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各有照天照地底威光。人人有把定乾坤。綿綿不漏底。爍迦羅眼。籠今罩古。水泄不通。截生死流。踞祖佛位。妙圓超達。正在此時。諸仁者。若向此處明得。可謂不歷僧祗獲法身。然雖如是。猶是葛藤。若據祖令施行。舉目則千山萬水。思量則天地懸殊。更乃如何。正法眼藏。不到今日。
  此事且止。此日伏蒙館伴舍人。同高麗僧統大師。入寺拈香。堅請陞座。而況僧統大師。昔有福德。昔有願力。若非昔福深厚。何緣生國王家。君非願力堅固。何緣頓捨世間榮貴。而披法服。故其天資高遠。法器混成。能於本國。弘華嚴大教。已振宏綱。而又不憚萬里相遼。遠涉洪波。更務求師。研窮淵奧。為末代教海鱗龍。釋天星象。非僧統而誰能哉。誠謂不可多得者也。然華嚴大教。不可思議。稱性極談。唯對上機。如日獨照於高山。尚不入二乘之手。如此勠力流通。豈為小緣。我佛世尊。初成正覺。為見一切眾生。愚迷之甚。廣大灋界。而不能自證。廣大威神。而不能得用。所以如來嘆曰。奇哉。我今普見一切眾生。具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執著妄想。而不證得。於是。七處九會。稱法界性而極談。至於上品。有一十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偈。中品有一四天下微塵數偈。下品猶有百千妙頌。是此閻浮提所得大教。欲令十方眾生。得見自身具有如來廣大智慧。於一塵而含法界。於諸剎而普見道場。一多無礙。大小圓融。擲大千於方外。納須彌於芥中。皆眾生之常分。但有心而皆爾。然既有心。何以不見。故知。若非徹法之慧目。離念之明智。而不能自見。若也見得。所謂無有形貌。而森羅大千。無有邊際。而含容萬有。念念爾。塵塵爾。法法爾。古今去來。大小內外。不動纖毫。無參差相。重重涉入。帝網交羅。雖然如是。猶是圓融法界。義目言詮。於其中間。且作麼生。會一塵含法界。於此會得。可謂一口吞盡一代時教。乃喝一喝云。不如會取者一喝。經中分明道。一切法門無盡海。一言演出盡無餘。三十年後。不得辜負慧林。
  僧統禮謝。師乃有頌。
  誰人萬頃洪波上。為法忘軀效善財。想得閻浮應罕有。優曇花向火中開。便下座。
  上堂云。若據祖宗門下。本分相見。不在高陞法座。展露言鋒。何也。所以道。言鋒若差。鄉關萬里。直須懸崖撒手。自肯承當。絕後再穌。欺君不得。是以。先聖巧開方便。遂展多門。依無住本而建立。本既無住。能應多緣。譬若洪鐘在簴。隨扣擊以呈音。皓月流輝。列千江而普應。此皆無緣之慈。隨有機而感應。不二之旨。逐根性以互分。教雖多途。理歸一揆。或則棒頭取證。以拄杖擊禪床云。切向者裏明取。喝下承當。遂喝一喝云。還會麼。意句交馳。並同流浪。咸均事理。頓見如來。拔生死之深根。得現前之三昧。況是大道顯著。妙旨希夷。靈智現前。滔滔應用。復顧視左右云。看看。若向此處明得去也。便乃心心永寂。法法靈通。不勞求其半偈。用捨全軀而今不得。蓋為生死為因。苦樂作本。不悟真常。寧通妙旨。浮世擾擾。竟日昏昏。業識相纏。未能頓覺。但能一心迴光。便是出塵之事。與麼說話。也是葛藤。撿點將來。直是白雲萬里。久立眾慈。伏惟珍重。
  上堂。僧問話罷。師乃云。問也無窮。答亦無盡。若論瘥病不假驢馱藥。何也。先聖傳授一言半句。蓋為不獲已而以抑而為之。若也廣說異端。殊乖道體。況是妙絕眾象。理統諸方。即現多門。光韜實際。以此而推。道由心悟。不在語言。密密堂堂。曾無間隔。不勞心意。暫自迴光。日用全收。彼此寧立。所以道。盡乾坤遍法界。都來只是箇虗妄境界。除却頓悟真乘。立搆玄道。大忘能所。達本無心。識破塵勞。明他魔黨。若與麼明得。慶快平生。若也未明。自是諸人諱却。以拄杖。擊禪牀。下座。
  上堂云。好諸禪德。擊三通之法鼓。演無盡之法門。侍者拈香。重重佛事。若據實際理地。三世諸佛不能自宣。六代祖師。莫能建立。若據佛事門中。須憑指注。便有一塵一佛國。一葉一釋迦。若帝網之垂珠。法門無盡。於是善財童子。覺城東際。逆覩文殊。便登妙果。遂指南遊。遍參知識。歷一百一十城。末後到大樓閣前。乃見彌勒云。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未知菩薩。云何行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彌勒彈指一下。一相也無。善財乃問。聖者上來莊嚴。從何處去也。彌勒云。從來處去也。所以道。明明華藏界。滿目絕纖埃。是處是慈氏。無門無善財。縱橫分主伴。交互見樓臺。始立思量看。莊嚴何處來。師復召大眾云。末後一句。天下衲僧跳不出。便下座。

  荊國大王。親持圓照禪師號至。以頌謝之

  乾坤之力莫能窮。政化無私孰有功。釋子蒙恩何以報。白檀爐上祝 堯風。

  靈巖山居頌二十首

  蕭灑靈峯上。塵虗夏亦寒。松蘿敷翠嶺。殿塔聳雲端。巖洞門高下。山房路屈盤。其中實幽隱。何必畵圖看。
  引步西巖畔。搘筇一望間。滔滔太湖水。杳杳洞庭山。風送雲帆遠。煙收景象閑。晚來松頂上。百鷺得魚還。
  野性好居山。常思水石邊。幸當清世表。高隱妙峯前。飲道閑