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問著。幾無雪處。
  龍牙問翠微云。自到法席已經月餘。每遇上堂。不蒙一法示誨。意在於何。
  微云。嫌什麼。
  又問洞山。山。爭怪得老僧。
  又問法眼。眼云。祖師來也。
  師云。三大老頭腦各別。鼻孔一般。然總被龍牙將箇斷貫索一時穿却了也。惜乎龍牙到了自無出氣處。眾中莫有為龍牙出氣底麼。良久。云。如無。老僧拾得性命。
  雪峰寄木虵與懶安。上書云。本自天然。不假雕琢。
  安接得。云。本色住山人。且無刀斧痕。
  師云。雪峰好條木蛇。無端與佗安足。返不得為蛇。安云。且無刀斧痕。要且瞞人眼不得。提起拄杖。召大眾云。且道徑山底何似雪峰底。還辨得麼。擲下拄杖云。攛入草蓬裏去也。
  孚上座參雪峰。纔上法堂。顧眎雪峰。便下看知事。次日。再上方丈。見雪峰云。昨日不合觸杵和尚。
  峰云。知是般事便休。
  師云。大小孚上座向雪峰面前重重納敗。若非一千五百人善知識度量深明。當時直須棒折始得。
  孚上座逞俊太過。飜成落節。老雪峰不施寸刃。坐致太平。是則是。可惜放過。當時一等與佗本分草料。兒孫未致斷絕。
  孚上座參雪峰。 後來雪竇拈云。千五百人善知識被孚上座一覰。便乃高豎降旗。
  師云。大小雪竇隨邪逐惡。殊不知孚上座當時只陞得雪峰堂。未入得雪峰室。
  三聖問雪峰。透網金鱗以何為食。
  師云。三聖如蒼檜。聳千尋之幹。霜而不萎。雪峰猶大海。容萬頃之波。攪而不濁。雖然如是。總欠一著在。
  玄沙白帋。
  雪峰一千五百人善知識。輕輕被人抓著。便乃全身放倒。後來玄沙雖盡父子之情。要且扶不起。
  玄沙坐次。見面前一點白。指問侍者云。見麼。
  者云。見。
  如是三問。如是三對。沙云。你也見。我也見。因什麼不會。
  師云。玄沙老漢可謂無事生事。瞞人自瞞。你也見。我也見。用會作什麼。
  聲明三藏善別音聲。劉大王請玄沙驗之。沙以銅筯敲鐵火爐問云。是什麼聲。
  藏云。銅鐵聲。
  沙云。大王莫受外國人瞞。
  後來法燈代云。却是和尚瞞大王。
  本覺云。三藏瞞大王。何似玄沙瞞大王。
  師云。噫。佛法淡薄。那時早恁麼遞互相瞞。若論今日。徑山也瞞諸人不得。諸人也瞞徑山不得。遂以拂子擊禪床云。且道是什麼聲。
  長慶道。總似今日。老胡有望。
  保福道。總似今日。老胡絕望。
  師云。老胡有望。不須問著。老胡絕望。也且罷休。畢竟今日事作麼生。來日向你道。
  僧問雲巖欽和尚。如何是真言。
  答云。南無佛陀耶。
  師云。古人恁麼。可謂明投暗合。更不用翻譯。然雖如是。莫將梵語悞作唐言。
  僧問幽谿。大用現前。不存軌則時如何。
  師云。這老漢平生伎倆向這僧面前呈盡。徑山即不然。待佗道。大用現前。不存軌則時如何。便與和聲一踏。待佗眼孔定動。老僧已入大石國裏去也。
  白頭因見韶山。山云。莫是多口白頭因麼。
  師云。白頭因口雖多。爭奈開了合不得。合了開不得。返不奈箇無口底何。徑山當時若見佗問。莫是多口白頭因麼。只向他道。這老賊前後觸忤多少賢良。以坐具便摵。直饒韶山手中有棒。亦無施展處。
  僧問曹山。抱璞投師。請師雕琢。
  師云。曹山雖不損花而得蜜。亦未免費口分疎。山僧即不然。或有人問。抱璞投師。請師雕琢。只向佗道。明朝更獻楚王看。
  稅闍梨問曹山。清稅孤貧。乞師賑濟。
  師云。老曹山雖則眼目睛明。爭奈放過稅闍梨。若是育王則不然。當時待佗恁麼問。拈起拄杖。劈脊便打。何故。禮防君子。
  曹山辭洞山。洞山云。子向什麼處去。
  曹山云。不變異處去。
  洞山云。不變異處豈有去耶。
  曹山云。去亦不變異。
  師云。好大眾。田地穩密。血脉貫通即不無曹洞父子。檢點將來。俗氣猶在。
  洞山萬里無寸草處去。
  師云。二大老。一人下脚不得。一人擡脚不起。有人辨得。許你東去西去。
  洞山一盲引眾盲。相牽入火坑。石霜雖盡力[跳-兆+孛]跳。要且跳不出。鄮峰則不然。秋初夏末。兄弟東去西去。第一不得向萬里無寸草處去。何故。長安雖樂。不是久居。
  洞山雖則布漫天網。撈蝦蜆摝即得。若要羅龍打鳳則不可。後來石霜道。出門便是草。果然。
  臘月二十五。
  師云。這公案往往多作奇特話會。便道。雲門一曲。韻出五音。殊不知這老漢等閑放屁。合著大石調。
  僧問雲門。秋初夏末。東去西去。忽有人問著。作麼生祗對。
  雲門云。退後。退後。
  僧云。某甲有什麼過。
  門云。還我九十日飯錢來。
  師云。雲門先鋒有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