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那刺又入。拈得那刺。這刺又入。刺刺牽制。竟不能掉臂而行。你這尿牀鬼子。自家絆倒在荊棘中。爬不起來。反來攀條引例。要我同受此苦。我非呆子。肯聽你言。作顛倒去。古人有云。依文解義三世佛冤。離經一字即是魔說。是以佛祖真子乘願而來。可儒可佛。至於種種異道。隨類利生。如水銀墮地。顆顆成圓。興穆興穆。汝若悟此。便曉得香滿金罏花滿瓶。此一句具百千三昧也。若未悟得。不免波外求水。離色求空。空之與色。本無二致。情生智隔。橫計不同。如水與波。豈兩物哉。以風激之名為波。少頃風息名為水。風喻妄情。波喻妄色。水喻妄空。既皆曰妄。何必生疑。且此水天人湛為琉璃。魚龍認為窟宅。餓鬼怖為猛火。人閒世謂之波流。若謂一物。四執不同。若謂四相。一尚不有。安得有四。空即是色。空不可得。色即是空。色不可得。空色不得。誰辨空色。有所有能。所忘能息。若有辨者。所忘能立。所忘能立。虗空可以有骨。兔角可以為杖。龜毛可以繫風。余共天花道人昆季等。慧炬光中饒舌至此。噫。聊城月即燕山月。光照天池色不同。再聽香花童子偈。塵勞即是法王宮(示興穆)。
  離一念之前者。則剎那不可得。離剎那。則十世古今不可得。是以微塵頓剖。大經現前。大經也者。豈惟釋迦如來之根本法輪。亦是過未諸佛根本法輪。此輪吉水曾乾亨。不知何處持來。施與廬岳黃龍寺。心悟禪人。悟復施與潯陽邢楙學。達觀道人聞而異之。遂命悟。即持此輪。現與楙學。且囑之曰。此輪若不有方山長者。轉運發揮。則大經微塵。豈易剖哉。嗚呼。華梵緇素。自漢明。迄蕭梁隋唐之世。特羣拔類。登覺苑而稱雄者。代不乏人。惟是根本法輪。以無師智。自然智。根本智。差別智。四智縱橫。首尾鈎鎖。即近示遠。即大示微。果樣高懸。普使初心曉達取法。啟圓因。期圓果。而因果不能籠罩。是以大心凡夫。一蹴龍門。頓入智海。手把猪頭。戒珠光淨。違順莫測。魔外聞之而心驚。二乘觸之而習化。舍我長者。其孰能之。今長者棲神之地。造輪之龕。荊棘叢生。狐干喧擾。安得如宋丞相商英張公者。乘順輪為我光復之。則某心死矣。三敬無忘斯囑(囑邢楙學)。
  能所兩義。出苦要門。入苦嶮路。皆此也。以能所角物我。恣情識。則為阿鼻前茅。以能所宛轉觀身。身為所觀。心為能觀。所觀者。若無能觀為之主宰。惟血肉匡殼耳。烏有所謂知覺哉。既無知覺。於我何有。咄。以智治國。國之賊(示弟子)。
  汝生前以耳。見我相貌。即今汝以眼。聽我說法聲音。此汝多生善根所致。遭此清勝因緣。汝若當下會得我一句兩句。豈惟覓女身相不可得。保汝神超淨土不難。若會不得。此段風光。汝當用心諦聽。女身過患之苦。天上人閒五衰之苦。地獄之苦。飢寒凍餓之苦。求不得苦。脫不得苦。苦雖無量。不能盡說。要而言之。諸苦之中。女身最苦。未知人事時。雖苦未深重。纔知人事時。折旋俯仰。進退屈伸。一動一止。忌諱千端。回互萬種。高不得。下不得。輕不得。重不得。舉步少高。坐處少低。言語聲重。莫非都是回互。自家一段本來真實光明。都被這些忌諱蒙蔽了。我如此開示汝。只要你舉一而知十。因有言。得無言之意。汝若果知苦意。即曉得千條毒蛇纏身。不甚為苦。無如被這肉塊子。假模樣。籠罩羈係。無片刻露光明處。汝曉得我開示汝。意頭必然悲徹。心魂發大誓願。汝若再受女身。寧受碎尸分骨之刑。斷不再受此女身。何以故。碎身分骨之苦。不過一兩箇時辰。挨過了便罷。此肉塊子。帶累牽纏。積情縛愛。從無始劫來。牽制於今。猶不痛醒。假如現前。子死身喪。這一條情根綿綿愈固。千劫萬劫。只是割不斷。這割不斷處。苦根深厚。稍無福力。不知又落在那一類中。醉無明酒。遊恩愛園。眠臥火坑鐵牀。豈有了日。我此等語。無半箇字是假的。若半箇字假。我舌根當破。諸佛菩薩亦是說謊的了。你仔細思量。諸佛菩薩肯說謊麼。我為甚以舌根自誓。恐汝信不及。汝若信得及。咄。五漏身中荊棘種。彈指蓮開極樂池。雖然如是。去路尚遙。看汝丈夫徐琰分上。贈汝一千般若金銀。定使汝頭出頭沒。無有乏少之苦(示亡靈白氏)。
  夫禍福莫烈於死生。而世不患之。葢以飲食男女之欲醉之耳。如稍省之。雖至愚亦患之。況智者乎。雖然有其病。必有治病之方。方得而能力治之。則患不難也。敢問其方。紫栢道人舍然笑而應之曰。假借四大以為身四句偈。此古佛之遺方也。若能誦千萬徧。則死生之根。不待拔而自斷矣(示張才茂)。
  未生已生。是異是同。異則未生已生。定不相即。同則未生已生。初非兩事。如何有常無常。會而難通。果定不相即。則未生。離已生而得名。已生。亦離未生而有號。同而究之。異而推之。常無常義。終無歸宿。謂之有名無實。豈有真勝義諦。有名而無實乎(問懷慈常無常義)。
  簡則近無。易則在平。心無事而神棲於平。雖萬怪叢輳。千險迭至。直以空平應之。超然有餘矣。忽細故掛心。神泊感慨。即鴻毛飛前。橫以為大鵬垂天耳。又烏足應他事哉。故曰。能平險阻。能知險阻。有以乎(示元信)。
  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