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至味之事。
〔一六〕正义祫祭之礼,则列玄尊在上,五齐在下也。
〔一七〕正义凡俎有肴生腊,(是俎)腥鱼者,生鱼也,俎虽有三牲而兼载生鱼也。
〔一八〕正义和,胡卧反。大羹,肉汁也。祫祭有肉汁为羹,无盐菜之芼和也。
〔一九〕正义遗亦余也。此(者)〔皆〕质素之食。礼,人主诚设之道不极滋味,故尚明水而腥鱼。此礼可重,流芳竹帛,传之无已,有余味。一云礼本在德,不在甘味,故用水鱼而遗味也。
〔二0〕集解郑玄曰:「教之使知好恶。」正义好,火到反。恶,一故反。平,均也。言先王制礼作乐,本是教训浇民,平于好恶之理,故去恶归善,不为口腹耳目之欲,令反归人之正道也。
人生而静,天之性也;〔一〕感于物而动,性之颂也。〔二〕物至知知,然后好恶形焉。〔三〕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己,天理灭矣。〔四〕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五〕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六〕于是有悖逆诈伪之心,有淫佚作乱之事。是故强者胁弱,众者暴寡,知者诈愚,勇者苦怯,疾病不养,老幼孤寡不得其所,此大乱之道也。是故先王制礼乐,人为之节:〔七〕衰麻哭泣,〔八〕所以节丧纪也;钟鼓干戚,所以和安乐也;婚姻冠笄,所以别男女也;〔九〕射乡食飨,所以正交接也。〔一0〕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则王道备矣。
〔一〕正义此第三段第二重也。人初生未有情欲,其(情欲)至静禀于自然,是天之性也。
〔二〕集解徐广曰:「颂音容。今礼作『欲』。」正义其心虽静,感于外情,因物而动,是性之贪欲也。
〔三〕集解王肃曰:「事至,能以智知之,然后情之好恶见。」正义上「知」音智。
〔四〕集解王肃曰:「内无定节,智为物所诱于外,情从之动,而失其天性。」正义言好恶不自节量于心,唯知情欲诱之于外,不能反还己躬之善,则天性灭绝矣。
〔五〕集解郑玄曰:「随物变化。」正义夫物不一,故言无穷也。若人心嗜欲无度,随好恶不能节之,则与之而化,故云人化物。
〔六〕集解郑玄曰:「言无所不为。」正义心随物化,则灭天性而恣人心之欲也。
〔七〕集解郑玄曰:「为作法度以遏其欲也。」王肃曰:「以人为之节,言得其中也。」
〔八〕正义此以下并是陈礼节人之事也。制五服哭泣,所以纪丧事之节,而不使背死忘生也。事死者难,故以哀哭为前也。
〔九〕集解郑玄曰:「男二十而冠,女许嫁而笄。」正义冠音贯。笄音鸡。
〔一0〕集解郑玄曰:「射乡,大射乡饮酒。」
乐者为同,礼者为异。〔一〕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二〕礼胜则离。〔三〕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四〕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五〕乐文同,则上下和矣;〔六〕好恶着,则贤不肖别矣;〔七〕刑禁暴,爵举贤,则政均矣。〔八〕仁以爱之,义以正之,如此则民治行矣。〔九〕
〔一〕集解郑玄曰:「同谓协好恶也,异谓别贵贱。」正义此第二章名为乐论。其中有四段,此章论礼乐同异也。夫乐使率土合和,是为同也;礼使父子殊别,是为异也。
〔二〕集解王肃曰:「流遁不能自还。」
〔三〕集解王肃曰:「离析而不亲。」正义胜,式证反。胜犹过也。礼乐虽有同异,而又相须也。若乐过和同而无礼,则流慢,无复尊卑之敬。若礼过殊隔无乐,则亲属离析,无复骨肉之爱也。
〔四〕集解郑玄曰:「欲其并行彬彬然。」正义乐和内,是合情也;礼检迹,是饰貌也。
〔五〕集解郑玄曰:「等阶级。」
〔六〕正义文谓声成文也。若作乐文采谐同,则上下并和,是乐和民声也。
〔七〕正义好恶并去声,又并如字。着,张虑反。若法律分明,善恶章着,则贤愚斯别,政化行矣。
〔八〕正义王者(为)用刑(则)〔以〕禁制暴慢,疏爵以举赏贤良,则政治均平,是刑以防之矣。既是禁暴而又言举贤者,示刑最为重,不宜独行,必须赏罚兼明也。然礼乐之用非政不行,明须四事连行也。
〔九〕正义言礼乐刑政既均,又须仁以爱民,义以正民,如此则民顺理正行矣。
乐由中出,〔一〕礼自外作。〔二〕乐由中出,故静;〔三〕礼自外作,故文。〔四〕大乐必易,〔五〕大礼必简。〔六〕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七〕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之谓也。暴民不作,诸侯宾服,兵革不试,〔八〕五刑不用,百姓无患,天子不怒,如此则乐达矣。合父子之亲,〔九〕明长幼之序,〔一0〕以敬四海之内。〔一一〕天子如此,则礼行矣。〔一二〕
〔一〕集解郑玄曰:「和在心。」正义此乐论第二段,谓乐功也。出犹生也。为人在中,和有未足,故生此乐也。
〔二〕集解郑玄曰:「敬在貌。」正义作犹起也。为人在外,敬有未足,故起此礼也。
〔三〕正义乐和心,在内,故云静。
〔四〕集解郑玄曰:「文犹动。」正义礼肃人貌,貌在外,故云动。
〔五〕正义易,以鼓反。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