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下筆疾書。千言立就。靡不痛快醇至。至于微顯闡幽。開今古不敢開之口。而皆出之。以平易和雅。無艱險綺麗之習。所謂德性之文非耶。蓋師佩壽昌法印。慧光渾圓。叢林推為第一。而實心實行。無不可方軌前賢。垂範後學。尤稱為末流砥柱固宜。其見之文者如此。是豈可以才情問學相比況哉。余不揣愚蒙。僭弁簡首。固知輕汙珠玉無所逃罪。然姑以述生平欣仰之私。云爾。崇禎庚辰秋八月既望日賜進士出身中順大夫常州府知府歸安弟子陳琯題。

最後語序

  梁普通間。菩提達磨。自南天竺國來。倡為禪宗。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其付法偈曰。我本來茲土。傳法捄迷情。一華開五葉。結果自然成。嗣是六代傳衣。五宗競出。由唐歷宋。其化大焉。五宗者。溈仰雲門法眼三宗。與宋運俱終。其傳至今日者。唯臨濟曹洞二宗。其洞上一宗。亦已久衰。至萬曆間。 壽昌無明老祖傑出。始中興于世。 壽昌入室弟子凡數人。其最著者。 博山無異和尚。與 先師鼓山永覺老人。老人年二十五省發。四十出家。四十六悟道。五十七歲出世。八十歲入滅。二十餘年間。四坐道場。大作佛事。言滿天下。道被域中。凡叢林久參耆衲。罔不腰包來覲。而海內賢士大夫。亦多折節問道。其生平語錄著述甚富。俱已刊行于世。而此萬餘言。是其最後絕唱。標名最後語者。老人所自命也。竊惟老人之道。廣大精微。其學貫通該博。其見地圓明超絕。其說法縱橫無畏。其所守嚴。其所養到。其福德壽考。允稱圓備。而臨終之日。說偈辭眾。危然坐脫。頭正尾正。即求之古尊宿。亦不多得。況時輩乎。嗚呼達磨一宗。傳至今日。而弊已極矣。老人出而挽之以力行。鎮之以正大。繩之以綱宗。驗之以言行。牢把鐵關。不少假借。故雖諸方號飽參者。其始至。不無行行然擎頭戴角。而老人不動聲氣。微垂勘辨。即皆土崩瓦解。懡[怡-台+羅]而去。唯真參之士。具擇法眼。乃能俯就爐鞴。久煉不退。蓋知當今之世。少林一綫之脉。不至墜地者。唯老人是賴耳。無何世緣告畢。遽戢化權。人天眼滅。孰不哀慕。于是建州弟子謝飛卿氏。請以最後語。壽諸梨棗。公之海內。庶幾他日問道者。知路頭在茲。不至迷誤入于邪林。甚盛心也。小子霈。忝預法席有年。茲又濫膺付囑。凡老人生平歷履。頗得其詳。于是謹序其梗槩于卷首。其他備乎林涵齋居士行業曲記云。時歲在丁酉仲冬下浣嗣法弟子道霈焚香稽首題。

鼓山晚錄序

  余當晚歲。悞入世網。作此蟲豸。幸不遄殂。延至今日。凡二十載。所有應酬之語。如蟲御木。如風號竅。不能自節。乃至連編累牘。甲申以前。不辭醜拙。已擲向人間。恣眾彈射。至今壬辰。復八更裘葛。巵言未息。侍者復彙輯成編。將付之剞劂。請名於余。余時秊已七十有五。不亦晚而又晚者乎。迺命名晚錄。夫歲當晚則化機閉塞。日當晚則人物宴息。樹當晚則枝葉脫落。而正命於根。人當晚則營衛日竭。而與死為隣。余今當與死為隣之日。僅此奄奄一息。未遽絕耳。一生伎倆。至此而盡。一生行業。至此而終。余尚何言哉。余尚何言哉。若夫是臧是否。可存可廢。則付之世間具擇法眼者。       石鼓老人元賢自題

  永覺和尚廣錄總目

卷首
  序(廣錄林之蕃序 內集曹谷序 外集陳琯序 最後語道霈序)

卷第一
  住福州鼓山湧泉禪寺語錄  住泉州開元禪寺語錄

卷第二
  住杭州真寂禪院語錄  住劒州寶善庵語錄

卷第三
  再住鼓山語錄

卷第四
  小參

卷第五
  普說

卷第六
  普說  茶話

卷第七
  拈古  頌古

卷第八
  佛事  問答

卷第九
  法語

卷第十
  法語

卷第十一
  書問

卷第十二
  書問  啟

卷第十三
  序上

卷第十四
  序下  題跋

卷第十五
  記

卷第十六
  文  考

卷第十七
  疏

卷第十八
  銘

卷第十九
  論贊

卷第二十
  諸祖道影贊

卷第二十一
  諸贊

卷第二十二
  偈頌

卷第二十三
  偈頌

卷第二十四
  詩

卷第二十五
  詩

卷第二十六
  詩

卷第二十七
  古轍上

卷第二十八
  古轍下

卷第二十九
  [穴/(爿*臬)]言上

卷第三十
  [穴/(爿*臬)]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