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對曰。老漢昏沉識變。虗結成夢。皆自心浮想所現耳。越日而師之受業徒道開。至自聊城。以師計及東禪月亭法師清涼無邊禪師之訃告余。聞之不覺肝膈愴裂。嗚咽移時。得公開講三吳。福公清苦五臺。而師則尤。以佛法知見。自治其心。皆法門棟梁。何蒼天不佑竝折乎一時。余與師同庚公。棄我先歸。余猶飄泊風塵。愧師良多。雖然以四大觀身。則一忘而四存。以一身觀四大。則四忘而一存。以四忘一。一無所忘。以一忘四。四亦無所忘。所謂我執者。又將安寄。如是則先歸者。歸無所歸。未去者。住無所住。此旨乃吾師閉關活計。必非死生之情所能蒙昧者也。瓣香懸炷。聊奠寸心。尚饗。

  薦鶴林渠公亡父

  居士生不見。居士死却聞。究竟生與死。如環上終始。以是之義故。聞與面見同。既見死不弔。於渠公非安。非安不以情。楞嚴薄肝腦。廢剎一旦光。光從真心出。以此功德海。亡者生善處。

  悼太虗亮公

  夫龍之為物。神異莫測。大可以易形千丈。細可以隱質秋毫。及其嗔睡婬欲之際。則本形自露。若然者龍雖神異。能於有心。而不能於無心也。太虗亮公著沙門服。能世諦事。忽略繩墨故。同曹每譏之。及臨死時。雖病骨頺然。見常所識者。猶談笑自若。不以一死累其懷。乃挺然脫去。亮公踪跡。豈可以有思惟心測之哉。紫栢道人。感而悼之曰。公未死兮人多疑。公既死兮人多思。死生不可昧兮心自知。公其有靈兮允我辭。

  弔沈少江居士

  一切眾生。見身可得。是謂愚痴。認知覺為心。是謂愚痴。且道。愚痴現前般若。在恁麼處。仰勞大眾助稱摩訶般若波羅蜜。繞靈三帀。且道。般若現前。愚痴又在恁麼處。少江居士。聞我音聲。了得過去心不可得。現在未來心不可得。咦。門前流水長無盡。無限魚龍唱鷓鴣。

  弔沈居士母

  生死無定義。但隨四大起。見有謂之生。見空謂之死。死生有情見。見亡登佛地。我因弔尊堂。信口說此偈。昆玉如薦此。芳靈受佛記。

  紫栢尊者別集卷一
  紫栢尊者別集卷之二

    虞山白衣私淑弟子蒙叟錢謙益纂閱
    徑山寂照六世孫傳臨濟宗契穎壽梓

  贊偈詩
  比丘觀音像贊四首為南海諸禪上人作

  昔雲門老漢。大似眼底無人。見瞿曇少逞英雄。便教一棒打殺。貴圖天下太平。邇當像季。魔眷尤隆。有一等揑怪眾生。不安本分。竊取正法如來之號。詐現比丘之容。乳庭時逢酷暑。乞食疲勞。那討閑氣力。効雲門鈍置家風。總將來貶向碧波洋裏。風吹浪打。百千萬劫。受苦無窮。
  天下本無事。庸人乃自擾。菩薩強出頭。衲僧笑不了。示現種種相。寧不愈顛倒。乾坤風月。宇宙春光。既同血氣。孰不完妙。更何必圓顱方服。托形海島。咦。惹人描摸非佳事。惱亂眾生卒未休。
  海門風浪惡。誰敢泛慈舟。惟有觀世音。此中賣饅頭。來去紛紛者。相逢飽也不。飽不飽即置。且要檢點因緣明白。但聞觀音買餬餅。不聞觀音賣饅頭。餬餅饅頭。是同是別。衲僧門下。不用指東話西。直教當行者辨看。若揀辨得出。補怛山穿衣喫飯。若揀辨不出。洛迦山中。穿衣喫飯。
  本是一海水。情見各不同。天人謂瑠璃。餓鬼謂火膿。我今所見者。碧水涵虗空。一是兩必非。兩是一不通。往返細推尋。此理終未融。以故謁大士。笑指紫竹叢。白花去不遠。紫竹吟海風。俄然一比丘。彈舌授降龍。

  觀音大士讚

  眾生苦痛呼菩薩。眾難交併聲不已。不已之心果苦痛。如鐘受擊聲何出。若人了知知不痛。一切荼毒頓解脫。海山出雲本無盡。海水為濤寧有窮。菩薩憫此煩惱雲。亦復復慨生死浪。忽然示此苾蒭身。壞衣趺坐苔石上。若聞若見俱入流。聲塵未必為眼障。阿誰携入五峰中。早晚經行閒拄杖。

  觀世音菩薩讚

  稽首淨聖尊。觀音不觀色。頓入三摩中。茲晨成正覺。恒不昧初心。願輪運悲智。譬如寶月明。水澄淺深現。我痛產末法。根鈍若牛馬。仰熏圓通香。轉臭成妙馥。感恩雖有心。報德愧無力。菩薩道今成。哀誠獻贊耳。

  又贊

  我聞菩薩言。凡諸有難者。號痛稱其名。所苦即自在。稱者果有痛。悲聲復何出。聲出本冲曠。譬如雷震空。空若有形質。擊木則無響。若以法眼觀。大地塵非得。況復虗空痛。空痛安可一。一則無能所。今據理不然。以故痛不痛。眾生迷痛因。淫火起莫救。玄津焚益枯。觀音痛憫我。故我恒瞻仰。

  觀世音贊

  音可以觀。色可以聽。二根如是。餘則皆然。是以菩薩。六塵圓通。六根互用。分身則如月在天。無心而影臨萬水。寂滅則如春在花。非巧而艶徧群芳。如此大用。無擇凡聖。誰不圓滿。但菩薩聞聲遺聲。謂之觀音。音屬於觀。則不逐聲塵而奔境。所以常光時時現前。如夜光之珠。宛轉盤中。超然無滯也。菩薩心光之珠。以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