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肯綮。非故為高玅玄箸之談。使人不知。乃平日親證實履境界。見到說到。行到用到。其義理精明。辯才無礙。所以快說禪病。如握秦宮玉鏡。照見羣僚肝膽。一毫隱諱不得。古今踞曲[盝-(彖-豕)+?]牀。稱善知識說禪者。如師之玅罕儷。然禪病最難說。說亦不能盡。何哉。病即法身之病。法身無數。病寧有極。善救法身病者。以病為玅劑。以病為家常茶飯。以病為貼肉汗衫。在善葆之而已。古人於病假中。游戲而為佛事。葢看破法身無主。病自霍然。故洞山道。老僧看時。不見有病。特繇妄想執著故。禪病競生。昔佛說楞嚴五蘊魔事。及外道偏計。即是今人禪病中事。然著即成魔。計則名外。不著不計。亦云為病。所以云。不作勝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羣邪。法華云。有一導師。善知通塞險難道路。故能導彼眾人。前至寶所。然則大師此書。正末世舟航。初心徑路。豈但有益於今日。亦有補於將來。決欲參禪做工夫。求大悟門。肯細觀此書。大有相為作略。能使疑情發不起處發起。病根點不破處點破。如披沙露寶。要渠自取。如開霧見天。使人不迷。截路中有出身之路。死句裏有活人之句。如圓珠走盤。不滯一語。其玅用如此。人人知此用心。可以坐睡見道。不費許多草鞋錢。直到大安樂田地。與佛祖同一鼻孔通風。有能以此自警者而警眾。復以此自愈者而愈人。亦名現在醫王。使祖師命脈流通。國脈與慧脈竝固。庶不負大師垂示之方便願力云爾。是為序。
  萬曆辛亥歲孟秋月弟子劉崇慶和南題

宗教答響序

  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後其節目。及其久也。相說以解。善待問者。如撞鐘。扣之以小則小鳴。扣之以大則大鳴。待其從容。然後盡其聲。不善答問者反是。學問之道。無不皆然。而況佛祖法門。生死大事。而可矒懂鶻突。若捉影捕風。揣摩測度。若鑽龜卜瓦者哉。夫所謂不善答問者。豈必誠不善也。葢有自號為知識。而轉墮於不善者何也。有意為善。斯不善已。吾讀宗教答響。擘分肌理。兼總條貫。遂使箭括鋒尖的有正鵠。劍刃上事化為坦途。問者本分。答者當機。善之善者也。過此以往。或居士應更有相說之解。大師應更有從容之聲。思惟路絕。言語道斷者。余雖不敏。尚願與聞之。戊辰秋月弟子張瑞圖書於博山叢林。

  無異禪師廣錄總目

卷首
  語錄序(趙士禎撰)  錫類法檀序(吳應賓撰)  賸錄序(黃端伯撰)  禪警語序(劉崇慶撰)  宗教答響序(張瑞圖撰)

卷一之三
  住信州博山禪寺語錄

卷四之五
  住建州董巖禪寺語錄

卷之六
  住建州仰山禪寺語錄  住福州鼓山禪寺語錄

卷之七
  住金陵天界禪寺語錄  小參  晚參

卷之八
  茶話  普說  問答

卷九之十
  拈古

卷十一
  頌古

卷十二
  佛事  佛祖讚  自讚

卷十三之十五
  禪警語  開示偈

卷十六之十九
  開示偈

卷之二十
  淨土偈

卷二十一之二十五
  宗教答響

卷二十六之二十七
  宗說等錫

卷二十八之三十
  書

卷之三十一
  啟  序

卷之三十二
  序  引  跋  記  文

卷之三十三
  文  疏  壽言

卷之三十四
  輓辭  詩(五言古 五言律 七言律 七言絕 六言絕 五言絕)  歌

卷之三十五
  博山和尚傳(劉日杲撰)  墖銘(吳應賓撰)  緣序(弘瀚撰)

  總目(終)

  

  無異禪師廣錄卷第一

    住博山法孫 弘瀚 彙編
    首座法孫 弘裕 同集

  住信州博山能仁禪寺語錄

  師住博山有年。禪衲輳集。未甞開法。因壽昌五致書。相趣出世。乃陞座拈香云。此一瓣香。金藏雲而嚴枝榦。香水海以潤根株。龍樓迎瑞。而紫氣飛騰。寶殿籠煙。而祥雲遍布。爇向爐中。端為祝延今上皇帝聖壽萬安。皇后齊年。太子千秋。福基同華藏以莊嚴。壽筭共毗盧而等量。更祈檀那衍慶。海眾安和。此一瓣香。淨明日月。曠蕩乾坤。空覺性而無佛無生。熏萬彙而有因有果。爇向爐中。專伸供養。
  壽昌堂上本師無明大和尚。用詶法乳之恩。斂衣就座。白椎竟。師乃云。佛不求佛。心不傳心。如水與水。似金博金。會得也目前包裹。山濶猿長嘯。會不得也目前包褁。林疎鳥不驚。會不會總目前包褁。空宣無相偈。即此包裹。也須包褁。水操沒弦琴。諸昆仲於此徹去。以須彌山作四大海。白浪滔天。以四大海作須彌山。紅塵滿地。烹虗空之髓。而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