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鸣泽,泽名也,在涿郡遒县北界。」
其明年冬,上巡南郡,〔一〕至江陵而东。登礼潜之天柱山,号曰南岳。〔二〕浮江,自寻阳出枞阳,〔三〕过彭蠡,祀其名山川。北至琅邪,并海上。四月中,至奉高修封焉。
〔一〕集解徐广曰:「元封五年。」
〔二〕集解应劭曰:「潜县属庐江。南岳,霍山也。」文颖曰:「
天柱山在潜县南,有祠。」
〔三〕集解地理志庐江有枞阳县。
初,天子封泰山,泰山东北址古时有明堂处,处险不敞。上欲治明堂奉高旁,未晓其制度。济南人公玊带〔一〕上黄帝时明堂图。明堂图中有一殿,四面无壁,以茅盖,通水,圜宫垣为复道,上有楼,从西南入,命曰昆仑,〔二〕天子从之入,以拜祠上帝焉。于是上令奉高作明堂汶上,〔三〕如带图。及五年修封,则祠泰一、五帝于明堂上坐,令高皇帝祠坐对之。祠后土于下房,以二十太牢。天子从昆仑道入,始拜明堂如郊礼。礼毕,燎堂下。而上又上泰山,有秘祠其颠。而泰山下祠五帝,各如其方,黄帝并赤帝,而有司侍祠焉。泰山上举火,下悉应之。
〔一〕索隐玊,或作「肃」。公玊,姓;带,名。姚氏按:风俗通齐愍王臣有公玊冉,其后也,音语录反。三辅决录云杜陵有玊氏,音肃。说文以为从玊,音「畜牧」之「畜」。今读公玊与决录音同。然二姓单复有异,单姓者肃,后汉司徒玊况是其后也。
〔二〕索隐玊带明堂图中为复道,有楼从西南入,名其道曰昆仑。言其似昆仑山之五城十二楼,故名之也。
〔三〕集解徐广曰:「在元封二年秋。」
其后二岁,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推历者以本统。天子亲至泰山,以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日祠上帝明堂,〔一〕每修封禅。其赞飨曰:「天增授皇帝泰元神筴,周而复始。〔二〕皇帝敬拜泰一。」东至海上,考入海及方士求神者,莫验,然益遣,冀遇之。
〔一〕集解徐广曰:「常五年一修耳。今适二年,故但祀明堂。」
〔二〕索隐案:荐飨之辞言天授皇帝泰元神筴,周而复始。又案:上黄帝得宝鼎神筴,则太古上皇创历之号,故此云太元神筴,周而复始也。
十一月乙酉,〔一〕柏梁?。十二月甲午朔,上亲禅高里,〔二〕祠后土。临渤海,将以望祠蓬莱之属,冀至殊庭焉。〔三〕
〔一〕集解徐广曰:「二十二日也。」
〔二〕集解伏俨曰:「山名,在泰山下。」
〔三〕集解汉书音义曰:「蓬莱庭。」索隐冀,汉书作「几」。几,近也;冀,望也,亦通。服虔曰:「蓬莱中仙人。殊庭者,异也。言入仙人异域也。」
上还,以柏梁?故,朝受计甘泉。〔一〕公孙卿曰:「黄帝就青灵台,十二日烧,〔二〕黄帝乃治明庭。明庭,甘泉也。」方士多言古帝王有都甘泉者。其后天子又朝诸侯甘泉,甘泉作诸侯邸。勇之乃曰:「越俗有火?,复起屋必以大,用胜服之。」于是作建章宫〔三〕,度为千门万户。前殿度高未央,其东则凤阙,高二十余丈。〔四〕其西则唐中,〔五〕数十里虎圈。〔六〕其北治大池,渐台〔七〕高二十余丈,名曰泰液〔八〕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九〕其南有玉堂、〔一0〕璧门、大鸟之属。乃立神明台、〔一一〕井干楼,〔一二〕度五十余丈,辇道相属焉。
〔一〕正义顾胤云:「柏梁被烧,故受记故之物于甘泉也。」颜师古曰:「受郡国计簿也。」
〔二〕集解徐广曰:「日,一作『月』。」
〔三〕正义括地志曰:「建章宫在雍州长安县西二十里长安故城西。」
〔四〕索隐三辅黄图云「武帝营建章,起凤阙,高三十五丈」。关中记「一名别风,言别四方之风」。西京赋曰「阊阖之内,别风嶕峣」也。三辅故事云「北有圜阙,高二十丈,上有铜凤皇,故曰凤阙也」。
〔五〕索隐如淳云:「诗云『中唐有甓』。郑玄曰『唐,堂庭也』。尔雅以庙中路谓之唐。西京赋曰『前开唐中,弥望广象』是也。」
〔六〕正义圈,其远反。括地志云:「虎圈今在长安城中西偏也。」
〔七〕正义颜师古云:「渐,浸也。台在池中,为水所浸,故曰渐台。」按:王莽死此台也。
〔八〕正义臣瓒云:「泰液言象阴阳津液以作池也。」
〔九〕索隐三辅故事云:「殿北海池北岸有石鱼,长二丈,广五尺,西岸有石龟二枚,各长六尺。」
〔一0〕索隐其南则玉堂。汉武故事「玉堂基与未央前殿等,去地十二丈」。
〔一一〕索隐汉宫阙疏云:「台高五十丈,上有九宫,常置九天道士百人也。」
〔一二〕索隐关中记「宫北有井干台,高五十丈,积木为楼」。言筑累万木,转相交架,如井干。司马彪注庄子云「井干,井阑也」。又崔譔云「井以四边为干,犹筑墙之有桢干」又诸本多作「干」,一本作「干」,音〔韩〕。说文云「干,井桥」。
夏,汉改历,以正月为岁首,而色上黄,官名〔一〕更印章以五字。〔二〕因为太初元年。是岁,西伐大宛。蝗大起。丁夫人、〔三〕雒阳虞初等以方祠诅匈奴、大宛焉。
〔一〕集解徐广曰:「一无『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