司御、清道率府诸曹参军 太子备身 下州诸司参军 太子诸署令 掖庭、宫闱局丞 都水监主簿 中书、门下、尚书都省、兵部、吏部、考功、礼部主事 上署丞 下都督府、上州参军 中都督、下都督府、上州博士 诸州中县丞 亲王府典签 京县尉 亲王国大农 公主家丞 亲王府队正 诸屯监丞 上关令 上府兵曹 上镇仓曹、兵曹参军 挈壸正 中戍主 上戍副 诸率府左右司戈 承务郎文散 御侮副尉武散
    正九品
  校书郎 太祝 太子左右内率、监门率府录事参军 太子内坊典直 中署丞 典客署掌客 亲勋翊卫府羽林兵曹参军 岳渎令 诸津令 下牧监丞 诸州中下县丞 中州博士 京兆河南太原府诸县主簿 武库署监事 儒林郎文散 仁勇校尉武散
      以前上阶
  正字 太子校书 奚官、内仆丞 内府局丞 下署丞 尚食局食医 尚药局医佐尚辇局掌辇 尚乘局奉乘、司库、司廪 太史局司辰 典厩署主乘 太子左右内率、监门率府诸曹参军 太子三寺主簿、詹事府录事 太子亲勋翊卫府兵曹参军 诸州下县丞 诸州上县主簿 中州参军 下州博士 京兆河南太原府诸县尉 上牧监主簿 诸宫农圃监丞 中关令 中府兵曹 亲王国尉 上关丞 诸卫左右执戟 中镇兵曹参军 下戍主 诸折冲队正 登仕郎文散 仁勇副尉武散
    从九品
  尚书、御史台、秘书省、殿中省主事 奉礼郎 律学助教 太子正字 弘文馆校书大史局司历 太医署医助教 京兆河南太原府九寺少府将作监录事 都督、都护府、上州录事市令 宫苑总监主簿 诸州中下县主簿 中牧监主簿 诸州上县中县尉 下府兵曹 文林郎文散 陪戎校尉武散
      以前上阶
  内侍省主事 国子监、亲王府录事 太子左右春坊主事 崇文馆校书 书学博士算学博士 门下典仪 太医署按摩、祝禁博士 太卜署卜博士 太医署针助教 太医署医正 太卜署卜正 太史局监候 亲王国丞 太子典仓署园丞 太子厩牧署典乘 掖庭局宫教博士 太子诸署丞 诸监作诸监事计官 太官署监膳 太乐鼓吹署乐正 亲王府队副 大理寺狱丞 下州参军 中州下州医博士 诸州中下县尉 京县录事 下牧监主簿 下关令 中关丞 诸卫羽林长上 公主邑司录事 诸津丞 下镇兵曹参军 诸折冲府队副 诸率府左右执戟 将仕郎文散 凡十九阶 陪戎副尉 武散 凡二十九阶
    视流内
  视正五品:萨宝
  视从七品:萨宝府祆正祆,呼烟反。祆者,西域国天神,佛经所谓摩酰首罗也。武德四年,置祆祠及官,常有群胡奉事,取火祝诅。贞观二年,置波斯寺。至天宝四年七月,敕:「波斯经教出自大秦,传习而来,久行中国。爰初建寺,因以为名,将欲示人,必修其本。其两京波斯寺宜改为大秦寺。天下诸州郡有者,亦宜准此。」开元二十年七月敕:「未摩尼法,本是邪见,妄称佛教,诳惑黎元,宜严加禁断。以其西胡等既是乡法,当身自行,不须科罪者。」
    流外
    勋品勋品自齐梁以来有之。
  诸卫、都水监、羽林军录事 尚书、中书、门下省、御史台令史 太子内坊、三寺、诸率府录事诸楷书手 太常寺谒者 司仪署诸典书 河渠署河堤谒者 太医署医针师 内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