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隶开封府。政和四年,复为州,五县复来隶。宣和二年罢置辅郡。
崇宁三年二月九日,诏:「京师川原平衍,无阻山带河之险,比建四辅,拱翼都邑,澶、郑、(颖)[颍]昌,因旧节度,以壮屏翰之势。其新置拱州,可依澶、郑例赐军额为保庆。」
大观四年十一月九日,臣寮言:「伏闻王畿象日,画地千里,所以大势而尊朝廷「大势」上当脱一字。,宅地中而制天下。惟其规模壮伟,气象宽宏,故四方万里引首面内,知其为天下之都。窃见近罢四辅,除许、郑、澶旧属京西、河北,已各还逐路外,拱州元系开封府襄邑县,今乃割隶京东,王畿旧地蹙于前,而有害无利。今自京至拱州仍不满百里之地,非三代都邑之法,不足以雄视四方。伏乞罢拱州,依旧为襄邑县,隶开封府,以复京畿之旧。其知县仍选第二任通判资序、有风力人充。」诏依旧为襄邑县,旧属开封府县分并依旧。
政和四年十一月十日,京畿转运司奏:「承 襄邑县复为拱州,依旧隶京畿。契勘昨建拱州日,系以京畿襄邑、太康、考城县、应天府宁陵、楚丘、柘城县六县隶焉。今既复拱州,依旧隶京畿,窃虑上件六县便合依旧拨隶拱州。」诏并依旧隶拱州。
政和四年十二月八日,奉宁军奏:「本州岛先于崇宁四年内升为辅郡,隶属都畿,至大观四年内罢辅郡,割属

拱州复为辅郡,依旧隶都畿 畿西。伏此句之上似有脱文。。」诏郑州、开德府、(颖)[颍]昌府并依旧为辅郡,隶京畿。
绍兴九年三月十九日,中书门下省言:「河南诸路州军新复之初,今权宜措置,京城已差留守及京畿路差置漕、宪外,其拱州旧系襄邑县,合依旧为县,隶京畿路。」从之。
齐州:宋朝初为防御州。政和六年升为济南府。
临邑县,旧治权家村,建隆元年以河决公乘渡,坏县城坏县城:原作「壤城县」,据《宋史》卷八五《地理志》一改、乙。,三年徙治孙耿镇孙:原无,据《宋史》卷八五《地理志》一补。。
长清县,至道二年徙治刺榆店。
临济县,咸平四年废隶章丘县。
章丘县,景德三年以县置清平军,熙宁三年军废,县来隶,即县治置清平军使。
清平县,旧清平(县)[军],熙宁三年废军使,县隶州,即县治置清平军使。
登州:唐中都督府,干德元年降为上州。
潍州:本青州北海县,建隆三年于县置北海军,干德三年升为州。
北海县,建隆三年自青州来隶。
昌邑县,隋(昌都)[都昌]县,唐废,建隆三年置。
昌乐县,唐(楚邱)[营丘]县,后废,干德三年复置安仁县,后改今名。
淄州:邹平县,旧治县北故城,景德元年徙治(广)[济]阳城。
高苑县,景德三年以县置宣化军,熙宁三年军废,县复来隶,即县治置宣化军使。
宣化县,旧宣化军,熙宁三年废军为县,隶州,即县治置宣化军使。
淮阳军:太平兴国七年,以徐州下邳县建为军。
下邳

县、宿迁县,七年自徐州来隶。
袭庆府:旧兖州,唐泰宁军节度,周降防御,建隆元年复节度,大中祥符元年升为大都督府,政和八年升为袭庆府。
端拱元年三月二十一日,京东转运使刘甫英言;「兖州龚丘县民请(选)[迁]于旧邑。」从之。先是,国家有东封之意,故迁是邑以供行在,至是中辍,民欲复其故地。
袭庆府瑕县,大观四年以瑕丘县改。
龚县,大观四年以龚丘县改。
邹县,熙宁五年废为镇,隶仙源县,元丰七年复。
政和八年八月二十五日,知梁山军韩瑜奏:「考《通典》,元天大圣后梦感天人,诞育圣祖于寿丘,实今兖州。大中祥符间,改曲阜县为仙源,兹乃国家席庆福地。太宗始封此邦,圣祖真荫,流光无极,乞升兖州为府,冠以美名。」诏升为袭庆府。
兖州奉符县,旧名干封,开宝五年移治岱岳镇,大中祥符元年改。
仙源县,旧名曲阜,大中祥符五年改。
徐州:宋朝升为大都督府。
利国监,徐州彭城县狄丘铁冶务,太平兴国四年升为监。
兴仁府:旧曹州、督府、彰信军,建中靖国元年改兴仁。崇宁三年,升兴仁军为兴仁府,仍还(彰)[彭]信旧节。刘豫改为曹州,绍兴九年收复,依旧。
曹州:定陶县,本济阴县定陶镇,太平兴国三年隶广济军,熙宁四年军废,以县来隶。
宛亭县,大观二年以(宛)[ ]句县改,绍兴九年废入

济(阳)[阴]县。
成武县、楚丘县,两县旧隶单州,绍兴九年隶兴仁府。
政和元年八月五日,详定《九域志》何志同奏:「兴仁府自天禧前已为辅郡,崇宁三年以襄邑为拱州建东辅,遂改兴仁为督府。今拱州既罢,则兴仁合复为东辅。旧制有大都督、中都督、下都督府之称,未有止称督府者,乞改正。」从之。
绍兴九年六月十日,东京留守司言:「知兴仁府李上达申,本府见今止管济阴、宛亭两县,田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