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从辄道帝语督切太子即
表闻帝责曰何泄漏我语对曰开示不入故以陛下
语怖之冀当反善帝怒出为谷州刺史再贬交州都
督太子废坐受金带流欢州
王及善传皇太子私立擢及善左奉裕率太子宴于
宫命宫臣掷倒及善辞曰殿下自有优人臣苟奉令
非羽翼之美太子谢之高宗闻赐绢百匹除右千牛
卫将军帝曰以尔忠谨故擢三品要职群臣非搜辟
不得至朕所尔佩大横刀在朕侧亦知此官贵乎
邢文伟传文伟滁州全椒人与历阳高子贡寿春裴
怀贵俱以博学闻咸亨中历太子典膳丞时孝敬罕
见宫臣文伟即减膳上书曰古者太子既冠则有书
过之史亏膳之宰史不书过死之宰不彻膳死之皇
帝料英俊自庶子至司议舍人学士侍读使佐殿
下成就圣德比者不甚廷议谒对稀三朝之后与
内人独居何由发辉天资使浚哲文明哉今史既阙
官宰得奉职谨守礼经以闻太子答曰幼嗜坟典欲
研精极意而未闲将卫耽诵致劳比苦风虚奉陛下
恩旨不许强勉加以趋侍朝夕无自专之道屡阙坐
朝乖废学绪观寻来请良符宿志自非义均弼谐讵
能进此药石文伟由是益知名后右史缺高宗谓侍
臣曰文伟切谏吾儿此直臣也遂授之
韦承庆传承庆字延休性谨畏事继母为笃孝擢进
士第补雍王府参军府中文翰悉委之王为太子迁
司议郎仪凤中诏太子监国太子稍嗜声色兴土功
承庆见造作玩好浮广倡优鼓吹欢哗户奴小人皆
得亲左右承颜色恐因是作威福宜加绳察乃上疏
极陈其端又进谕善箴太子颇嘉纳
崔义元传义元子神庆长安中累转礼部侍郎数上
疏陈时政转太子右庶子封魏县子是时突厥使者
入见皇太子应朝有司移文东宫召太子神庆谏曰
五品以上佩龟者盖防征召之诈内出龟以合之况
太子乎古者召太子用玉契此诚慎重防萌之意不
可不察凡虑事于未萌之前故长无悔吝之咎今太
子与陛下异宫非朝朔望而别唤者请降墨敕玉契
诏可
韦温传温为给事中初兼庄恪太子侍读晨诣宫日
中见太子谏曰殿下盛年宜鸡鸣蚤作问安天子如
文王故事太子不悦辞侍读见听王晏平罢灵武节
度使以马及铠仗自随贬康州司户参军厚赂贵近
浃日改抚州司马乐工尉迟璋授光州长史温悉封
上诏书太子得罪诏谕群臣温曰陛下训之不早非
独太子罪时颇直其言
贾曾传元宗为太子遴选宫僚以曾为舍人太子遣
使采女乐就率更寺肄习曾谏曰作乐崇德以和人
神韶夏有容咸英有节而女乐不与其间昔鲁用孔
子几霸戎有由余而强齐秦遗以女乐故孔子行由
余出奔良以冶容哇咬蛊心丧志圣贤疾之最甚殿
下渴贤之美未彰好伎之声先闻非所以追启诵嗣
尧舜之烈也余闲宴私后廷伎乐古亦有之犹当秘
隐不以示人况阅之所司明示群臣哉愿下令屏倡
优之女子诸使者采召一切罢止太子手令嘉答
王叔文传叔文越州山阴人以棋待诏颇读书班班
言治道德宗诏直东宫太子引以侍读因论政及宫
市之弊太子曰寡人见上将极言之坐皆趣赞叔文
独嘿然既罢太子曰向君无言何哉叔文曰太子之
事上非视膳问安无与也且陛下在位久有如小人
间之谓殿下收厌群情则安解乎太子谢曰非先生
不闻此言繇是重之宫事咸与参订
韦绶传穆宗为太子绶入侍读迁谏议大夫太子书
依字辄去人曰上以此可天下事乌得全书耶绶白
之帝喜即赐绶锦彩方大子初绶数为俚言以悦太
子它日侍太子为帝道之帝怒曰绶当以经义辅导
太子而反语此朕何赖焉外迁虔州刺史
元稹传稹拜左拾遗性明锐遇事辄举始王叔文王
擅尚姨子宫而挠国政稹谓宜选正人辅导因献
书曰伏见陛下降明诏修废学增胄子然而事有先
于此臣敢昧死言之贾谊有言三代之君仁且久者
教之然也周成王本中才近管蔡则谗入任周召则
善闻岂天聪明哉而克终于道者教也始为太子也
太公为师周公为傅召公为保伯禽唐叔与游目不
阅淫艳耳不闻优笑居不近庸邪玩不备珍异及为
君也血气既定游习既成虽有放心不能夺已成之
性则彼道德之言固吾所习闻陈之者易谕焉回佞
庸违固吾所积惧谄之者易辨焉人之情莫不耀所
能党所近苟得志必快其所蕴物性亦然故鱼得水
而游鸟乘风而翔火得薪而炽夫成王所蕴道德也
所近圣贤也快其蕴则兴礼乐朝诸侯措刑罚教之
至也秦则不然灭先王之学黜师保之位胡亥之生
也诗书不得闻圣贤不得近彼赵高刑余之人傅之
残忍戕贼之术日恣睢天下之人未尽愚而亥不能
分马鹿矣高之威慑天下而亥自幽深宫矣若秦亡
则有以致之也太宗为太子选知道德者十八人与
之游即位后虽间宴饮食十八人者皆在上之失无
不言下之情无不达不四三年而名高盛古斯游习
之致也贞观以来保傅皆宰相兼领余官亦时重选
故马周恨位高不为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