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命宰臣祈禳,至是月己丑见于东方。庚子,立京兆郡君高氏为皇后。五月戊午,以富弼为枢密使。戊辰,初御延和殿。以疾未平,命宰臣祈福于天地、宗庙、社稷及寺观,又祈于岳渎名山。六月辛卯,契丹遣萧福延等来祭吊。

  秋七月壬子,初御紫宸殿。帝自六月癸酉不御殿,至是始见百官。癸亥,岁星昼见。乙丑,星大小数百西流。戊辰,百官请大行皇帝谥于南郊。八月癸巳,以生日为寿圣节。

  九月辛亥,以光国公仲钅咸为忠武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淮阳郡王,改名顼。戊午,上仁宗谥册于福宁殿。

  冬十月甲午,葬仁宗于永昭陵。十一月丙午,祔于太庙。大风霾。己酉,减东西二京罪囚一等,免山陵役户及灵驾所过民租。辛亥,契丹遣萧素等来贺即位。

  十二月己巳,初御迩英阁,召侍臣讲读经史。乙亥,淮阳郡王顼出阁。是岁,于阗、西南蕃来贡。

  治平元年春正月丁酉朔,改元。戊戌,太白昼见。己亥,寿圣节,百官及契丹使初上寿于紫宸殿。甲寅,赏知唐州赵尚宽修沟堰、增户口,进一官,赐钱二十万。

  三月壬寅,命修秦悼王冢,置守护官。戊午,录囚。辛酉,雨土。

  夏四月癸未,放宫女百三十五人。甲午,祈雨于相国天清寺、醴泉观。赐诸军钱有差。

  五月己亥,浚二股河。戊申,皇太后还政。庚戌,初日御前后殿。壬子,诏:「皇太后称圣旨,出入仪卫如章献太后故事。其有所须,内侍录圣旨付有司,覆奏即行。」丙辰,上皇太后宫殿名曰慈寿。己未,荧惑犯太微上将。壬戌,以病愈,命宰臣谢天地、宗庙、社稷及宫观。

  闰月戊辰,辅臣进爵一等。

  六月己亥,以淮阳郡王顼为颍王,祁国公颢为保宁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东阳郡王,鄠国公頵为左卫上将军。增宗室教授。丁未,增同知大宗正事一员。辛亥,作睦亲、广亲宅。辛酉,太白昼见。壬戌,岁星昼见。

  八月甲辰,录周世宗后。甲寅,太白入太微垣。乙卯,遣兵部员外郎吕诲等四人充贺契丹太后生辰、正旦使,刑部郎中章岷等四人充贺契丹主生辰、正旦使。丙辰,内侍都知任守忠坐不法,贬保信军节度副使、蕲州安置。丁巳,以上供米三万石振宿、亳二州水灾户。

  九月丁卯,复武举。庚午,诏夏国精择使人,戒励毋紊彝章。

  冬十月丙申,诏中外近臣、监司举治行素著可备升擢者二人。

  十一月乙亥,科陕西户三丁之一,刺以为义勇军,凡十三万八千四百六十五人,各赐钱二千。谏官司马光累上疏谏之,不允。戊寅,复内侍养子令。十二月乙巳,雨土。丙辰,契丹遣耶律烈等来贺寿圣节,萧禧等来贺明年正旦。是岁,畿内、宋、亳、陈、许、汝、蔡、唐、颍、曹、濮、济、单、濠、泗、庐、寿、楚、杭、宣、洪、鄂、施、渝州、光化、高邮军大水,遣使行视,疏治振恤,蠲其赋租。西蕃瞎毡子瞎欺米征内附。二年春正月甲戌,振蔡州。

  二月甲辰,大风,昼冥。丁未,录囚。是月,赐礼部奏名进士、明经诸科及第出身三百六十一人。

  三月己巳,班《明天历》。

  夏四月戊戌,诏议崇奉濮安懿王典礼。辛丑,诏监司、知州岁荐吏毋徒充数。丙午,奉安仁宗御容于景灵宫。丁未,白气起西方。

  五月癸亥,诏以综核名实励臣下。丙子,诏自今皇子及宗室属卑者,勿授以检校师、傅官。乙酉,诏宗室封王者子孙袭爵。

  六月壬辰,录囚。己酉,诏尚书集三省、御史台议奉濮安懿王典礼。甲寅,罢尚书省集议,令有司博求典故,务在合经。诏遣官与契丹定疆界。

  秋七月癸亥,富弼罢。丙寅,诏减乘舆服御。丙子,放宫女百八十人。丁丑,太白昼见。己卯,群臣五上尊号,不允。庚辰,张昪罢,以文彦博为枢密使。

  八月庚寅,京师大雨,水。癸巳,赐被水诸军米,遣官视军民水死者千五百八十人,赐其家缗钱,葬祭其无主者。乙未,以雨灾,诏责躬乞言。初,学士草诏曰:「执政大臣,其惕思天变。」帝书其后曰:「雨灾专以戒朕不德,可更曰'协德交修'。」己亥,以水灾,罢开乐宴。壬子,以工部郎中蔡抗等充贺契丹生辰使,侍御史赵鼎等充贺契丹正旦使。乙卯,减衮冕制度。丙辰,陕西置壮城兵。

  九月壬戌,雨,罢大宴。己巳,以灾异风俗策制举人。壬午,太白犯南斗。乙酉,以久雨,遣使祈于岳渎名山大川。

  冬十月乙巳,雨木冰。

  十一月庚午,朝飨景灵宫。辛未,飨太庙。壬申,有事南郊,大赦。上皇太后册。册皇后。以齐州为兴德军节度。辛巳,加恩百官。十二月辛亥,太白昼见。是岁,蒋、波、绣、云、龙赐等州来贡。

  三年春正月丙辰朔,契丹遣使耶律仲达等来贺正旦。戊午,契丹遣使萧惟辅等来贺寿圣节。丙寅,幸降圣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