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云。汝為復通前。為復明後。
  慶云。是即是。不知和尚作麼生說通前明後。
  師云。若是一分具足真常流注。亘古亘今。直下是什麼。盡什方世界。只是當人自己本體。恒然如是。更無他故。喚作本智之佛性。或隱或顯。應用自在。一日相應。一日佛性。一時相應。一時佛性。諸法所生。唯心所現。凡所見境。唯是見心。元成不動之性相。出生入死。本自平等。一分法身。一分理量齊明。猶如王印。無一法從外而來。無一法從內而出。人人如是。人人自信作佛。人人自信具足。是我一真法界。更無別法。如此理論。喚作一分真如流注。平常自通自解。此猶是因中之因。明前不明後。未有生機。喚作死中句。若子細商量。未有了期。如是理論。一分真如。入十信初門之行相。且依此脩。因中一分具足。招慶。且作麼生。還是也無。
  慶又問。未有一分性相不是真常流注佛性。喚作自己本智如然。未甞轉側。機鋒不到。奪換明後底句。作何理論。更乞和尚慈悲。子細為說。也要招慶作事業兄弟知得佛法。細大綱宗。
  師云。若是轉側明後底句。機鋒不到。二分法性。元常不有不無。應用自在。奪下真如平常之見。光應之量。一槩心法總皆奪下。生機轉側。不座唯心平實一真法界。因中之因。死中之句。就緣中知有因果性相。常生不滅。總皆如是。方始喚作生機作用。不作如是之量。明因知果。出格之詞。未有一法不從悲起智。未有一法不從智興悲。更無一法不是二分性相。不座平實一槩心法。今日與招慶作此理論。不知合聖人也無。你且作麼生。
  慶又問。如此理論。方始喚作明前明後。二分生機。出格之量。二分轉側。生殺機鋒。應用自在。不存賓主。通於有無。不生不滅。二分法性。更無一法與麼不是悲智齊明。不座悲智之量。入慈定門。廣利羣品。未審作何理論即合於古德語句聯環。更乞和尚一一分明為說。冀一眾師僧知得山中和尚。齊時大用木毬三箇一時拋底道理。兼後來參學兄弟知得綱宗去處。更乞慈悲。
  師云。若是三分具足性相。未有一法不是。未有一法不非。元常未曾生滅。出沒自在。廣利一切眾生。三分具足。通古通今。隱顯光明。不見有一法不是。不見有一法不非。法報化應。悉皆如是。輔於明聖之量。佐於一乘之道。然而真如法界。無自無他。所以喚作一如性相。不座智悲之量。通明慈定之門。現行三昧。華藏海會。十方重重之家風也。還得也無。還合於古聖也無。招慶。且作麼生。更說什麼即得。更道什麼即是。(某)如今少分說之。更無他故。
  師又謂招慶云。你時時直須一時說。
  慶云。更教(某)說什麼即得。
  師云。你與麼便是一時說也。
  慶云。不敢。不敢。
  慶又問。諸法寂滅相。不可以言宣。更作麼生說。
  師云。言宣諸法。作麼生寂滅。
  慶云。與麼則和尚是言宣諸法也。
  師云。是諸法。是言宣。
  慶云。還可履踐也無。
  師云。履踐即不無。還且作麼生說。
  慶云。諸法寂滅相。不可以言宣。
  師云。是。是。
  慶云。喏。喏。
  師去時問。我拄杖在什麼處。
  瑫長老云。在(某)手中。
  師云。我拄杖爭得在你手中。
  瑫云。把取拄杖。
  師云。不是者箇道理。
  展長老云。執捉又何妨。
  師云。吽。吽。佛法不是者箇道理。
  行怤云。應處無方。又作麼生。
  師云。不是者箇道理。
  靈照云。和尚莫要拄杖麼。
  師云。不是者箇道理。
  瑫長老云。許多人總不契師意。不知和尚作麼生道。
  師云。我要擔衣鉢行脚。
  瑫云。去什麼處。
  師云。歸府去。又云。諸仁者。直須一片去始得。莫只與麼會事。無有了期。各自善為。珍重。
  因舉。祖師道。圓同太虗。無欠無餘。師却云。大小祖師只道得一半。
  僧問。國師三喚侍者。意旨如何。
  師云。却是侍者會。
  師座次。中塔.地藏侍立。便打中塔一棒。云。就名就體。塔無對。
  師又問地藏。你又作麼生。
  藏云。者僧著棒。不知來處。

  福州玄沙宗弌大師廣錄中

  廣錄印版。歷載既久。字漫滅者。參拾餘版。(契祖)因訪在山座元。同心募緣。鋟木而補之。遂為全帙。庶幾便於觀覽者目擊而道存焉。
  泰定乙丑良月       日謹誌
  福州玄沙宗一大師廣錄下

  上堂。聞燕子叫。云。深談實相。善說法要。便下座。
  僧請益。和尚今日上堂。聞燕子叫。示眾道。深談實相。善說法要。未審尊意如何。
  師云。會麼。
  僧云。不會。
  師云。去。誰信你。
  師指燈籠問僧。我喚者箇作燈籠。你喚作什麼。
  云。某亦喚作燈籠。
  師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