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瓒曰」。又都无姓名者,但云「汉书音义」。〔一二〕时见微意,有所裨补。〔一三〕譬嘒星之继朝阳,〔一四〕飞尘之集华岳。〔一五〕以徐为本,〔一六〕号曰集解。未详则阙,弗敢臆说。〔一〕人心不同,〔一八〕闻见异辞,〔一九〕班氏所谓「疏略抵捂」者,依违不悉辩也。〔二0〕愧非胥臣之多闻〔二一〕,子产之博物,〔二二〕妄言末学,芜秽旧史,岂足以关诸畜德,庶贤无所用心而已。〔二三〕
〔一〕正义贸音茂。舛音昌转反。言世之迷惑浅识之人,或定彼从此,本更相贸易,真伪杂乱,不能辩其是非。
〔二〕正义作音义十三卷,裴骃为注,散入百三十篇。
〔三〕正义徐作音义,具列异同之本,兼述训解释也。
〔四〕索隐殊,绝也。左传曰「斩其木不殊」,言绝恨其所撰大省略也。正义省音山景反。
〔五〕索隐案:东方朔云「以管窥天,以蠡测海」,皆喻小也。然此语本出庄子文,今云「愚管」者,是骃谦言己愚陋管见,所识不能远大也。
〔六〕正义演音羊善反。增,益也。言裴骃更增益演徐氏之说。
〔七〕正义采,取也。或取传说,采诸子百家,兼取先儒之义。先儒谓孔安国、郑玄、服虔、贾逵等是也。言百家,广其非一。
〔八〕正义并采经传之说,有裨益史记,尽抄内其中。抄音楚交反。
〔九〕正义删音师颜反。删,除也。去经传诸家浮游之辞,取其精要之实。
〔一0〕正义数家之说不同,各有道理,致生疑惑,不敢偏弃,故皆兼列。
〔一一〕索隐案:即傅瓒,而刘孝标以为于瓒,非也。据何法盛晋书,于瓒以穆帝时为大将军,诛死,不言有注汉书之事。又其注汉书有引禄秩令及茂陵书,然彼二书亡于西晋,非于所见也。必知是傅瓒者,案:穆天子传目录云傅瓒为校书郎,与荀勖同校定穆天子传,即当西晋之朝,在于之前,尚见茂陵等书。又称「臣」者,以其职典秘书故也。瓒音残岸反。
〔一二〕正义汉书音义中有全无姓名者,裴氏注史记直云「汉书音义」。案:大颜以为无名义,今有六卷,题云孟康,或云服虔,盖后所加,皆非其实,未详指归也。
〔一三〕正义见音贤见反。裨音卑,又音频移反。裨,益也。裴氏云时见己之微意,亦有所补益也。
〔一四〕索隐嘒,微小貌也。诗云:「嘒彼小星,三五在东。」言众无名微小之星,各随三心五噣出在东方,亦能继朝阳之光。嘒音火慧反。朝阳,日也。嘒星继朝阳,喻己浅薄而注史记也。
〔一五〕正义西岳华山极高大。裴氏自喻才藻轻小,如飞尘之集华岳,亦能成其高大。管子云:「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华音胡化反,又如字。
〔一六〕正义徐广音义辨诸家异同,故以徐为本也。
〔一七〕正义有未详审之处则阙而不论,不敢以胸臆之中而妄解说也。
〔一八〕正义言人心既不同,所见亦殊别也。
〔一九〕正义耳闻目见,心意既乖,其辞所以各异也。
〔二0〕索隐裴氏言今或依违,不敢复更辩明之也。案:周公世家叙传曰「依之违之,周公绥之」也。
〔二一〕索隐晋大夫臼季名曰胥臣。案:国语称晋文公使赵衰为卿,辞曰:「栾枝贞慎,先轸有谋,胥臣多闻,皆可以为辅。」又胥臣对文公黄帝二十五子及屯豫皆八等事,是多闻也。
〔二二〕索隐郑卿公孙侨字子产。案:左氏传子产聘晋,言晋侯之疾非实沈、台骀之祟,乃说饮食哀乐及内官不及同姓,则能生疾。晋侯闻子产之言,曰「博物君子也」。
〔二三〕索隐关,预也。畜德,谓积德多学之人也。裴氏谦言己今此集解岂足关预于积学多识之士乎!正是冀望圣贤,胜于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愈于论语「不有博弈者乎」之人耳。
史记索隐序
朝散大夫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河内司马贞
史记者,汉太史司马迁父子之所述也。迁自以承五百之运,继春秋而纂是史,其褒贬核实颇亚于丘明之书,于是上始轩辕,下讫天汉,作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系家,七十列传,凡一百三十篇,始变左氏之体,而年载悠邈,简册阙遗,勒成一家,其勤至矣。又其属稿先据左氏、国语、系本、战国策、楚汉春秋及诸子百家之书,而后贯穿经传,驰骋古今,错综?括,各使成一国一家之事,故其意难究详矣。比于班书,微为古质,故汉晋名贤未知见重,所以魏文侯听古乐则唯恐卧,良有以也。
逮至晋末,有中散大夫东莞徐广始考异同,作音义十三卷。宋外兵参军裴骃又取经传训释作集解,合为八十卷。虽麤见微意,而未穷讨论。南齐轻车录事邹诞生亦作音义三卷,音则微殊,义乃更略。尔后其学中废。贞观中,谏议大夫崇贤馆学士刘伯庄达学宏才,钩深探赜,又作音义二十卷,比于徐邹,音则具矣。残文错节,异音微义,虽知独善,不见旁通,欲使后人从何准的。
贞謏闻陋识,颇事钻研,而家传是书,不敢失坠。初欲改更舛错,裨补疏遗,义有未通,兼重注述。然以此书残缺虽多,实为古史,忽加穿凿,难允物情。今止探求异闻,采摭典故,解其所未解,申其所未申者,释文演注,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