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足以论也。所论先知性达者,尽知万物之性,毕睹千道之要也。如知一不通二,达左不见右,偏驳不纯,校不具,非所谓圣也。如必谓之圣,是明圣人无以奇也。詹何之徒圣,孔子之党亦称圣,是圣无以异于贤,贤无以乏于圣也。贤圣皆能,何以称圣奇于贤乎?如俱任用X数,贤何以不及圣?

  实者,圣贤不能(知)性〔知〕,须任耳目以定情实。其任耳目也,可知之事,思之辄决;不可知之事,待问乃解。天下之事,世间之物,可思而〔知〕,愚夫能开精;不可思而知,上圣不能省。孔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天下事有不可知,犹结有不可解也。(见)〔儿〕说善解结,结无有不可解。结有不可解,(见)〔儿〕说不能解也。

  非(见)〔儿〕说不能解也,结有不可解。及其解之,用不能也。圣人知事,事无不可知。事有不可知,圣人不能知,非圣人不能知,事有不可知。及其知之,用不知也。故夫难知之事,学问所能及也;不可知之事,问之学之,不能晓也。

  知实篇

  凡论事者,违实不引效验,则虽甘义繁说,众不见信。论圣人不能神而先知,先知之间,不能独见;非徒空说虚言,直以才智准况之工也。事有证验,以效实然。何以明之?

  孔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有诸?"

  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孔子曰:"岂其然乎?岂其然乎?"

  天下之人,有如伯夷之廉,不取一芥于人,未有不言不笑者也。孔子既不能如心揣度,以决然否,心怪不信,又不能达视遥见,以审其实,问公明贾,乃知其情。孔子不能先知,一也。

  陈子禽问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

  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温良恭俭让,尊行也。

  有尊行于人,人亲附之。人亲附之,则人告语之矣。然则孔子闻政以人言,不神而自知之也。齐景公问子贡曰:"夫子贤乎?"

  子贡对曰:"夫子乃圣,岂徒贤哉!"

  景公不知孔子圣,子贡正其名。子禽亦不知孔子所以闻政,子贡定其实。对景公云"夫子圣,岂徒贤哉",则其对子禽,亦当云"神而自知之,不闻人言"。以子贡对子禽言之,圣人不能先知,二也。

  颜渊饮饭,尘落甑中,欲置之则不清,投地则弃饭,掇而食之。孔子望见以为窃食。

  圣人不能先知,三也。

  涂有狂夫,投刃而候;泽有猛虎,厉牙而望。知见之者,不敢前进。如不知见,则遭狂夫之刃,犯猛虎之牙矣。匡人之围孔子,孔子如审先知,当早易道以违其害,不知而触之,故遇其患。以孔子围言之,圣人不能先知,四也。

  子畏于匡,颜渊后,孔子曰:"吾以汝为死矣。"

  如孔子先知,当知颜渊必不触害,匡人必不加悖。见颜渊之来,乃知不死;未来之时,谓以为死。圣人不能先知,五也。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馈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孔子不欲见,既往,候时其亡,是势必不欲见也,反遇于路。

  以孔子遇阳虎言之,圣人不能先知,六也。

  长沮、桀溺偶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如孔子知津,不当更问。论者曰:欲观隐者之操。则孔子先知,当自知之,无为观也。如不知而问之,是不能先知,七也。

  孔子母死,不知其父墓,殡于五甫之衢路,人见之者以为葬也,盖以无所合葬,殡之谨,故人以为葬也。

  邻人邹曼甫之母告之,然后得合葬于防。有茔自在防,殡于衢路,圣人不能先知,八也。

  既得合葬,孔子反,门人后,雨甚。至,孔子问曰:"何迟也?"

  曰:"防墓崩。"

  孔子不应,三,孔子泫然流涕曰:"吾闻之,古不修墓。"

  如孔子先知,当先知防墓崩,比门人至,宜流涕以俟之。〔门〕人至乃知之,圣人不能先知,九也。子入太庙,每事问。不知故问(为人法也)。孔子未尝入庙,庙中礼器,众多非一。孔子虽圣,何能知之?

  〔或〕以尝见,实已知,而复问,为人法。孔子曰:"疑思问。"

  疑乃当问〔也〕(邪)。实已知,当复问,为人法。孔子知《五经》,门人从之学,当复行问以为人法,何故专口授弟子乎?不以已知《五经》复问为人法;独以已知太庙复问为人法,圣人用心,何其不一也?以孔子入太庙言之,圣人不能先知,十也。

  主人请宾饮食,若呼宾顿若舍。宾如闻其家有轻子〔泊〕孙,必教亲彻馔退膳,不得饮食;闭馆关舍,不得顿〔宾〕。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