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善勋,拜仪同三司。辛威,陇西人也。祖大汗,魏渭州刺史。父生,河州四面大都督。及威着勋,追赠大将军、凉甘等五州刺史。

  威少慷慨,有志略。初从贺拔岳征讨有功,假辅国将军、都督。及太祖统岳之众,见威奇之,引为帐内。寻授羽林监,封白土县伯,邑五百户。从迎魏孝武,因攻回洛城,功居最。大统元年,拜宁远将军,增邑二百户。累迁通直散骑常侍,进爵为侯,增邑三百户。从擒窦泰,复弘农,战沙苑,并先锋陷敌,勇冠一时。以前后功,授抚军将军、银青光禄大夫。从于谨破襄城。又从独孤信入洛阳,经河桥阵,加持节,进爵为公,增邑八百户。五年,授扬州刺史,加大都督。十三年,迁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赐姓普(毛)〔屯〕氏,出为鄜州刺史。威时望既重,朝廷以桑梓荣之,迁河州刺史,本州大中正。频领二镇,颇得民和。

  闵帝践阼,拜大将军,进爵枹罕郡公,增邑五千户。及司马消难来附,威与达奚武率众援接。保定初,复率兵讨丹州叛胡,破之。三年,与达奚武攻阳关,拔之。明年,从尉迟迥围洛阳。还,拜小司马。天和初,进位柱国。复为行军总管,讨绥、银等诸州叛胡,并平之。六年,从齐王宪东伐,拔伏龙等五城。建德初,拜大司寇。三年,迁少傅,出为宁州总管。宣政元年,进位上柱国。大象二年,进封宿国公,增邑并前五千户,复为少傅。其年冬,薨,时年六十九。

  威性持重,有威严。历官数十年,未尝有过,故得以身名终。兼其家门友义,五世同居,世以此称之。子永达嗣。大象末,以威勋,拜仪同大将军。

  厍狄昌字恃德,神武人也。少便骑射,有膂力。及长,进止闲雅,胆气壮烈,每以将帅自许。年十八,尔朱天光引为幢主,加讨夷将军。从天光定关中,以功拜宁远将军、奉车都尉、统军。天光败,又从贺拔岳。授征西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及岳被害,昌与诸将议翊戴太祖。从平侯莫陈悦,赐爵阴盘县子,加卫将军、右光禄大夫。

  后从太祖迎魏孝武,复潼关,改封长子县子,邑八百户。大统初,进爵为公,增邑一千户。从破窦泰,授车骑将军、左光禄大夫。又从复弘农,战沙苑,昌皆先登陷阵。太祖嘉之,授帅都督。四年,从战河桥,除冀州刺史。后与于谨破胡贼刘平伏于上郡,授冯翊郡守。久之,转河北郡守。十三年,录前后功,授大都督、通直散骑常侍。又从随公杨忠破蛮贼田社清,昌功为最,增邑三百户,拜仪同三司。寻迁开府仪同三司。十六年,出为东夏州刺史。魏废帝元年,进爵方城郡公,增邑并前四千一百户。六官建,授稍伯中大夫。孝闵帝践阼,拜大将军。后以疾卒。

  田弘字广略,高平人也。少慷慨,志立功名,膂力过人,敢勇有谋略。魏永安中,陷于万俟丑奴。尔朱天光入关,弘自原州归顺,授都督。

  及太祖初统众,弘求谒见,乃论世事,深被引纳,即处以爪牙之任。又以迎魏孝武功,封鹑阴县子,邑五百户。太祖常以所着铁甲赐弘云:「天下若定,还将此甲示孤也。」大统三年,转帅都督,进爵为公。从太祖复弘农,战沙苑,解洛阳围,破河桥阵,弘功居多,累蒙殊赏,赐姓纥干氏。寻授原州刺史。以弘勋望兼至,故以衣锦荣之。太祖在同州,文武并集,乃谓之曰:「人人如弘尽心,天下岂不早定。」即授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魏废帝元年,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平蜀之后,梁信州刺史萧韶等各据所部,未从朝化,诏弘讨平之。又讨西平叛羌及凤州叛氐等,并破之。弘每临阵,摧锋直前,身被一百余箭,破骨者九,马被十矛,朝廷壮之。信州群蛮反,又诏弘与贺若敦等平之。孝闵帝践阼,进爵鴈门郡公,邑通前二千七百户。

  保定元年,出为岷州刺史。弘虽武将,而动遵法式,百姓颇安之。三年,从随公杨忠伐齐,拜大将军。明年,又从忠东伐。师还,乃旋所镇。吐谷浑寇西边,宕昌羌潜相应接,诏弘讨之,获其二十五王,拔其七十(二)栅,遂破平之。

  天和二年,陈湘州刺史华皎来附,弘从卫公直赴援。与陈人战,不利,仍以弘为江陵总管。及陈将吴明彻来寇,弘与梁主萧岿退保(总)〔纪〕南,令副总管高琳拒守,明彻退,乃还江陵。寻以弘为仁寿城主,以逼宜阳。齐将段孝先、斛律明月出军定陇以为宜阳援,弘与陈公纯破之,遂拔宜阳等九城。以功增邑五百户,进位柱国大将军。

  建德二年,拜大司空,迁少保。三年,出为总管襄郢昌丰唐蔡六州诸军事、襄州刺史。薨于州。

  子恭嗣。少有名誉,早历显位。大象末,位至柱国、小司马。朝廷又追录弘勋,进恭爵观国公。

  梁椿字千年,代人也。祖屈朱,魏昌平镇将。父提,内(正)郎。

  椿初以统军从尔朱荣入洛,复从荣破葛荣于滏口,以军功进授都将。后从贺拔岳讨平万俟丑奴、萧宝夤等,迁中坚将军、屯骑校尉、子都督。普泰初,拜征西将军、金紫光禄大夫。二年,除高平郡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