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療。萬萬不可惑於此也。若是念佛一法。得入親切。其餘總不必留心矣。願大王著實諦信。切莫懷疑。
  又。
  正月二十七日。僧蘊真。奉大王令旨。持睿語。下問事件。山僧伏讀再三。足見大王體究生死大事。要明性命根宗。了達佛祖禪教旨趣。山僧愚昧。不敢妄譚。謹按教典。一一條牒來問。對答分明。陳列如左。伏乞睿覽。
  一問三乘之道。性命之原。教禪之說。達磨之道。何曰無字。心地何處用工。人生到底。怎麼下落。又說。有佛無佛端的何為。又說一靜之中。無我無人。猶如太虗。到底如何。可將上中下乘言語。佛祖度眾生之念。一一細剖解釋。是所願聞。
  答。佛教宗旨。單以一心為宗。原其此心。本來圓滿。光明廣大。了無纖塵。清淨無物。此中本無迷悟生死。聖凡不立。生佛同體。無二無別。此正達磨西來。直指此本有真心。以為禪宗。故對武帝云。廓然無聖。若能頓悟此心。則生死永絕。只在當人一念頓悟。即名如如之佛。不屬修證階差。不屬三乘漸次。此禪宗目為向上一路。從前諸祖所傳。即指此心。以為宗極。是名為禪。此宗不立文字。只貴明心見性。其修進工夫。當初達磨教二祖。問曰。汝作甚麼。二祖云。乞師安心。達磨云。將心來與汝安。二祖云。覓心了不可得。達磨即與印正。云與汝安心竟。此心不可得一語。便是西來的指。二祖又問。豈無方便。磨云。汝但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墻壁。可以入道。此便是教參禪最初第一著工夫。達磨之道。如此而已。除此心外。更無別法後來禪道既久。學人不能頓悟。故有參禪提話頭之說。其話頭不拘是誰。隨將古人公案一則。蘊在胸中作話頭。下疑情。即無之一字。就是公案。直者疑處。便是參究。參來參去。久久忽然心地迸開。如大夢覺。即名為悟。以參究便是用工夫。以正參時。心中一念不生了無一物。故說無我無人。猶如太虗。悟處便是下落。既得了悟自心。則歷劫生死情根。一齊頓斷。既悟此心又說甚佛與眾生。故從此已去三界。往來任意度生。永絕諸苦。不被生死拘留。是稱菩薩。此便是參禪到底下落。性命從此了却。若不悟此心。則被一生作下善惡業牽。輪轉六道諸苦趣中。到底沒下落。所謂生死苦海。無有彼岸。正謂此也。
  一。問三乘之道。乃是佛度眾生。隨機施設。權巧方便之法門也。一大藏經。皆是此意。原夫一心之法。生佛同體。本無身心。葢因最初一念妄動。迷了此心。遂結成幻妄身心。即今人人血肉之軀。名為色身。即今知覺思慮者。乃妄想。心經說。五蘊是也。五蘊者。色受想行識也。肉身即色蘊。心即受想行識之四蘊。以身心知苦樂等為受。分別貪求念念不斷為想。此想相續不斷為行。此三即知覺思慮之心。其識即命根。初未迷時。但只云性。既迷真心。有此幻妄身心。其識連持此身。故名為命。此性命之原也。佛初出世。只是教人了悟此心而已。以迷之既久。不能了悟。故佛設方便。先教人知此身是苦本。其苦因貪瞋癡愛。煩惱所集而生。故要人先斷煩惱。其苦可出。有中下根人。依之修行。斷了煩惱。果然得出生死之苦。是稱聲聞緣覺為下中二乘。因他但能自度。不能度人。不知同體之意。只得一半。故名小乘。及有大心眾生。既能自度。又能度人。自利利他。廣修六度。謂能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有此六行。其心廣大。是名菩薩。故名大乘。又云上乘。此二乘法。一大藏經。都說此事。只是要人了悟此心。末後會歸一心。即名最上一乘。是名為佛。此教中之極則也。三乘修行之法甚多。說不能盡。但依一法修行。皆得出生死苦。非止一端。種種方便直是悟了此心。方是末後下落處。未悟此心。俱在生死海中。隨善惡轉若作善。即生天上人中。若作惡業縱貪瞋癡愛。即墮三途。受苦無量。此三乘法。若學中下乘修。則一向愛戀此身。貪著受用。妄想之心。不能斷除。故不能也。若學上乘人修。雖能布施持戒。其後四行又不能全。亦不能即出生死。縱修善法。生在天上。福盡還墜。如汲井輪。終無下落。若求悟明此心。可了生死。無奈如今現前事法交錯。又不能下苦心參究。縱參亦不得真善知識指教。恐錯用心。返落邪道如此。豈不虗過一生。雖要求箇下落。到底無下落。以天上受福。未免輪迴故也。故佛別設直捷方便。念佛求生淨土一門。此乃一生成就。臨命終時。定有下落也。今將念佛淨土法門。為大王陳之。
  一問淨土法門。為何而設。因佛設三乘之法。要人修行。不是一生可以成就。恐落生死苦海。難頓出離。若要參禪。可一生了悟。得出生死。又因妄想紛紛。習氣深厚。不能參究。若未悟明此心不免輪迴。故別設西方淨土一門。此不論上中下根。及貧富貴賤。但肯依而修之。一生可以成就。所謂惟有徑路修行。但念阿彌陀佛。更無巧妙。何以如此以我今現住世界。名為娑婆。乃極苦之處。謂生苦。老苦。病苦。死苦。乃至求不得苦。冤家聚會。種種諸苦。說不能盡。雖是王侯將相。富貴受用。種種樂事。都是苦因。以此極苦。難得出離。故說西方淨土。名為極樂世界。以此國中。但受諸樂故名極樂。以彼佛國絕無穢污。故名淨土。無有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