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玄有要。何以辯明之。古氣索良久。引金剛般若經云。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又首楞嚴云。於一毫端。現寶王剎。坐微塵裡。轉大法輪等義對之。曰理性無邊。事相無邊。雜而不參。混而不一。何疑一句之中不具三玄三要耶。予獨不曉金剛般若首楞嚴等義。非知見乎。且諸經之旨既具。臨濟安得蹤跡之而建立哉。古方呵知見。而自語相違。可笑也。盤山寶積禪師曰。道本無體。因道而求名。道本無名。因名而立號。若言即心即佛。今時未入玄微。若言非心非佛。猶是指蹤之極。則向上一路。千聖不傳。學者勞形。如猿捉影。盤山蓋形容三玄三要者。雲居云。譬如獵犬尋香嗅迹而去。忽若羚羊挂角時。莫道迹。香亦無矣。同安曰。涅槃城裡尚猶危。陌路相逢勿定期。權挂垢衣云是佛。却裝珍御復名誰。木人夜半穿靴去。石女天明戴帽歸。萬古碧潭空界月。再三撈摝始應知。又形容盤山之語。而三玄三要之旨。益微矣。古乃又引教乘。以解釋之。吾無以徵其失。將撼臨濟起。而使痛叱之。乃快也。

  題古塔主兩種自己

  僧承古與施秘丞。論自己有二。曰。有空劫時自己。有今時日用自己。學者以其有叢林時舉。讀之疑怖。曰。豈一阿難而成兩佛耶。余聞。世尊於首楞嚴會上。謂阿難曰。譬如琴瑟箜篌琵琶。雖有妙音。若無妙指。終莫能發。寶覺真心。各各圓滿。如我按指。海印發光。汝暫舉心。塵勞先起。其說不過以善用不善用為異。不聞析而為兩種也。而古公立二自己。過矣。祖師之門。其論法方徵言語之際。略滯疑似者。隨而救之。如鳥飛空。弗住弗著。如六祖謂永嘉曰。汝甚得無生之意。對曰。無生豈有意耶。又問讓公。什麼物與麼來。對曰。說似一物即不中。自是觀之。古葢吾法中罪人。而自以能嗣雲門。其自欺欺人之狀。不窮而自露也(右二段出于石門文字禪第二十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