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封周帝为郑王,以奉周嗣。正朔服色,一如旧制。务遵典礼,称朕意焉。」又尊帝太后为周太后,并迁于西宫。所司供给,务令丰厚。
五日,诏曰:「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祖高阳而宗尧,祀不止于本朝,义必尊于有德。着于祭法,朕甚慕焉。矧惟眇躬,逮事周室,讴歌狱讼,虽归新造之邦;庙貌园陵,岂忘旧君之礼。其周朝嵩、庆二陵,及六(朝)[庙],宜令有司以时差官,朝拜祭享,永为定式。仍命周宗正卿郭 行礼。」
二十九日,有司请迁周六庙于西京。
五月,庙成,遣光禄少卿郭 奉迁神主入庙。
七月二十七日,遣工部侍郎艾颖拜嵩、庆二陵。
八月四日,遣光禄少卿郭 享周庙。
干德六年八月,诏于周太祖、世宗陵寝侧,各设庙宇,塑像,命右赞善大夫王硕管勾修盖。
开宝六年三月一日,房州上言:「周郑王殂,太常礼院请辍朝参。」
七日,诏宜辍朝十日,素服发哀于便殿。命知制诰扈蒙撰陵名,张澹定谥。三陵总管窦思俨择陵地。澹按《谥法》让德奉上曰恭,请谥曰周恭皇帝。蒙请名陵曰顺陵。并从之。
十月二日,太常礼院上言:是月四日,葬周恭帝于顺陵,准汉隐帝例,合辍其日朝参。诏特辍四月五日朝参。
太宗雍熙四年八月十二日,命勾当嵩陵内品吴禄荣,以十八日朝拜嵩、庆、懿三陵。自建隆元年后,每岁差官朝拜。「今检详前代并无此礼,惟开宝通礼,先代帝王春秋二时州长史摄三献官祭享。其周三陵,合准通礼故事。自「今检详」至「故事」:似为奏文,唯前缺言主,疑为太常礼院文,蒙上文省。」从之。
真宗景德三年二月,太常礼院言:「周嵩、庆二陵各设庙像外,其世宗影帐,历代并无故事,伏请停废。懿陵即世宗宣懿皇后陵,不当更立庙宇。顺陵有恭帝木主殿,昨议赴西京祔庙,续命置于下宫。窃以《春秋》之义,国君即位未踰年者,不应别序昭穆。又唐高宗太子薨,追谥孝恭皇帝,神主驸太庙。大历十四年,有司言『孝恭皇帝尊非正统,不列昭穆。今庙废主存,请毁之。』遂瘗主于庙地。今周恭帝即位半年,是时年裁七岁,葬以王礼,止设三虞,望依孝恭皇帝故事,瘗主庙地。」从之。
四年正月二十九日,朝陵德音:「周朝嵩、懿陵庙,委官吏以官物修葺致祭。」
二月三日,诏吏部尚书张齐贤致祭周六庙祝文特进书。
大常礼院言:「留司选二月十五日,遣官仲享周六庙。今奉敕,时祭亦在其日。今请以十五日先行时祭,别择吉辰行仲飨礼。」从之。
二十七日,诏曰:「朕俯从众欲,来省民风,暂临西洛之都,首访前朝之庙。特陈明祀,用达虔诚。

然而丰洁牲牷,既申于荐享,缮完栋宇,尤在于精严。其神主每遇祠祭,方得出石室,祭毕,即如法安置。庙宇特加修葺,不得别藏官物,务在精严,副朕意焉。」
大中祥符元年正月二十二日,内侍季知信自嵩、庆陵回,言周世宗影殿陈设损坏,及无供物,乃遣内侍白崇庆制造周三陵供物赉送。崇庆言春秋祭拜及逐月合用物,令本州岛支送;其香茶,乞自京以时供给。从之。
仁宗天圣二年四月二十八日,录晋肃袒孙内殿承制合门祗候石保庆子介为三班奉职。
四年九月十六日,周后故虢州防御使柴贵孙元亨,自言世宗侄孙,今家绝禄仕,有母贫甚,乞赐禄叙。帝曰:「如其非伪,可寘之班行。」乃录为三班借职。
六年六月四日,录贵子肃为三班奉职。帝曰:「世宗开鹢土宇,本为国家。其末裔不同他等,当加收恤。」
七年六月二十六日,录周世宗从子、故太子少傅柴守礼孙咏为三班奉职。
九年二月十二日,录贵孙吉为三班奉职。
明道二年六月十三日,录贵孙熙为三班奉职。
十二月十三日,诏修河南府周六庙,郑州周太祖、世宗庙,以省钱量加修饰,仍令太常礼院详定周恭帝塑像、依冠制度以闻。议具先代陵庙。
景佑二年十一月十五日,南郊(赦):「唐李氏、梁朱氏、后唐李氐、晋石氏、汉刘氏、周郭氏、柴氏宗支子孙未仕者,委所在求访,及许自陈,特与甄叙。已有官者,与迁官。」《仁皇训典》:景佑二年冬至,祀(圆)[圜]丘(赦)书节文:「唐李氏、梁朱氏、后唐李氏、晋石氏、汉刘氏、周郭氏、柴氏宗属子孙未仕者,特与甄叙。已有官者,与迁官。两浙钱氏、泉州陈氏、伪蜀孟氏、江南李氏、湖南马氏、荆州高氏、广南刘氏、河东刘氏子孙未仕者,择其近属一人,特录用之。」
三年二月二日,编排录用所言:「前朝之后,内后唐李氏缘庄宗、明宗本是二族,合依周朝郭、柴二族例,各与甄叙。又后唐李氏,有因赐姓附入宗籍者。欲除本宗嫡亲外,更不甄叙。」从之。
四年六月五日,录唐李氏之后,曰石、曰汝弼、曰明、曰继宗、曰寿、曰舜臣、曰祥、曰尚、曰敢,并为三班借职。曰沂,为试将作监主簿。周柴氏之后,曰博、曰励、曰济、曰永拱,为三班奉职。晋石氏之后,右侍禁介为左侍禁、世昌为三班借职。
十六日,录唐李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