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自燕王徙封鲁以本传可见然亦未见改燕王之年】

  雨土纪志月不同

  太宗纪贞观七年二月丁卯雨土
  今案五行志乃三月丁卯未知孰是

  韩王更封纪传年不同

  韩王元嘉传云贞观九年更封韩
  今案本纪乃贞观十年也

  武德时地震纪志月不同

  髙祖纪武德二年九月乙未京师地震
  今案五行志乃十月乙未未知孰是

  贞观时地震纪志日不同

  太宗纪贞观十二年正月乙未丛州地震癸卯松州地震
  今案五行志则云正月壬寅松丛二州地震未知孰是

  石然纪志月不同

  太宗纪贞观十三年四月壬寅云阳石然
  今案五行志乃三月壬寅未知孰是

  李绩等征辽东宰相表日悞

  宰相表贞观十八年十一月甲子世绩周为辽东道行军大摠管
  今案本纪乃是十一月甲午以上文推之是月有戊寅庚辰日则不复有甲子日盖宰相表悞也

  薛万彻官及髙丽城名纪传不同

  本纪贞观二十二年正月丙午左武卫大将军薛万彻为青丘道行军大总管以伐髙丽六月丙子薛万彻及髙丽战于泊灼城败之
  今案髙丽及薛万彻传皆云右武卫大将军独纪以为左武卫又此纪及髙丽传皆云泊灼城而万彻传作泊汋城未知孰是案地理志第三十三卷下末有载贾耽考边州入四夷之路内有营州西北路一节内云泊汋城又有登州东北路一节内有泊汋口以此观之似泊汋是也

  新唐书纠谬卷九

  ●钦定四库全书

  新唐书纠谬卷十

  (宋)呉缜 撰

  ○十曰一事两见而异同不完

  肃宗纪即位事与裴冕杜鸿渐魏少游传不同
  李岘传谢夷甫事与毛若虚传不同
  呉士矩传与狄兼谟传异同且各述事不尽
  髙智周传记蒋洌等事与乔琳传不同
  李知本李华传各载太冲而得名之因不同
  薛存诚孔戣传各述李位事而有不同
  公主传及张茂昭传各纪尚主而有不同
  韦温传尉迟璋事与陈夷行曹确传不同
  王璠传所载石刻与五行志不同
  杜悰及南蛮传述秦匡谋事不同
  崔湜及周利贞传述内外兄不同
  刘晏传及艺文志各载包融包佶事及所任官有不同
  王晏平为韦温封上诏书
  苏味道张锡传悞
  呉凑韩皋传不同
  苏干之死纪传不同
  武延秀安乐主被诛处不同
  张说评许景先文两传不同
  呉凑刘晏议王缙等罪
  刘悟贾直言传不同
  文宗纪与杨志诚传不同

  肃宗纪即位事与裴冕杜鸿渐魏少游传不同

  肃宗纪云朔方留后支度副使杜鸿渐六城水陆运使魏少游节度判官崔漪支度判官崔简金闗内盐池判官李涵河西行军司马裴冕迎太子治兵于朔方
  今按裴冕传云河西节度使哥舒翰辟行军司马玄宗入蜀诏皇太子为天下兵马元帅拜冕御史中丞兼左庶子副之初冕在河西方召还而道遇太子平凉遂从至灵武与杜鸿渐崔漪同辞进曰主上厌于勤且南狩蜀宗社神器要须有归今天意人事属在殿下宜正位号有如逡巡失亿兆心则大事去矣太子曰我平冦逆奉迎乘舆还京师退居储贰以侍膳左右岂不乐哉公等何言之过对曰殿下居东宫二十年今多难启圣以安社稷而所从将士皆闗辅人日夜思归大众一骚不可复集不如因而抚之以就大功臣等昧死请太子固让凡五请卒见听太子即位又杜鸿渐传云安思顺表为朔方判官禄山乱皇太子按军平凉未知所适议出萧闗趣丰安鸿渐与六城水陆运使魏少游节度判官崔漪支度判官卢简金闗内盐池判官李涵谋曰刘石乱常二京覆没太子治兵平凉然散地难恃也今朔方制胜之会若奉迎太子西诏河陇北结回纥回纥与国収其劲骑与大兵合鼓而南雪社稷之耻不亦易乎即具上兵马招辑之势録军资库器械储廥凡最使涵诣平凉见太子太子大悦会裴冕至自河西亦劝之朔方而鸿渐与漪至白草顿迎谒说曰朔方天下劲兵灵州用武地今回纥请和吐蕃结附天下列城坚守以待王命纵为贼据日夜望官军以图收复殿下治兵长驱逆胡不足灭也太子喜曰灵武我之闗中卿乃吾萧何也既至灵武鸿渐即与冕等劝即皇帝位以系中外望六请见听又魏少游传云累迁朔方水陆转运副使考此数传杜鸿渐止为朔方判官而纪云朔方留后支度副使魏少游本为水陆转运副使而纪云六城水陆运使鸿渐传又云六城水运使裴冕以河西行军司马已拜御史中丞兼左庶子为天下兵马副元帅赴召而还而纪止云河西行军司马此位号不同也鸿渐传云支度判官卢简金而纪云崔简金此姓不同也裴冕传云五请而鸿渐传云六请此劝进之数不同也

  李岘传谢夷甫事与毛若虚传不同

  李岘传云凤翔七马坊押官盗掠人天兴令谢夷甫杀之李辅国讽其妻使诉枉诏监察御史孙蓥鞫之直夷甫其妻又诉诏御史中丞崔伯阳刑部侍郎李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