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定慧等持也。姑以此塞請。集中紅圈者。留神消息。如不解者。不嫌數數寄問。至於止觀捷徑之法。容再書一紙。以償今日之欠耳。
  又。
  此段因緣。乃至易至難之事。以無量劫來。生生世世。襍染流轉。習之深且厚矣。即今一念信心。始發斬於旦夕。而欲遏永劫之長流。其勢誠不易易。即此一念回頭之心。亦深難發。此是積劫善根靈苗。遇時而萌芽始抽。而開華敷實。全在時時栽培。而保護之。否則頓見枯焦矣。遇境遇緣。以事處事。久久純熟。更加止觀之功。則可漸臻解脫。然以吾人本自解脫。所以煩惱不解脫者。非法之咎。乃自心縛著。不解脫耳。良以向來。世情濃厚。習染純熟。熟處難忘。故觸之便發。故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若以彼易此。則生處自熟。熟處自生。生則疎。疎則遠。遠則澹。澹則忘。忘則不暇求脫。而自不縛矣。久之而此心泰定。則目前千態萬狀。視之若空華水月。陽燄冰河。本無可縛著。又何求脫耶。云肇公物不遷語得力。此非足下大根器。不能入此老門閫。獨於日月麗天句不徹。若此不徹。則知肇公不徹。不徹。則非真得力也。此語老人疑之數年。畢竟於吾心中。獨然自省。自爾以來。應緣得力處。多借此老之語。足下出門即見信。誠非小緣。老人不惜為說破。第恐足下。後日罵老僧也。足下但將此句。橫之在心。於一切動作云為處。一切聲色貨利處。一切逆順境緣處。一切喜怒哀樂處。一切愛憎取捨處。凡係流動之境。即便以此印。一印印定。看他如何是不遷處。如何是常靜處。如何是不流處。如何是不動處。如何是不周處。如此看來看去。忽然爆地看破此語。則知老人不欺足下。而始信本真不自欺也。

  示黃惟恒

  足下雖云向道。而此中眼目。未得明徹。往往將世法佛法。與宗與教。不免話作兩橛。若此處話作兩橛。則一切憎愛逆順。取捨好惡。窮達動靜等。宜乎一一皆作兩橛也。海印頻頻為足下道。佛祖元無實法與人。但只為人說破各各分上本有之事耳。宗鏡云。以一心為宗。照萬法為鏡。特由吾人不能知一心。故佛說教以指之。吾人不能見自心。故祖假禪以示之。二者皆不得已也。足下今云。習教不免精神疲倦。由宗如乘順風。此足下多生般若習氣之深。如此大段。海印分上。二皆虗誑。總無難易之說。苟足下不達自心。則宗為邪解邪染。皆墮識情窠臼。而教亦妄知妄見。盡落言說話柄。皆非究竟真實處。殊不知教乃佛眼。禪乃佛心。二非兩般。豈有彼此。海印教人看教參禪。皆不是者等知見。足下今日作此解。不獨辜負海印。抑且辜負己靈耳。曾記古人有問者云。古人饑時喫飯。困時打眠。便是道。今人饑時喫飯。困來打眠。為什麼不是道。答曰。古人喫飯只喫飯。打眠只打眠。所以是道。今人喫飯不喫飯。打眠不打眠。胡思亂筭。所以背道耳。由此看來。足下日用。只將眉毛剔起。叱咤一聲。只教神驚鬼怕。天魔膽碎。陰鬼魂消。一喝喝退。落得本地靜靜悄悄。寸絲不挂。赤力力。淨裸裸。將此一段家風。要讀書便讀書。不讀則拈向一邊。不許挂一字。要作文。便作文。不作便拈向一邊。不許胡思筭。乃至喫茶喫飯。就喫茶喫飯。要打眠。便打眠。要痾矢放尿。便痾矢放尿。撞著便了。更不許過後思量。如遊魂鬼子一般。乾乾淨淨。潔潔白白。亦不許坐在乾淨潔白裡。如此單刀直入。一念向前。則讀書親見古人。作文也只向自胸中一口吐出。更無前後。涵畜時。便是吐露時。吐露時。便是涵畜時。如此不為動靜明暗所轉。不為種種伎倆所移。此之謂挺特大人。沒量漢也。足下信然之乎。若果見信。便撩起。向者裡入。珍重珍重。

  示馬居士

  學道人。第一要為生死心切。第二要知身是苦本。心是妄想造業之本。第三要真真看破。世閒功名富貴。聲色貨利。都是虗華不實。第四要怕今生造下惡業。將來一墮地獄。受種種苦。無人救護。第五要知現在命根。只此一息之閒。若此息一斷。則再求今日參禪學道作福之事。永不可求。況受用富貴乎。學道人但得此五種心。時時刻刻。蘊積在懷。則目前一切虗華境界。自然冷澹。心地自然清淨。將從前一往所學。知見學問。口頭伎倆。一切放下。發菩提心。永斷酒肉不貪不愛。持戒修福。作諸功德。以為載道之本。仍讀大乘經典。助發自心。開佛知見。方可作觀。但觀此心。廣大圓明。清淨空寂。一法不可得。妄念元無。亦無生滅。而此根身。一切動作。猶幻人元無心識。目前一切境界。猶如空華。忽起忽滅。本來不有。唯只圓明一念。歷歷不昧。此念亦無。是名正念。如是用心。二六時中。動靜閒忙。如如不動。逆順好惡。冤親平等。隨順世緣。所作功德。一事一法。皆成圓妙淨行。如是行者。名菩薩行。道人果能如此用心。可謂不出塵勞。而作佛事。現宰官身而說法。即此是名報佛恩。報國恩者。公稟性靈明。發心向道。故特此示之。乃贈以號曰淨妙居士。公其無負己靈。無忘此說。珍重。

  示王生求受戒更字

  王生名廷佐。字子瞻。生意謂名俗。而字犯古。請幻人更新之。幻人喜而告之曰。異哉。子之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