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不食之誡。楊岐之事慈明。二十餘年。行門親操。執事百千辛苦。未嘗憚勞。故得光明碩大。照耀今古。若嬾融之負米。黃梅之碓房。歷觀古人。無一不從辛苦中來。何其今之少年。纔入叢林。便以參禪為向上。只圖端坐。現成受用。袖手不展。一草不拈。如此薄福。絕無慚愧之心。縱有妙悟。只成孤調。絕無人天供養。況無真實修行。虗消信施。甘墮沈淪者乎。若是真實為生死漢子。當觀本師釋迦文佛。於三千大千世界。無有如芥子許。不是為求菩提捨頭目髓腦處。如此當發勇猛。[拚-ㄙ+ㄊ]捨一條窮性命。將這一具臭骨頭。布施十方。供養大眾。一切行門。苦心操持。難行能行。難忍能忍。若於日用六根門頭。頭頭透過。便得法法解脫。古人云。從緣入者相應疾。如此用心。三十年不改。縱不悟道。再出頭來。定是頂天立地漢子也。老人以此示之遍告同參。

  憨山老人夢遊集卷第七
  憨山老人夢遊集卷第八

    侍 者  福 善 日錄
    門 人  通 炯 編輯
    嶺南弟子 劉起相 重較
  法語

  示歸宗智監寺

  歸宗為古尊宿說法地。達觀師倡緣興復。既而湛公竭身盡力。竟還故物。今廿餘年。湛公化去。弟子修慈荷之。予丙辰夏。來禮金輪舍利塔。覩其寺。規模甲匡山之勝。因思輔弼者。誠難其人。眾中見禪人在智。眉宇秀拔。卓有骨氣。因屬主者。命為監寺。禪人善密行。凡眾人盡日所務有不及者。視其當務。必通夕不寐。一一親為料理。明發則事無不辦者。予嘻噓而歎曰。有是哉。予嘗見叢林年少。率無慚愧。一味養嬾。三業不攝。禮誦不修。甚至白晝安眠。安肯終夜不寐。身任其勞。以備大眾之務乎。昔佛弟子千二百人獨稱羅睺為密行第一。故為佛長子。此土前輩諸祖。唯百丈一日不作。一日不食。遂為叢林千古典刑。永明每日行一百八事行。故閻羅殿上。圖像供養。佛說三千大千世界。無有如芥子許。不是菩薩捨身命為眾生處。故感為天中天。是知從上佛祖。無有不從行門。建立世閒福田功德也。禪人能以此心。放捨身命。荷負叢林。即是建立三寶。三寶常住。即是續佛慧命。慧命不斷。即是報佛深恩。知恩報恩。即是慈父之孝子矣。既秉如是行願。二六時中。念念諦思。我自無始生死以來。捨此身骨如須彌山。所飲母乳如四海水。如此捨身受身。皆造生死苦業。何曾一日以此身命。修出世行乎。若果有之。則吾今生。定不如此在凡夫地矣。今幸有此身。發難得之志。一生盡命。不捨本行。則是一生超過百劫千生矣。如此。乃謂不虗生耳。禪人從此更發精進。居一切時。但將趙州狗子佛性話頭。蘊在胸中。隨就作處。心心參究。畢竟因甚道無。一旦搕著抹著。一念疑團迸裂。從前生死。頓然了却。是可謂福慧。二嚴一生取辦。古人云。移花兼蝶至。買石得雲饒。前三十六代祖師。一齊在禪人眉毛上。轉大法輪也。

  示自宗念禪人

  佛教弟子。修出世法。唯自利利他。二種妙行。利他謂之修福。自利謂之修慧。菩薩發心。勤求無上菩提。菩薩雖知法性空寂。而不捨有為諸行。知法性空。是謂自利。不捨諸行。是謂利他。從上佛祖。未有不由二行。得出生死者。是以釋迦世尊。歷劫勤修難行苦行。我等曠大劫來。於生死海。頭出頭沒。捨身受身。不可思議。皆是虗生浪死。何有一毛真實行門。若有寔行。則定不似今生。者頭面也。回光返照。猛自思惟。豈不痛哉。禪人今幸仗夙緣。早得脫俗。永離苦海。又得安居名山。諸祖說法勝道場地。此萬劫難遇之緣。正是饑逢王膳。病遇醫王。自當慶幸無量。即盡此形壽。拌捨一生。作此功德。已勝百劫千生。空過無益也。禪人當信老人言。自今之後。發堅固不退之心。持勇猛剛強之志。盡自己色力。量自己才能。辦一片肯心。任緣隨願。耐心耐煩。忍苦忍勞。即一日成就一種功德。已勝一生空過矣。禪人自說身弱神疲。不能任事。古人貴在心力強願力大。不在色力徤不徤也。今雖小恙不為大苦。若造惡業。墮在三塗。即求今日。以小病小惱之身心。求作福田之利益。不可得也。佛令眾生。思地獄苦。發菩提心。正是今日策發精進幢也。古德云。寧有法死。不無法生。縱捨此身命。作此妙行。猶為般若舟航。可到彼岸。苟不勉力強志。可謂虗負此生。既到寶山。空手而歸。豈不惜哉。若能安心於無事。則心空。心空則神不竭。神不竭則身不勞。如此是為無作妙行。遇緣即宗。定不為日用所轉。頭頭成就大解脫門矣。當諦思之。

  示陸將軍(名世顯號鎮湖)

  將軍為濠梁世胄。天性英傑。其殺機固所賦也。中年知向道。入海門周先生室。先生拈古人勸君識取主人公之語。示之。老人歸隱匡山。謁老人金輪峰下。自知殺業太重。願求懺悔。老人喜其性直無偽。固古豪傑忠肝義膽之儔。第古今賦此天性者多。盡錯用其心。故以佛種子。翻作地獄苦具耳。佛性無二。眾生與佛。不隔一毫。達性眾生即佛。不達性佛即眾生。如清冷之水。以之獻佛則清淨。以之洗穢則污濁。故佛之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