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一十四两 八万四千斤 五千八百斤折银一十一两六钱 四万二千斤
杂犯死罪 米五十石,谷七十五石 六万四千二百斤折银五十七两七钱八分 三千二百个折银十六两 一十二万八千斤 九千斤折银一十八两 六万四千二百斤


明代律例汇编 黄彰健编 6
在外纳赎诸例图
(万历会典)
无力 有力 稍有力 收赎律钞 赎罪例钞 钱钞兼收 赎钞【杂犯又犯者】
依律 照例 纳工价 老幼废疾乐户妇人折杖余罪及一应轻赎者 军职正妻例难的决之人有力者 即上件人犯该赎钞者
旧例 折银上库 照仪从事例 刑部覆都御史陈洪谟奏与例钞应别 先将钞一贯折银三厘,比纳米尤重 在京常用银钞故见行兼收
今定 折谷上仓 每做工一月折银三钱 刑部覆都御史朱廷声奏,每贯折银一分二厘五毫 都御史朱廷声题照尚书闵珪议,与工食同 在外钱钞不便故奏行折银见上
笞一十 米五斗,谷一石 三钱 钞六百文折银七厘五毫 钞一百五十贯折钱七十文,折银一钱 钱三十五文钞一百贯 杂犯再犯,笞杖决讫,照前发遣

二十 米一石,谷二石 四钱五分 钞一贯二百文折银一分五厘 钞三百贯折钱一百四十文,折银二钱 钱七十文钞一百五十贯
三十 米一石五斗谷三石 六钱 钞一贯八百文折银二分二厘五毫 钞四百五十贯折钱二百一十文,折银三钱 钱一百五十【琐言无「十」字】文钞一【琐言一作二】 百二十五贯
四十 米二石,谷四石 七钱五分 钞二贯四百文折银三分 钞六百贯折钱二百八十文,折银四钱 钱二【琐言二作一】百四十文钞二【琐言二作三】百贯
五十 米二石五斗谷五石 九钱 钞三贯折银三分七厘五毫 钞七百五十贯折钱三百五十文折银五钱 钱二百七十【琐言作一百七十五】文钞三百七十五贯
杖六十 米六石,谷十二石 一两二钱 钞三贯六百文折银四分五厘 钞一千四百五十贯折钱四百二十文,折银六钱 钱三【琐言三作二】 百一十文钞七百二十五贯
七十 米七石,谷十四石 一两三钱五分 钞四贯二百文折银五分二毫五毫 钞一千六百五十贯折钱四百九十文,折银七钱 钱二百四十五文钞八百二十五贯

八十 米八石,谷十六石 一两五钱 钞四贯八百文折银六分 钞一千八百五十贯折钱五百六十文,折银八钱 钱二百八十文钞九百二十五贯
九十 米九石,谷十八石 一两六钱五分 钞五百贯四百文折银六分七厘五毫 钞二千五十贯折钱六百三十文,折银九钱 钱三百一十五文钞一千二十五贯
一百 以上俱的决 米十石,谷二十石 一两八钱 钞六贯折银七分五厘 钞二千二百五十贯折钱七百文,折银一两 钱三百五十文钞一千一百二十五贯
连杖总折 全赎铜钱兼徒杖收折 徒流情重不准纳钞 折杖【诬轻为重者】
徒一年 以上俱民摆站,军瞭哨 米十五石,谷三十石 三两六钱 钞十二贯折银一钱五分 妇人余罪收赎钞六贯折钱三文 杖六十连徒共折杖一百五十 杂犯再犯,赎钞六贯
一年半 米二十石,谷四十石 五两四钱 钞十五贯折银一钱八分七厘五毫 钞九贯折钱四文半 杖七十连徒共折杖一百四十 赎钞九贯

二年 米二十五石谷五十石 七两二钱 钞十八贯折银二钱二分五厘 钞一十二贯折钱六文 杖八十连徒共折杖一百六十 赎钞一十二贯
二年半 米三十石,谷六十石 九两 钞二十一贯折银二钱六分二厘五毫 钞一十五贯折钱七文半 杖九十连徒共折杖一百八十 赎钞一十五贯
三年 米三十五石谷七十石 十两八钱 钞二十四贯折银三钱 钞一十八贯折钱九文 杖一百连徒共折杖二百 赎钞一十八贯
流二千里 钞三十贯折银三钱七分五厘 充军比此赎钞三十贯 流徒共折杖二百二十
二千五百里 钞三十三贯折银四钱一分二厘五毫 流杖共折杖二百三十
三千里 钞三十六贯折银四钱五分 流杖共折杖二百四十
总徒四年 米四十石,谷八十石 十四两四钱 迁徙准徒二年,除杖赎,止赎钞一十三贯二百文 干名者实以服制虚加三等不折杖 已徒又犯徒,遇例减一年

杂犯五年 军职立功有力纳米年满复职带俸 米五十石,谷一百石 一十八两 诬致死未决流三千里不折杖 再犯收赎钞三十六贯
绞斩 钞四十二贯折银五钱二分五厘 全诬者流三千里,加役三年
过失杀 依律收赎钞四十二贯,内钞八分,该三十三贯六百文;铜钱二分,该八千四百文,给付其家。
按:万历会典稿成于万历十三年乙酉,其刊行则在万历十五年。舒化所进「大明律附例」新刻本则成书于万历十三年,其刻成在十三年九月,已改正明律误字,而会典则仍沿误未改,故今列会典所附「纳赎诸例图」于舒化「大明律附例」之前。
会典所附图,其记运灰运砖、运炭、折银数目,与琐言「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