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谓藏之也。正义谓不责其反叛之罪,容其入宫藏也。
〔三〕集解綦毋邃曰:「鷇,爵子也。」索隐按:曹大家云「鷇,雀子也。生受哺者谓之鷇」。
〔四〕集解应劭曰:「武灵王葬代郡灵丘县。」正义括地志云:「赵武灵王墓在蔚州灵丘县东三十里。」应说是也。
是时王少,成、兑专政,畏诛,故围主父。主父初以长子章为太子,后得吴娃,爱之,为不出者数岁,生子何,乃废太子章而立何为王。吴娃死,爱弛,怜故太子,欲两王之,犹豫未决,故乱起,以至父子俱死,为天下笑,岂不痛乎!〔一〕
〔一〕集解徐广曰:「或无此十四字。」
(主父死惠文王立立)五年,与燕鄚、易。〔一〕八年,城南行唐。〔二〕九年,赵梁将,与齐合军攻韩,至鲁关下。〔三〕及十年,秦自置为西帝。十一年,董叔与魏氏伐宋,得河阳于魏。秦取梗阳。〔四〕十二年,赵梁将攻齐。十三年,韩徐为将,攻齐。公主死。〔五〕十四年,相国乐毅将赵、秦、韩、魏、燕攻齐,〔六〕取灵丘。〔七〕与秦会中阳。〔八〕十五年,燕昭王来见。赵与韩、魏、秦共击齐,齐王败走,燕独深入,取临菑。
〔一〕集解徐广曰:「皆属涿郡。鄚音莫。」
〔二〕集解徐广曰:「在常山。」正义行,寒庚反。括地志云:「行唐县属冀州。」为南行唐筑城。
〔三〕正义刘伯庄云:「盖在南阳鲁阳关。」按:汝州鲁山县,古谷阳县。
〔四〕集解杜预曰:「太原晋阳县南梗阳城也。」索隐地理志云太原榆次有梗阳乡。与杜预所据小别也。正义括地志云:「梗阳故城在并州清源县南百二十步,分晋阳县置,本汉榆次县地,春秋晋大夫祁氏邑也。」
〔五〕索隐盖吴娃女,惠文王之姊。
〔六〕按年表及韩魏等系家,五国攻齐在明年,然此下文十五年重击齐,是此文为得,盖此年同伐齐耳。
〔七〕正义蔚(丘)〔州〕县也。
〔八〕正义括地志云:「中阳故县在汾州隰城县南十里,汉中阳县也。」
十六年,秦复与赵数击齐,齐人患之。苏厉为齐遗赵王书曰:
臣闻古之贤君,其德行非布于海内也,教顺非洽于民人也,祭祀时享非数常于鬼神也。甘露降,时雨至,年谷丰孰,民不疾疫,众人善之,然而贤主图之。
今足下之贤行功力,非数加于秦也;怨毒积怒,非素深于齐也。秦赵与国,以强征兵于韩,秦诚爱赵乎?其实憎齐乎?物之甚者,贤主察之。秦非爱赵而憎齐也,欲亡韩而吞二周,故以齐餤天下。恐事之不合,故出兵以劫魏、赵。恐天下畏己也,故出质以为信。恐天下亟反也,故征兵于韩以威之。声以德与国,〔一〕实而伐空韩,臣以秦计为必出于此。夫物固有势异而患同者,楚久伐而中山亡,今齐久伐而韩必亡。破齐,王与六国分其利也。亡韩,秦独擅之。收二周,西取祭器,秦独私之。赋田计功,王之获利孰与秦多?
〔一〕索隐与国,赵也。秦赵今为与国,秦征兵于韩,帅之共赵伐齐,以威声和赵,是以德与国也。
说士之计曰:「韩亡三川,〔一〕魏亡晋国,〔二〕市朝未变而祸已及矣。」燕尽齐之北地,去沙丘、巨鹿敛三百里,〔三〕韩之上党去邯郸百里,燕、秦谋王之河山,闲三百里而通矣。秦之上郡〔四〕近挺关,至于榆中者千五百里,秦以三郡攻王之上党,〔五〕羊肠之西,〔六〕句注之南,〔七〕非王有已。踰句注,斩常山而守之,三百里而通于燕,代马胡犬不东下,〔八〕昆山之玉不出,此三宝者亦非王有已。王久伐齐,从强秦攻韩,其祸必至于此。愿王孰虑之。
〔一〕正义河南之地,两川之闲。
〔二〕正义河北之地,安邑、河内。
〔三〕正义沙丘,邢州也。巨鹿,冀州也。齐北界,贝州也。敛,减也。言破齐灭韩之后,燕之南界,秦之东界,相去减三百里,赵国在中闲也。
〔四〕正义鄜、延等州也。
〔五〕正义秦上党郡今泽、潞、仪、沁等四州之地,兼相州之半,韩总有之。至七国时,赵得仪、沁二州之地,韩犹有潞州及泽州之半,半属赵、魏。沁州在羊肠坡之西,仪、并、代三州在句注山之南。秦以三郡攻赵之泽、潞,则句注之南赵无地。然秦始皇置上党郡,此言之者,太史公郄引前书也。他皆仿此。
〔六〕正义太行山阪道名,南属怀州,北属泽州。
〔七〕正义句注山在代州西北也。
〔八〕正义言秦踰句注山,斩常山而守之,西北代马胡犬不东入赵,沙州昆山之玉亦不出至赵矣。郭璞云:「胡地野犬似狐而小。」
且齐之所以伐者,以事王也;〔一〕天下属行,〔二〕以谋王也。燕秦之约成而兵出有日矣。五国三分王之地,〔三〕齐倍五国之约而殉王之患,〔四〕西兵以禁强秦,秦废帝请服,〔五〕反高平、根柔于魏,〔六〕反巠分、〔七〕先俞于赵。〔八〕齐之事王,宜为上佼,〔九〕而今乃抵罪,〔一0〕臣恐天下后事王者之不敢自必也。愿王孰计之也。
〔一〕正义以赵王为事也,而秦必伐之也。
〔二〕正义上音烛,下胡郎反。言秦欲令齐称帝,与约五国共灭赵,三分赵地。
〔三〕正义谓秦、齐、韩、魏、燕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