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总指挥十。咸平、尉氏、阳武、河阳、沧、巩、白波各一,西京三。

  广勇淳化二年,选神射、鞭箭、雄武、效忠等军强壮善射者立为广武,大中祥符二年改今名。旧指挥二十三,庆历中增为四十三,每指挥十为一军。京师五,陈留二十二,咸平、东明、太原、胙城、南京各二,襄邑、阳武、郓各一,滑三。

  广捷旧名左右平远,建隆二年改。咸平五年,又选广德、神威等军教以标枪旁牌补之。旧指挥五,景祐中增五,明道中增十,庆历增三十六,总五十六。陈留八,咸平六,雍丘四,襄邑、尉氏、许各三,太康、扶沟、南京、亳、河阴、颍、宁陵各二,陈六,滑、曹、邓、蔡、广济、谷熟、永城、襄城、叶各一。

  雄威雍熙四年,选神勇兵退入第二等立为神威,后改今名。指挥十。考城、襄邑、陈留各一,南京四,陈二。

  宣威雍熙四年,选神勇、宣武兵退入次等者立。上下指挥二。咸平、襄邑各一。

  龙骑建隆间以诸道招致及捕获群寇立,号有马步人,见阵即步斗。淳化三年,选本军年多者为带甲剩员。咸平以后,又以本军及龙猛退兵增之。旧指挥八,康定中,取配隶充军者增置为指挥二十,分三军。京师四,尉氏、雍丘、咸平、郑各二,南京、陈、蔡、河阳、颍、单、四波各一。

  神射两浙州兵,旧号腰弩。雍熙四年改今名。淳化元年,部送阙下,选其强者为广武,次等复为本军。指挥五。陈留三,雍丘二。

  步斗雍熙三年,选诸州厢军之壮勇者立,后废。此下二军,天圣后无。

  鞭箭雍熙三年,选两浙兵为鞭箭,次等者为忠节鞭箭。端拱二年并为一。至道元年,发此兵援灵州刍粟,丧车重兵器于浦洛河,诏免死,后废。

  侍卫司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候各一人。马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候各一人,步军亦如之。自马步军都虞候已上,其员全阙,即马、步军都指挥使等各领其务,与殿前号为三司。马步军有龙卫神卫左右四厢都指挥使、都虞候。每指挥有指挥使、副指挥使。余如殿前司之制。所领骑兵步兵之额叙列如左:

  骑军

  员僚直显德中,周平三关,召募强人及选高阳关驰捷兵为北面两直。建隆初,选诸州骑兵及蕃镇厅头召募人等为左三直。太平兴国四年,平太原,选其骑兵为右三直。北面两直,营贝、冀隶高阳关都部署。大中祥符中,改为贝州左直、冀州右直,后改四直。京师二,恩、冀各一。

  龙卫旧号护圣。周广顺中,改龙捷。建隆二年,拣去衰老,以诸州所募精劲者补之。太平兴国二年,改分左、右厢。四年,平太原,选其降兵为拣中龙卫。雍熙二年,又拣善枪槊者为钅屈直。淳化三年,选剩员堪披甲者为带甲剩员。五年,又拣善左射者为左射。指挥四十四。京师三十八,雍丘、尉氏、河阳各一,澶三。

  忠猛咸平一年置。指挥一。定州。

  散员咸平五年置。指挥一。定州。

  骁捷周显德中,平三关,拣诸州士卒壮勇者为河北骁捷。宋初,隶高阳关都部署。建隆二年,废左右骁武,以其兵来隶。乾德中,又选备征及岚州归附之兵为河南骁捷,其后止以骁捷为名。太平兴国四年,平太原,拣阅降兵为拣中骁捷。淳化四年,又置新立骁捷。至道三年,分骁捷为左、右厢。咸平五年,以其年多者为带甲剩员。指挥二十六。尉氏新立、陈拣中各一,恩十四,冀十。

  云骑旧号左右备征,建隆二年改。开宝以后,募子弟为云骑,以其次为武骑,又选骑兵之次等为武骑,又选本军年多者为带甲剩员。指挥十五。京师十一,陈留、西京各一,巩二。

  归明神武太平兴国四年,亲征幽州,以其降兵立此军。初指挥一,后增为四。雍丘。

  克胜本潞州骑兵,端拱初升。指挥二。潞。

  骁锐旧名散员指挥,咸平四年改。指挥四。莫三,冀一。

  骁武本河北诸州忠烈、威边、骑射等兵。淳化四年,拣阅其材,与云骑、武骑等立,得自置马,分左、右厢。指挥二十。北京七,真定三,定六,相、怀、洺、邢各一。

  广锐本河州忠烈、宣勇能结社买马者,马死则市补,官助其直。至道元年立。咸平以后选振武兵增之,老疾者以亲属代。景德二年诏:非亲属愿代者听。大中祥符五年,以其退兵为带甲剩员。旧河东指挥三十一,陕西七。景祐、康定中,增为四十二。太原、代、并各三,汾五,岚、石、岢岚各二,晋、熙、慈、绛、泽、隰、宪、宁化、威胜、平定、火山各一,泾、原、鄜各二,秦、渭、环、邠、宁各一。

  武清晋州骑兵。端拱二年,以其久在北鄙,有屯戍之劳,选勇悍者就升。指挥一。晋。

  有马劲勇咸平四年,选江东诸州兵立。庆历中,分置第六、第七。总指挥七。太原二,代、岚各一,磁三。

  云翼旧指挥三十三,景祐以后,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