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絕點純清。逈無邊際。如是病源。流注未已。夜來徹底盡掀翻。家家門前火把子。

  吉州信上座下火

  具決定信。信箇什麼。廬陵米價相應。直下更無兩箇。信位既爾。人位作麼生。擲下火把云。不得喚作火。

  堅莊主鎖龕

  堅密身。絕依怙。一一塵中。如是而住。堅莊主。一回把定牢關。管取月圓當戶。

  榮上座起龕

  枯者任其枯。榮者任其榮。二邊都不犯。一劒自風生。莫逐前時行處行。榮上座。却向甚處行。上馬見路。

  覺上座下火

  不憂念起。唯恐覺遲。覺亦是病。何藥可醫。都放下莫思惟。精金入火自光輝。

  宗侍者下火

  我此一宗。得之冣難。得之猶易。傳之為難。難難。城西白雪陽春曲。今日分明為一彈。擲火把云。急著眼看。

  理大師下火

  理既如是。事作麼生。當機一喝。拂袖便行。如斯參到無參處。正好全身入火坑。

  海維那下火

  心徑綠苔生。海門紅焰起。四十四五年。只行到這裏。只這裏猶未是。勝熱婆羅門。火聚刀山。看你海維那。逢場作戲。

  逕水頭下火

  以火劃一劃云。只者一逕。踏著便是。幾回撥水求波。幾回撥波求水。夜半三更洗面時。無端摸著娘生鼻。摸著後如何。全身跳入火坑。要你無風浪起。

  源侍者下火

  攢簇不得底病。哺咀不及之藥。志源侍者。惟己自知。舉世良醫。不知落著。源侍者。自知底。都拈却。把火入牛欄。一著高一著。

  印上座下火

  去即印住。剔起眉毛眼卓竪。住即印破。上下四維都屬我。去住還同印破時。澄潭不許蒼龍臥。正恁麼時如何。天寒只宜向火。

  選塔主下火

  塔中主。誰委悉。眼卓朔鼻脩直。相共行不相識。謾道今年七十七。(以火打圓相云)還見麼。根選圓通。斯為第一。

  石谿佛海禪師語錄卷下(終)
新添
  降魔圖序(并引)

  佛出世之初。魔外熾然。有千子鬼母。種類甚多。噉人子女。天上人間患之。佛於是。取其最愛之子。以琉璃鉢覆之。母既失子。啼哭徧尋。佛呼其來。指兒還之。鬼母役所部諸兵。將盡神力。鉢不能動。佛問。汝之愛子。與人之愛子。同耶異耶。鬼母悔謝禮拜。發願。自今已往。見人之子女。猶我之子女。或有求子女者。我當副彼所禱。纔發心已。鉢自揭開。抱子而去。
  法高一丈。魔高一丈。但邪正殊途耳。傳云。微有念生。即陰界所攝。魔宮鬼窟。雜處其中。昏昏長夜。合眼做夢。靡所不至。佛悲怜之。以大智光明。如日懸空。破彼幽暗。悉使開眼見明。捨邪歸正。畫師筆端三昧。幻出降魔圖。有深旨焉。觀此圖者。倘能頓見善惡邪正之念。未形之前。則孰為佛邪。孰為魔耶。苟或未然。亦宜自警。淳祐乙巳。重陽後十日。虎丘住山老僧。石溪心月。書于致爽。

  書遯齋居士題後

  昔之高人達士。如王逸少陶淵明。未甞不入吾之保社。本朝東坡山谷諸大老。又出入游戲者也。書樓遯齋居士。豪放奇偉。襟韻灑落。莫年隱居飛來峯下。四海禪衲。重跡戶外。心月以枌榆之舊。復來冷泉。始終相與厚甚。居士戲笑怒罵。皆成文章。獨所題海上人世繫。於身後始得快觀。思居士。而不復見。其絕塵之韻。尚於此彷彿焉。淳祐庚戌。立夏日。石溪心月書。
  滄洲叟。觀于苕溪之漁灣精舍。
  時淳祐辛亥。中春丁巳。

  開光明藏疏

  大光明藏。橘洲曇少雲。秉史筆。勾索佛祖機緣。摭而為書。使學者。詳其旨歸。於宗門非小補也。然後人傳寫。爭寶之。而真贗相半。四明明禪人。校定元本刊行。須得同志之士。與賢士大夫。相助發揮之。重說偈曰。
  佛祖親傳真命脉。橘洲筆底發淵源。郁乎光燄十萬丈。只貴知音一印傳。
  寶祐乙卯。自恣日。徑山石溪 心月 書。

  示無象

  靜照禪者。過海訪此。未久。動容瞬目。吐露不凡。因作頌見示。可敬。倘跂步前哲。不患不與之把手同行也。僧問趙州。一物不將來時如何。州云。放下著。僧云。一物不將來。放下箇什麼。州云。放不下。擔取去。僧大悟於言下。且道那裏是這僧悟處。試著意看去。切不必理會得與不得。宜以悟為則。所謂不患不與前哲。把手同行。當立地以待搆取。照宜勉之。乙卯孟冬。徑山老比丘心月。

  山偈奉餞九江純禪者歸東林受業

    靈隱 石溪 心月
  年來佛法帶誵訛。十卜干千不較多。寄語東林略擡手。看伊眼腦是如何。
  淳酉中秋。書于靈鷲一峰。
  靈隱老石溪。偈送純禪者。詞語出人意表。墨光輝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