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之劳,此之不为,而弃同即异,与顽用嚚,以夷乱华,以裔谋夏,变上国之风俗,汨中和之正气,贶故曰汉无策焉。
    严尤深以古无上策者,为不能臣妾也。圣王诚能之,而不用耳。称秦氏无策者,谓其攘狄而亡国也。秦亡之咎,非攘狄也。称汉氏得下策者,谓伐胡而人病。人既病矣,又役人而奉之,是无策也。贶故曰严尤之议辨而未详者也。
    班固之论,颇究其情;而曰「其来慕义,接以礼让,使曲在彼」,是未尽也。何者?礼让以交君子,不以接小人,况于禽兽夷狄乎!夫奇货内来,则华夏之情荡;纤丽外散,则戎羯之心生。华夏情荡,出兵之源也;戎羯心生,侵盗之本也。圣人唯此之慎,不贵奇货,不宝远物,禽兽非其土性不育,器服非其所产不御,岂唯贽币不通哉!至于饮食声乐,不与共之,故夷狄来朝,坐之门外,使舌人体委以食之,若禽兽然,不使知馨香嘉味也。获其声,不列于庭庙。受其贡,不过楛矢兽皮,不为贽币,不为财货。利既小矣,酬亦宜然。汉氏习玩骄虏,使悦燕赵之名倡雅质,甘大官之八珍六齐,使五都之文绮罗纨,供之则长欲而增求,绝之则灭德而招怨。加以斥候不明,士卒不习,是犹饱豺狼以良肉,而纵其猎噬疲人。求其祸源,接以礼让之所致也。故通贡献则去锦缋而得毛革,讨负约则获犬马而丧士人,许和亲则毁礼义而顺戎俗。张骞使西域,得摩诃兜勒曲,汉武采之以为鼓吹。东汉魏晋,乐则胡笛箜篌,御则胡床,食则羌炙、貊炙,器则蛮盘,祠则胡天。晋末五胡递居中夏,岂无天道,亦人事使之然也。华人,步卒也,利险阻;虏人,骑兵也,利平地。彼利驰突,我则坚守,无与追奔,无与竞逐。来则杜险使无进,去则闭险使无还。冲以长戟,临以强弩,非求胜之也,创之而已。措彼顽凶,寘之度外,譬诸虫豸,方乎虺蜴。如是,何礼让之接,何曲直之争哉!贶故曰班固之论,详而未尽者也。
  四夷之猾夏,尚矣。明达之士论备边之要,无代无之。国朝有房司空上书谏伐高丽云,比来犯罪死囚,每令三覆,重惜人命至此,而亿万吏卒,无一罪戾,委之锋刃,实为冤酷。薛补阙上书谏,诸蕃侍子久在京师,恐其知边塞盈虚险易,悦华夏服翫声色,或窥图籍,兼达古今,如有刘元海之徒,终成大憝。刘起居武指云,秦逐戎狄出塞,限隔华夷,是为中策。三贤所陈,可谓笃论,言详理切,度越前古,斯仰叹不暇,岂敢繁述耳。
通典附录

附录一御制重刻通典序附录二奉旨开列校刻通典诸臣职名附录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附录四通典考证核实
附录一 御制重刻通典序
  稽古帝王治天下之大经大法,以及累朝名物制度因革损益之详,纷纶浩博,散见典籍,未有统贯。唐宰相杜佑于为淮南节度书记时,始出己意,搜讨类次,勒成一书,名曰通典,为类八,为书二百卷,自唐肃代闲,上溯唐虞,虽亦稍据刘秩政典及开元新礼诸书,要其网罗百代兼总而条贯之,斯已勤矣。厥后,郑樵广之作通志,马端临续之作通考,三书并行于世。朕以其历年久远,颇有残缺,特命重为校正刊刻,以广其传,通典实先告竣。朕惟三书各有意义,郑樵主于考订,故旁及细微;马端临意在精详,故闲出论断;此书则佑自言征于人事,将施有政,故简而有要,核而不文。观其分门起例,由食货以讫边防,先养而后教,先礼而后刑,设官以治民,安内以驭外,本末次第,具有条理,亦恢恢乎经国之良模矣。书曰:「学于古训乃有获。」为国家者,立纲陈纪,斟酌古今,将期与治同道而不泥其迹,则是书实考镜所必资,岂以供博览而已哉!爰揭之以告读是书者。乾隆丁卯冬十二月
附录二 奉旨开列校刻通典诸臣职名
  监理 和 硕 和 亲 王臣弘 昼
武英殿总裁
 吏 部 右 侍 郎臣德 龄 兵 部 左 侍 郎臣王会汾 国 子 监 祭 酒臣陆宗楷
  提调
 署 日讲官起居注翰林院 侍 读 学 士 臣林蒲封 原任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今加七品衔 臣陈 浩
  校对
 日讲官起居注 翰 林 院 侍 读 学 士 臣齐召南
 左 春 坊 左 谕 德臣罗源汉 日 讲 官 起 居 注 翰 林 院 编 修臣陈大● 翰 林 院 编 修臣陆树本 翰 林 院 编 修臣叶 酉 翰 林 院 编 修臣程景伊 翰 林 院 编 修臣储麟趾 翰 林 院 编 修臣邱 柱 翰 林 院 检 讨臣程 恂 翰 林 院 检 讨臣阮学浩 翰 林 院 检 讨臣万松龄 翰 林 院 庶 吉 士臣史贻谟
  校录
 举 人臣刘 湘 贡 生臣潘 辉 贡 生臣谢 霖 贡 生臣刘 岱 贡 生臣杜 桂 贡 生臣申居郧 贡 生臣杨志梁 贡 生臣李 泓 贡 生臣卢殿人
武英殿监造
 内务府南苑郎中兼佐领加七级纪录二十一次 臣雅尔岱 内务府钱粮衙门郎中兼佐领加六级纪录十六次 臣永 保 内务府钱粮衙门员外郎兼佐领加一级纪录四次 臣永 忠 内 务 府 广 储 司 员 外 郎 臣永 泰 内 务 府 广 储 司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