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诏三班勿以荫补未历事使臣监诸仓。
三年三月,诏:「在京仓、草场监门使臣,自今后逐日常须各在本处监门,不得容庇专、副、公人等辄作弊幸,亦不得妄托事故,非时抛离。本处如违,当行严断。所有监门司天台主簿、保章正等,若是须要勾集议事,即仰司天监奏取指挥,并仰提点仓场所常切觉察。如有违犯,即具名闻。」
四年十月,诏京城仓场受纳刍粮勿得留滞,仍令三司、开

封府察之。
十一月,诏申太仓给军食概量刻少之禁。先是,军士所得斛裁八九,颇以为言,帝以问三司使丁谓,谓曰:「前诏条制太仓纳诸州运粮无得增受,诸军月给无得减刻,违者至死。今此减刻,诚合严诛。但运粮米常有耗,舟卒盗食其中,若太仓输纳稍难,则恐纲运不继。」帝曰:「然月廪不可亏少。」故复约束之。
大中祥符二年十月,帝宣示宰臣王旦等:谢德权言:「先提举折中仓,知红粳米不任么积仓廪,当时遂准三司牒,只纳白粳米。近日有言事者请纳红米。今所给已多,虽利于商旅,其官廪先有红米,计其支给,积年未及新者,徒致腐败。」仍取折中旧纳红米、白米及新者以进。帝曰:「可令三司议可否以闻。」
五年三月,诏:「在京诸仓自今每遇支散诸军班、诸色人月粮口食,仰子细验认,如是兴贩人收接买筹,支请却上好斛及有搭带出外,即收捉赴三司勘逐,坐法施行。」
六年二月,诏:「诸仓等处监门使臣及监官,当给粮、受纳纲运时,不得与官员及诸色人、闲杂人同坐,如违,应犯人并当严断。仍委三司(捉)[提]点仓场所常切觉察,兼许人陈告。」
四月,诏:「在京工役禁军、厩军兵士所请口食,令殿中侍卫、马、步军司指挥,依例每月一度请领,至月尽、旬假日,并与免一日工役,令兵士自去赴仓担般。并仰三司每至支散口食之时,预先指挥合支仓分,令监官、专副等专在本仓等候兵士请领,

无令 事。」
七月,诏:「自今每差京朝官、使臣监纳秋、夏税,不得令公人等供给吃食。监官并须躬亲巡觑敖门,不得于监门使臣处衷私取历,往本家或邻仓抄出,称无损动。其监门使臣亦不得颜情私衷,将文历与监官书押。如违,许人陈告,各以违制论。」
十月,诏:「京城诸仓所纳秋赋宜令均平,不得谷滞侵扰扰:原作「搅」,据《长编》卷八一改。,仍委开封府廉察之。」
七年二月,诏:仓、草场神卫剩员以三千人为额。
六月,诏:「如闻在京诸仓场人户送纳官物多有留滞,乞索钱物,宜令开封府察访收捉以闻。」
十二月,诏:「自今百万仓所给纳斛,其监官并许依么来体例分仓勾当给纳。」
八年四月,诏曰:「自我京畿,达于淮、泗,仓庾相望,转输至多。若无增损之欺,宁有羡余之积 俾均出纳,以便公私。应装纳仓敖之处,及在京诸仓监官等,须均平受纳,不得侵削,所收羡剩,并不理为劳绩,但一界干集别无逋负,即依元敕施行。」先是,监百万仓国子博士夏侯晟等以收到出剩侯:原作「候」;等:原无,均据《长编》卷八四改补。,乞行酬奖,有司以咸平中条制,凡仓庾所收出剩,不为劳绩,至是申明之。
九年四月五日,诏京朝官年六十以上,勿差监在京诸仓。时国子博士雍文载年六十五受敕,上言求免。帝曰:「京仓自受纳至给毕,常六七年,若此辈一任,则老于掌庾矣。」咤着式焉。
仁宗天圣二年六月,枢密院言:「近为频经霖雨,取到在京仓敖 漏倒塌未修去处。今据提点仓场所言,见未修了

敖屋计六百二十七间。朝廷累降指挥,当职官吏催促修盖,至今未见结绝,乃逐处监官不切用心。」诏当职官吏等取近限上冬修盖毕功,如少阙兵匠,亦令枢密院速与指挥抽差,如更违慢不即修盖,及稍违近限,令枢密院札送御史台取勘。从之从之:疑衍。。
三年三月,内园使、开州刺史王应昌言史:原阙,据宋官制补。:「在京诸仓,旧差朝官、供奉官已上历外任者勾当,专副专:原作「转」,据下文改。、所由、子等皆有畏惧,支遣诸军班月粮皆获好物。今来诸仓多是京官殿直,兼有未历外任者,每有纲运卸纳,取样之时,或即到门,或即不来,只凭专副、所由,是致纲梢偷籴官物,入水土伴和交纳,在仓未经年岁,发热曰死裛黑弱。切缘军储事大,粮纲不少,欲乞依旧选差历外任朝官、使臣充百物界守给勾当。所有押纲使臣、省监纲梢及本界专副、所由、子等,别乞重行条约诫励。」从之。
九月,审官院言:「三司勘会『在京百万仓,欲乞今后除合入西川、广南远官不差外,其合入江、浙、荆湖、福建远者,并许差监。仍自立界受纳直至守支漏底,别无欠少损恶官物,合入远者,即与家便差遣;合入近者,即与升陟差遣。若有少欠损恶斛,乞依条施行』者,本院检会,自来监在京百万仓京朝官得替到院,承例入近地差遣。虽前后累据监仓官员收到出剩乞行酬奖,又缘当院条贯元不曾指定名目酬奖,只依常例定差。欲乞今后监仓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