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事正勤。歌聲嶺上幾回聞。登高摘得迎風葉。却笑渾身惹白雲。
  出門遙望碧雲層。淑氣氤氳枝上凝。兩兩三三同摘取。詠歸喜見月初昇。

  春雨

  陰雨淋漓陰霧濃。百花洗盡昨宵容。許多艶美終難久。何似青青嶺上松。

  春晴

  煙消檻外日初晴。謝豹花開布糓鳴。因過前山尋笋蕨。回頭又見白雲橫。

  題獅子菴(二首)

  剎竿高竪石溪東。半掩松雲翠色濃。日午金經方讀罷。一聲獅吼白雲中。
  峰廻地迥境偏幽。曲逕端宜客[尸@(敲-高+(冰-水+〡))]遊。金磬一聲僧出定。茶煙每伴白雲浮。

  贈心閑上人住閩安萬壽寺

  南來歷盡幾關津。駐錫緣歸閩海濱。讀罷華王禪剎寂。超然世外一閑身。

  戲贈樵者

  伐木丁丁春鳥鳴。蹴鼇橋畔落花輕。等閒踏入雲煙裏。幾見青猿抱子行。

  反催牡丹

  春來百卉競妍時。獨有花王出更遲。尊貴自宜居最後。諸人何必費催詩。

  反贈牡丹

  醉飽春風國色成。嬌姿元自惹凡情。須臾零落歸何處。轉憶前賢咏獨精。

  世難(六首)

  世難如今苦莫瘳。兵圍十月尚難休。資生競取溝中瘠。千佛聞之盡淚流。
  鋒鏑塲中戰血鮮。況今斗米已千錢。漏巵未可沃焦釜。百萬蒼生幾得全。
  每見貴人嘆金玉。不如勺米可療饑。妻孥散去渾閒事。猶恐孤身亦莫支。
  頹垣敗瓦見荒村。十灶炊烟九不存。草長齊腰迷客路。凄凄風雨暗銷魂。
  旌旗兩載蔽江干。路絕民逃乞食難。自古河山經百戰。雲霓望斷幾能安。
  忍饑忍凍度殘庚。日夜惟聞鼓角聲。四野橫屍誰解掩。風吹日炙怨難平。

  懷徐希虞廣文(二首)

  數載分虀讀典墳。妙峰一別便離羣。何時再剪西窓燭。徹夜同君細論文。
  喝水巖頭一望間。故人官舍眼前山。祇因衣帶長年隔。浩渺煙波絕往還。

  贈本智上座

  一入空山萬慮灰。巾瓶那肯近塵埃。浮雲幾見穿林去。又逐西風入洞來。

  贈跬存上座

  北嶺雲邊翠色濃。松窓竹几寂寥中。焚香默坐惟觀息。一任山花白與紅。

  贈一中上座

  萬仞峰頭只一家。重重翠色映袈裟。金經讀罷無餘事。汲水親烹穀雨茶。

  送黃植三司馬北上取藏經(二首)

  旌斾翩翩向北遊。西風吹徧白蘋洲。瞿曇大寶如探得。法海汪洋徹底收。
  靈鷲遺言貝葉傳。等閒流布在人天。惟除巨力能擔荷。甘露門開灌大千。

  送稅擔淨輝二禪人請藏經(二首)

  秋日乘風出石門。白雲縹緲隱江村。關津歷盡原非遠。拄杖全擔佛祖言。
  飛飛黃葉滿山秋。金錫穿雲踰嶺遊。取得龍宮無價寶。祥光早映鼓山頭。

  為李窹生居士。題峩眉山圖

  萬疊巉巖一旦開。普賢大士放光來。靈源洞裏發深省。如侍山中說法臺。

  讀周櫟園司農瑞蓮記(二首)

  義方垂訓已多年。清慎居官世共傳。瑞發庭前雙老笑。應知兒再近堯天。
  世途自古多迍蹇。長使英雄淚滿襟。空裏白毫光炤處。靈枝瑞瓣見貞心。

  橫山夕炤

  石壁橫開古岸邊。山光倒影水中天。一僧扶杖歸來晚。笑指殘陽帶暮煙。

  錦江夜釣

  月印寒江一色秋。小船移過白蘋洲。錦鱗未遇風烟冷。千尺絲綸敢自休。

  建溪春色

  勒馬山前鎖翠烟。嵓花簇簇錦文鮮。黃鸝唱盡華亭偈。笑殺漁人尚醉眠。

  永覺和尚廣錄卷第二十六

  永覺和尚廣錄卷第二十七

    嗣法弟子 道霈 重編

  洞上古轍卷上

  序曰。道無今古。而有今古者。世之變也。道無轍迹。而有轍迹者。世之防也。少林之道。六傳而至曹溪。曹溪之門。嗣法者眾。而青原思稱為得髓。後五傳而至洞山价。其時機器漸下。學漸乖宗。主法者憂之。乃立宗趣。設規矩。俾高者不滯於劫外。卑者不落於今時。剪諸見之稠林。截萬端之穿鑿。鑪錘之妙。淘汰之工。篾以加矣。但其法最精。有才者不得騁其才。有智者不得騁其智。一毫意氣之粗。情識之濁。不得與於其間。且諸宗單重見地。吾宗兼論功勳。故諸宗稱為了當者。吾宗方許入門。自新豐以來。傳持斯道者。稀若晨星。學此者。鮮不厭其難而趨其易。一綫之脉。若斷若續。亦無怪其然也。當勝國之際。主法者。多略妙悟而談宗旨。如欲適燕者。但日計路程。足實未嘗踰閫。燕京固邈在萬里也。至我明弘治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