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藏經 見如元謐禪師語錄
 (門人)道璞集

壽昌見如大師語錄序

  古德睦州尊宿。于其兒孫傳燈一派若寥寥也。而豫識臨濟以遮陰。激發雲門以轢鑽。雖濟嗣黃檗。門嗣雪峰。然其當機手眼。開先一著。實出睦州。竟成兩宗之兒孫咸其法派矣。而睦州不受其名也。如此作用。奚啻馬駒踏殺氣宇如王哉。余甞妄憶吾夫子。開源千古。包孕三才。而每於人不知處。不患不慍。一部論語重疊言之。其義何居。葢驗之智愚賢不肖。纔動口間。聞一不字。便為色變。而理學事功名儒碩。輔一爭異。同祖分左右。動成仇敵。可見求知一念。從俱生無明同來。縱使諸緣漸却。而此念慍患難以頓忘。古云。老莊未免于有。故每以無訓人。可見夫子未免于知。故屢以不患不慍訓人也。至於無言莫知之嘆。末後一語。輙歸之天。而一見老子。服為龍。遯世不悔歸之唯聖。屢空之旨獨許顏回。兩端之竭偕之鄙夫。此又莫知之歸宿處也。夫子果于知處立根否耶。壽昌之下。有見公者。親授證據。乃于沒踪跡處藏身。不立一字。不發一語。數十年矣。因與海岸居士。一言投契。露其本色。方知有見公也。及浪公歸掃壽昌之墖。欣然以法席相推。故余竊以睦州擬之。令公不遇海岸。則將口挂壁上。不值浪公。則終為古廟香爐去乎。救世婆心。殆不其然。海岸居士所至如博山。如瀛山。如天童。如徑山。何地不為宗門建幟。而壽昌一席。有浪公以為重。新法音所遍。總見公一人之力也。余讀公指據錄。無一字一句。不具殺刀活劒。令人進步無門。轉身有地。全機大用。具此錄中。而公夷然不屑也。龍德而隱。夫子服膺。世尊見之。必為默識矣。陳尊宿之擬。余自以為知言。不知海岸浪公作何證據也。干戈剝及床膚。不日當趨侍兩師。其以蒲鞋為行脚錢乎。貽公以博一咲。
  崇禎十一年戊寅中秋日。北京吏部尚書楚黃居士李長庚拜撰。



  向上一路千聖不傳。歷代祖師何處下口。然諸方說禪浩浩地。雷轟電馳。皆是方便門庭。不得已而屙撒耳。是以亮公撒手入山。不屑以口舌為佛事。別行一路。無處尋他。余甞求宗匠於今時。而心服壽昌見公之大用也。公於臨濟三頓棒話。發明本來。而韜晦。叢林屢推不出。偶有一言半句。皆端伯虔請而後示之。然猶秘不輕傳。天下想望其光明。而不得見。於是入室弟子。陰錄而刻行之。初非大師之本意也。大師發明大事之機緣。具載錄中。故先壽昌。末後復以衲衣付之。而公密用潛行。如愚若魯。諸方所以服其行解超羣也。今人偶有見處。便思迸出頭來。聞大師之高風。不覺爽然自失矣。故為拈出。以示作家。
  崇禎丁丑中秋日。法弟黃端伯和南題。

  目次

  序文  示眾  頌古  問答  偈  讚  佛事  行實

  

  壽昌見如謐禪師語錄

    門人 道璞 集
  示眾。若論此事。如箭之勁。擬議得來。喪身失命。通玄兮不履長安。出格兮隨方信步。惟有黃龍峰抝捩。不信口皮只信悟。悟箇甚麼。鎮州蘿蔔頭角露。咄。直須吐却始得。
  示眾。舉世尊涅槃。示現雙趺。師云。伸不伸。縮不縮。亦非驢頭并馬脚。設有人道似冬瓜。抱頭咲倒空王殿角。咲倒且置。的的當當一句。作麼生道。彈指一下云。確。
  示眾。無眼沒鼻孔。佛祖莫能窮。老僧通一線。不在語言中。且道。在甚麼處。中央并上下。南北及西東。雖然如是。亦要一回親見始得。
  示眾。俱胝一指禪。啞子喫黃連。談玄難出口。抖擻向人天。空海岳徹山川。百千三昧指頭邊。咄。明眼人前不得錯舉。
  示眾。乾屎橛。一千七百都漏洩。大千沙界熱漫漫。虗空抝斷成幾節。出誵訛入虎穴。夏至嚴寒冬至熱。狸奴白牯少知音。獨許寒山咲不徹。咄。也是眼中著屑示眾。舉狗子佛性有無話。師云。老老大大。口生口熟。有時火燄彌天。有時氷霜滿地。直饒掀翻海岳。倒轉須彌。總是乾弄一場。
  燈節示眾。者箇燈籠。通身是口。教行便行。教走便走。出沒無端。藏身北斗。混亂乾坤。不分先後。上無師傅。下無遞授。續佛心燈。全身拶透。示眾拈花未免窠臼。儱侗頭陀破顏揚臭。觸著些兒。逼塞宇宙。累及兒孫。淵深難究。晴空霹靂一聲蛙。鐵牛脫索誠無謬。
  示眾。拈拄杖云。拄杖子。活如龍。神功玅用。應現無窮。身非四大。智具六通。即凡即聖。不落偏中。人天敬仰。佛祖欽崇。淨躶躶。赤灑灑。八面真風靈光。普徧太煞玲瓏。居止同伴。時人不逢。復卓一下云。追踪覓跡渾無有。應事臨機合至公。
  示眾。丈六金身一莖草。衲僧坐斷剛剛好。驀地掀翻正令行。何如傾出一栲栳。
  示眾。圓陀陀。光爍爍。無頭無尾。最難捉摸。縱使老胡看得明。也是虗空貫索。任彼鼻孔撩天。到此依他者著。雖然。祇个郎當。撞破許多變博。噫。不是你跨上金毛背。一定打折驢脚。
  示眾。榾柮子。無根蒂。眼耳鼻舌都無。却解頂天立地。四方八面坦然平。諸佛眾生無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