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藏經 高峰原妙禪師禪要
 (侍者)持正錄 (參學)洪喬祖編


  參禪雖以不立文字不假修證為宗。然既可參則必有要。要者何。如網之有綱。衣之有領。使人一舉而徑得其直遂者是也。萬目非不網也。捨綱舉目。網必不張。萬縷非不衣也。遺領舉縷。衣必不振。永嘉云。摘葉尋枝我不能。枝與葉非要。根本固要也。學者復昧其根本。鵝湖云。要在當人能擇上擇善而從可也。學者往往。差決擇於發軔。終適越而北轅。乃至從上祖師遺編山積。一話一言。固無非綱領。柰何世降聖遠。情偽日滋。心意識有以蠱蝕之。則視綱領為目縷者。蓋摠摠矣。我。
  師高峰和尚。自雙峰而西峯。二十餘年。念此之故。不獲已。示人剋的。如神藥刀圭而起死。靈符點畫而驅邪。故有探其奇方秘呪。將以為學徒綱領者。或曰。獲禽在目不在綱。禦寒在縷不在領。八萬四千法門。門門可入。目與縷。果非要耶。將應之曰。世尊法門。信廣大無邊。顧乃設為方便狹小一門。使諸子出火宅而入大乘。是攝目縷為綱領耳。然則綱耶目耶。領耶縷耶。要耶非要耶。未具頂門正眼。未可以易言也。喬祖預西峰法席以來。每抄集示徒法語之切於參決者。名之曰禪要。久欲與有志者共之。一日舉似姑蘇永中上人。欣然欲募緣鋟梓。且俾喬祖為之序。喬祖既已承命。復告之曰。師別有一要語。在綱領外。藏之虗空骨中。兄欲鋟我欲序皆不能。尚俟他日更作一番揭露。
  至元甲午重九日天目參學直翁洪喬祖謹書。



  古靈以閱經為鑽故紙。輪扁以讀書為味糟粕。良以道不可以言語文字求也。然道無方體無形似。非言語文字。何從而明之。是以吾 佛世尊。雖隨機化誘。曲成密庸。而不能不談十二部法。達磨西來。雖不立文字。而授受之際。口傳面命。亦不能以忘言。蓋道雖不在於言語文字。實不離於言語文字。特精微之旨。具於辭說之表。未易窺覩。世之學者。往往沈著於語下。不能體會其精微。徒觀標月之指。不覿當天之月。遂以言語文字為礙。致俾古靈輪扁。激而為故紙糟粕之譏。然言語文字。正所以發明心華。模寫道妙。初何嘗礙道哉。
  高峰和尚。說法如雲如雨。直翁洪君。撮其奇秘。名曰禪要。永中上人。從而鋟梓。以廣其傳。舉網而得綱。挈裘而振領。將俾學者。因法語之要。以會道體之全。其開牗後學之心。可謂篤矣。學者於此果能優游以求之。厭沃以趨之。渙然永釋。怡然理順。則工夫次第。進趣操略。
  老師已和盤托出。悉在此書矣。特患學者未能猛烈承當耳。吁扁鵲方中。具有靈藥。或名神丹。或名無憂散。回生起死。功在剎那。具眼目。著精神。盡心力。汲汲而求之。未有不得者。
  老師之言。豈欺汝也。學者慎無錯認古靈輪扁之言。而忘 老師諄諄之誨。庶幾直翁永中功不虗施。亦使觀語錄而得發明者。不專美於前矣。
  至元甲午十月哉生魄。
  參學清苕淨明朱頴遠謹跋

  

  高峰和尚禪要

    侍    者 持 正 錄
    參學直翁居士 洪喬祖 編

  開堂普說

  僧問。十方同聚會。箇箇學無為。此是選佛場。心空及第歸。龐居士恁麼道。還有為人處也無。師云有。進云。畢竟在那一句。師云。從頭將問來。進云。如何是十方同聚會。師云。龍蛇混雜。凡聖交參。進云。如何是箇箇學無為。師云。口吞佛祖。眼蓋乾坤。進云。如何是選佛場。師云。東西十萬。南北八千。進云。如何是心空及第歸。師云。動容揚古路。不墮悄然機。進云。恁麼則言言見諦。句句朝宗。師云。你甚處見得。僧喝。師云。也是掉棒打月。進云。此事且止。只如西峰今日。十方聚會。選佛場開。畢竟有何祥瑞。師云。山河大地。萬象森羅。情與無情。悉皆成佛。進云。既皆成佛。因甚學人不成佛。師云。你若成佛。爭教大地成佛。進云。畢竟學人過在甚麼處。師云。湘之南潭之北。進云。還許學人懺悔也無。師云。禮拜著。僧纔拜。師云。獅子咬人。韓盧逐塊。師乃豎拂。召大眾云。此是選佛場。心空及第歸。怜悧漢。若向者裏見得。便見龐居士安身立命處。既見龐居士安身立命處。便見從上佛祖安身立命處。既見佛祖安身立命處。便見自己安身立命處。既見自己安身立命處。不妨向者裏拗折拄杖。高掛鉢囊。三條椽下。七尺單前。咬無米飯。飲不濕羹。伸脚打眠。逍遙度日。若是奴郎不辨。菽麥不分。抑不得已。按下雲頭。向虗空裏。書一本上大人。教諸人依樣畫猫兒去也。山僧昔年在雙徑歸堂。未及一月。忽於睡中。疑著萬法歸一。一歸何處。自此疑情頓發。廢寢忘餐。東西不辨。晝夜不分。開單展鉢。屙屎放尿。至於一動一靜。一語一默。總只是箇一歸何處。更無絲毫異念。亦要起絲毫異念。了不可得。正如釘釘膠粘。撼搖不動。雖在稠人廣眾中。如無一人相似。從朝至暮。從暮至朝。澄澄湛湛。卓卓巍巍。純清絕點。一念萬年。境寂人忘。如癡如兀。不覺至第六日。隨眾在三塔諷經次。擡頭忽覩五祖演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