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禪堂成掛鐘板

  石鼓峯頭。是何時節。峻嶺老寒松。清風拂白月。室內一孤燈。庭前三尺雪。洞上至今水逆流。亘古亘今無斷絕。分付渠儂為舉揚。金口木舌分明說。

  寶善掛鐘板

  寶山深處舊叢林。此日飜成特地新。堂內誰能輕擬議。簾前報告要分明。掛鐘板畢。復云。簾前報告要分明。獅吼爭同野干鳴。忽得一聲山海震。直教大地盡醒醒遂擊。

  天寧寺禪堂掛鐘板

  觀世音耳中有眼。憍陳如舌上生苔。若要那事分明。全憑此老打開。二百餘年曾放下。而今偶爾舉將來。一聲直透威音外。露柱燈籠笑滿腮。

  落髮

  金刀揮處露堂堂。腦後須臾放異光。直使魔宮俱震裂。衲僧鼻孔正昂藏。
  堦前剗草障雲消。烈火光中發異苗。箇箇頭顱元似佛。不勞彈指出塵囂。

  付衣

  托衣云。會麼。此非娘生褌袴。亦非婆與衣衫。多子塔前共談斯事。黃梅夜半默自傳來。昔日大庾嶺頭。不堪提掇。今朝苕溪岸畔。正好承當。若夫一線相通。便已全身披搭。未能脫體風流。權且依例信受。

  為聞谷大師起龕

  八角磨磐隨日轉。三脚驢兒逐電過。一生唱此無腔曲。直至於今誰敢和。恭惟。聞谷大師之靈。奪白馬令。續雲棲案。白雲峯下。見鬼見神。苕溪岸畔。入泥入水。陶家輪。撥轉向上機關。破沙盆。托出從前佛祖平生。好向放行中把住。直令窺伺無門。今日請。向把住中放行。共喜追送有路。祇如放行一句。作麼生道。泥牛吼出江干道。踏破前山幾片雲。

  為聞谷大師掛真

  挂角羚羊善躲身。直教千聖總難尋。今朝落在山僧手。不免掀開示箇人。遂挂真云。聻。雙瞳烱烱如秋日。炤破山河沒點塵。

  為聞谷大師封塔

  以手打圓相云。出而聖入而神。不離這箇。騎虎頭把虎尾。還渠作家。恭惟。真寂開山。聞谷大師之靈。倒行臨濟令。別顯少林機。把斷虗空。幻出人間佛事。掀飜大地。放開腦後神光。慣好欺聖瞞凡。直要藏身沒影。祇為婆心太切。未能剿絕於生前。所以贜物尚存。還須葢覆於身後。今日兜著冤家。不免重下毒手。這裏全身都放下。直教千載祇知名。

  壽昌老人誕日拈香

  強把虗空計鳥跡。老人生來今八十。生耶死耶總不道。蜜在口邊誰會喫。洞庭蒼茫本無葢。鐵牛渾身自流汁。可憐荷山不肖兒。兩眼何曾識得一。當年曾誤犯其鋒。劈頭毒手打不息。直至於今痛未休。此恨綿綿何有極。今朝拈出這瓣香。不覺薰著露柱鼻。

  壽昌老人忌日拈香

  鋤頭柄下機橫絕。鐔津舟上日初曦。狹路相逢躲不過。却憶當年負痛時。既有當年。須有今日。今日事作麼生。遂燒香。

  博山和尚忌日拈香

  三載相依何所求。抱毒歸來恨未休。石鼓山頭重會處。不妨舉出報冤仇。

  掃玄沙宗一大師塔拈香

  七百年來老毒龍。今朝撥草問前蹤。湘南潭北誰能見。不是冤家定不逢。

  聞谷大師三週忌日拈香

  昔年寶善菴裏。曾分一片旃檀。今朝苕溪岸頭。權借三冬曲[盝-(彖-豕)+?]。雖然。南斗六北斗七。要也前三三後三三。祇如前後異同之外。別有相見處麼。燒香云。聻。

  翠雲菴昌和尚忌日拈香

  莫言嫩桂久昌昌。此日凋零冷似霜。絕筆不禁尼父淚。登堂空濕沼公裳。千鈞巨鼎憑誰舉。一髮如絲有幾長。最是傷心無限處。一年一度獨燒香。

  重修佛心才禪師塔拈香

  五百年前公非我。五百年後我非公。莫道古今成永隔。鼓山依舊白雲中。即今祖塔重新。千載相通一句。作麼生道。遂燒香。

  為馬頭山了喻靜主舉火

  生前不相識。祇緣青嶂幾重。去後却相逢。獨有紅蓮一朵。恭惟。竹菴了喻常禪師。澄神澹泊。毓德清真。堅閉石關。不許紅塵侵几席。深藏竹塢。惟饒翠色映袈裟。野菜可飱。何須問蘇州有常州有。把茅堪隱。那管渠驢頭北馬頭南。去歲丟開杓柄長。今朝一任皮囊破。祇此喻還了也未。以火把打圓相云。火燄與君重說法。要見烟消灰滅時。

  為吼峯上人下火

  相隨來也。祇為這箇。決志便行。不離這箇。好似蚖蛇戀窟。到此始知大錯。即今末後一句。作麼生道。吼峯上人惺惺著。烈火光中一轉身。獅子吼斷黃金索。

  為長揖法師舉火

  颯颯秋風正爾思。忽傳蹵破碧琉璃。孤峯坐斷渾閑事。生鐵烹成莫自奇。塵界已知長揖去。皮囊須了未生時。今朝一句聊相贈。勝熱門頭別有機。

  送眾僧靈骨入塔

  石鼓山頭徹骨寒。大家相送出林巒。唯有髑髏全不識。却如鐵壁與銀山。蕩然獨露金剛體。唯願諸人仔細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