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大地。無絲毫過患。猶是轉句。不見一色。始是半提。更須知有全提底時節。且作麼生是全提底時節。這裏著得一隻眼活。便見雲門大師。遍界橫屍露骨。佛祖之道。當甚破草鞋。始不負平生參學眼目。

  示師智知客(監収前衡州花藥)

  日用常行之道。豈在事物之中。千聖不傳之宗。不拘玄妙之域。若不是箇脚踏實地漢。妙在轉處。安足以語此。事物之中。見得徹去。千聖不傳之宗。念念現前。玄妙之域。打得脫去。日用常行之道。處處合轍。
  昔晦堂。一日見黃龍。有不豫之色。因逆而問之。黃龍曰。監収未得人。晦堂以感副寺為對。黃龍曰。感尚暴。恐小人所謀。晦堂曰。化侍者稍廉謹。黃龍曰。不若秀莊主。有量而忠。看他黃龍。擇一監寺。其精審如此。則其煅聖鎔凡三昧。不妄予人。它可知矣。然則參學道流。處事物之變。暴性一發。鮮克有濟。果能於日用中。廉謹處己。忠亮御物。則千聖不傳之宗。夫何遠之有。

  示若敬藏主(見住普門)

  游江海。涉山川。尋師訪道為參禪。自從認得曹溪路。了知生死不相干。永嘉大師。才開臭口。便見鄉談。有人向永嘉未開口已前。著得一隻眼活。掀翻本有之江海。踏碎自己之山川。無禪可參。無道可訪。發無師智。縱自然智。曹溪一路。只在目前。南閩故家。不居心外。全生全死。不為生死之所拘。自去自來。豈有去來之所礙。如是則未跨飛猿嶺。遍遊江淛叢林。不出圓悟關。已到海南鄉井。
  豈不見。玄沙和尚。行脚到飛猿嶺。驀然觸著脚指頭。血出。忍痛云。身非我有。痛從何來。後來雪峯。謂之曰。備頭陀何不遍參去。玄沙云。達磨不來東土。二祖不往西天。大惠云。此語已遲了。當觸著脚指頭。流血時。便恁麼道。亦免雪峯指注。若敬藏主出嶺遍參。而不知曾觸著脚指頭也未。若曾觸著脚指流血。不知在未出嶺時。已出嶺後。世無雪峯。為子證據。山僧亦無定古今底眼目。為子印之。然玄沙自觸著脚指流血時。非但玄沙忍痛不禁。至今盡大地人。忍痛猶未徹在。不知藏主。曾覺痛麼。三十年後。亦未免遭人撿點。

  示本然禪人(化僧供)

  古德云。道在邇。而求諸遠。事在易。而求諸難。只如道之與事。為一為二。若也辨白得出。便見。難之與易。近之與遠。皆為吾之妙用。自然在在處處。皆用此心。物物頭頭。復有何事。設使是非得失。極於萬變。逆順取舍。日用萬差。無非活人之路。參學道流。得到恁麼田地。豈止隨處作主。遇緣即宗。一切時。一切處。行住坐臥。逆順縱橫。不動秋毫。摶妙喜世界於掌中。取上方香積。以飽三萬二千眾。皆是游戲三昧。贏得邊事。所以道。佛法至妙。妙在明心。心若洞明。十方通徹。正恁麼時。若向衲僧門下。天地懸隔。
  本然禪人。極有志於道。見山門三莊被水。一眾乏粮。損自己資千餘緡。蘄轉化一切檀信。自正至八月。開供養門。以濟常住之乏。因袖紙覔語。余嘉其運心殊勝。且問其衲僧門下。有何長處。然曰。待化事畢。即為說破。余曰。靈利衲僧。不撥自轉。前途必有聞絃賞音者。

  示至明維那(前住袁州報恩)

  大哉心乎。巨無不周。細無不入。增不為贅。減不為虧。默爾而自運。寂然而善應。不疾而速。不行而至。方體不能拘。度數不能窮。昭昭然。在於日用中。而學者不得受用者無他。蓋情想汩之。利慾昏之。細則為生住異滅所役。麤則為地水火風所使。忘己逐物。棄真取偽。卒於流蕩不返者。舉世皆是。儻能去心之蔽。復性之本。於日用中。明見此心。則情想利慾。生住異滅。地水火風。皆為吾之妙用。以此隨緣自適。更何生死去來之為礙耶。克賓維那。在興化會中。喫棒趕出院。所謂精金百煉。要須本分鉗鎚。非興化。不能行此令。非克賓。不足以當之。雖然。當興化舉令之時。若有一人。拊掌呵呵大笑。管取興化父子。別有長處。當時既已放過。且道。即今事作麼生。却請至明維那。下取一轉語。

  示智永禪人(開接待)

  海智隷洪之普賢。實當四通八達之衝。凡發足遊方之士。罔不由茲。而寺素乏恒產。難於供給。智永上人。山中之俊。慨然曰。我遍走諸方。脚頭所至。四事供養。如歸故家。豈我此方。雲水往來。無所棲息。由是發心。募十方檀信。共辦茲事。乞語於余。余謂之曰。百丈以前。無住持之責。無寸土之蓄。得道先輩。隱於深山窮谷。一旦腥羶發路。四方學者。褁糧相從。以覬一言。脫去生死。是故當時。坐脫立亡。扶宗竪教。在在皆是。今則不然。凡出叢林。入保社。游江海。涉山川。足迹所及。即享溫飽。然求一人半人。洞徹此心。宏大此道。蔑聞者何也。永曰。然有是哉。去古既遠。人根微劣。即其草衣木食。山栖水宿。必有[真*真]覆。莫能興之病。我之所志。盖亦黃面老子。化城寶所之本意。請為我書之。以勸一切檀信。共成茲事。自今已往。去來休息之士者。豈無不歷化城。直登寶所。別有生涯者耶。又何患心之不徹。道之不宏。所謂百丈以前事。夫何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