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也。」
〔五〕集解徐广曰:「一云『之下(上)畤命曰畤』。」索隐此之「一云」,与汉书郊祀志文同也。
〔六〕集解徐广曰:「属东平郡。」索隐监音阚。韦昭云:「县名,属东平。」皇览云:「蚩尤冢在东平郡寿张县阚乡城中。」
〔七〕索隐小颜以为下所谓三神山。顾氏案:地理志东莱曲成有参山,即此三山也,非海中三神山也。
〔八〕正义括地志云:「之罘山在莱州文登县西北九十里。」
〔九〕集解韦昭曰:「在夷莱长广县。」
〔一0〕集解韦昭曰:「成山在东莱不夜,斗入海。不夜,古县名。」索隐不夜,县名,属东莱。案:解道彪齐记云「不夜城盖古有日夜出见于境,故莱子立城以不夜为名」。斗入海,谓斗绝曲入海也。
〔一一〕索隐案:山海经云「琅邪台在勃海闲」。案:是山如台。地理志琅邪县有四时祠也。
自齐威、宣〔一〕之时,驺子之徒〔二〕论著终始五德之运〔三〕,及秦帝而齐人奏之,故始皇采用之。而宋毋忌、〔四〕正伯侨、〔五〕充尚、〔六〕羡门高〔七〕最后皆燕人,〔八〕为方僊道〔九〕,形解销化,〔一0〕依于鬼神之事。驺衍以阴阳主运〔一一〕显于诸侯,而燕齐海上之方士传其术不能通,然则怪迂阿谀苟合之徒自此兴,不可胜数也。
〔一〕索隐威王、宣王也。
〔二〕集解韦昭曰:「名衍。」
〔三〕集解如淳曰:「今其书有五德终始。五德各以所胜为行。秦谓周为火德,灭火者水,故自谓水德。」
〔四〕索隐案:乐产引老子戒经云「月中仙人宋无忌」。白泽图云「火之精曰宋无忌」。盖其人火仙也。
〔五〕索隐乐产案:马相如云「正伯侨,古仙人」。顾氏案:裴秀冀州记云「缑山仙人庙者,昔有王乔,犍为武阳人,为柏人令,于此得仙,非王子乔也」。
〔六〕索隐无别所见。
〔七〕索隐案:秦始皇求羡门子高是也。
〔八〕索隐案:最后犹言甚后也。服虔说止有四人,是也。小颜云自宋无忌至最后凡五人,刘伯庄亦同此说,非也。
〔九〕集解韦昭曰:「皆慕古人名效神仙者。」
〔一0〕集解服虔曰:「尸解也。」张晏曰:「人老而解去,故骨如变化也。今山中有龙骨,世人谓之龙解骨化去也。」
〔一一〕集解如淳曰:「今其书有主运。五行相次转用事,随方面为服。」索隐案:主运是邹子书篇名也。
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傅在勃海中,〔一〕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僊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银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终莫能至云。世主莫不甘心焉。〔二〕及至秦始皇并天下,至海上,则方士言之不可胜数。始皇自以为至海上而恐不及矣,使人乃赍童男女入海求之。船交海中,皆以风为解,〔三〕曰未能至,望见之焉。其明年,始皇复游海上,至琅邪,过恒山,从上党归。后三年,游碣石,考入海方士,〔四〕从上郡归。后五年,始皇南至湘山,遂登会稽,并海上,冀遇海中三神山之奇药。不得,还至沙丘崩。〔五〕
〔一〕集解服虔曰:「傅音附。或曰其传书云尔。」瓒曰:「世人相传之。」
〔二〕索隐谓心甘羡也。
〔三〕索隐顾野王云:「皆自解说,遇风不至也。」
〔四〕集解服虔曰:「疑诈,故考之。」瓒曰:「考校其虚实也。」
〔五〕正义括地志云:「沙丘台在邢州平乡东北三十里。」
二世元年,东巡碣石,并海南,历泰山,至会稽,皆礼祠之,而刻勒始皇所立石书旁,以章始皇之功德。〔一〕其秋,诸侯畔秦。三年而二世弒死。
〔一〕索隐小颜云:「今诸山皆有始皇所刻石及胡亥重刻,其文具存也。」
始皇封禅之后十二岁,秦亡。诸儒生疾秦焚诗书,诛僇文学,百姓怨其法,天下畔之,皆讹曰:「始皇上泰山,为暴风雨所击,不得封禅。」此岂所谓无其德而用事者邪?〔一〕
〔一〕索隐即封禅书序云「盖有无其应而用事者矣」。此当有所本,太史公再引以为说。
昔三代之(君)〔居〕皆在河洛之闲,〔一〕故嵩高为中岳,而四岳各如其方,四渎咸在山东。至秦称帝,都咸阳,则五岳、四渎皆并在东方。自五帝以至秦,轶兴轶衰,名山大川或在诸侯,或在天子,其礼损益世殊,不可胜记。及秦并天下,令祠官所常奉天地名山大川鬼神可得而序也。
〔一〕正义世本云:「夏禹都阳城,避商均也。又都平阳,或在安邑,或在晋阳。」帝王世纪云:「殷汤都亳,在梁,又都偃师,至盘庚徙河北,又徙偃师也。周文、武都酆、鄗,至平王徙都河南。」案: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闲也。
于是自殽以东,〔一〕名山五,大川祠二。曰太室。太室,嵩高也。恒山,泰山,会稽,湘山。〔二〕水曰济,曰淮。〔三〕春以脯酒为岁〔四〕祠,因泮冻,〔五〕秋涸冻,〔六〕冬塞〔七〕祷祠。其牲用牛犊各一,牢具珪币各异。
〔一〕索隐案:殽即崤山。杜预云「崤在弘农渑池县西南」,即今之崤山是也。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